外卖骑手戴上智能头盔 劳保用品添“智”劳动安全加“码”

外卖骑手戴上智能头盔,建筑工人“扫”出作业安全感——

劳保用品添“智” 劳动安全加“码”

专家建议劳保用品配备、发放与时俱进,更多地满足职工岗位和个性化需求

阅读提示

智能头盔、5G智能安全帽、“自带”安全培训的安全帽……随着科技的发展,劳保用品不断更新换代,在各项新技术的加持下,除了起到保护作用外,满足不同工作需要的高性能劳保用品不断被开发出来。职工期待,劳保用品的配备和发放都能与时俱进,为劳动安全增添更多保障。

6月,是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帽、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安全带等劳动保护用品(以下简称劳保用品),事关职工的作业安全。

受访专家建议,运用新技术为劳保用品添“智”,为劳动安全加“码”,在提升劳保用品功能性和舒适度的同时,在劳保用品的发放、使用、管理上实现智能化。

外卖骑手戴上智能头盔

1974年出生的张军,当骑手已有5年时间。一直以来,送外卖路上的安全隐患,是他与家人最担忧的问题,“接电话和接单时,不得不单手骑车,既要看手机又要兼顾路况,遇到突发情况,会来不及刹车。”

张军听说,经常有骑手在送餐路上因为操作手机、接打电话分心而发生车祸。

最近一段时间,一顶智能头盔,让张军感到,跑在路上的日子更安心了。

“即将到达目的地,是否需要联系顾客?”6月20日,佛山市禅城区的街道上,张军头上的智能头盔发来语音指令。无需动手操作,张军口头回复“确认”,头盔就直接拨通了顾客电话。

今年4月起,该公司在北京、珠海、佛山、苏州、东莞等地试点投放了10万顶智能头盔,这款头盔采用物联 传感器检测技术、智能语音交互技术以及5G通信技术,搭载的语音通话和接单功能,大大提升了配送安全性。

“不戴头盔就相当于没打卡,戴头盔时长不达标,会视为缺勤。”谈起头上的智能头盔,张军说,夏天总有骑手觉得戴头盔太热,不愿戴,现在智能头盔能自动监测骑手戴盔情况,相当于强制性要求戴头盔,降低了安全隐患。

“扫”出来的安全感

在煤矿、建筑等行业,工人“头顶上的安全”尤为牵动人心。

不过,他更憧憬的是,矿工能用上带有通话、定位功能的智能安全帽,这样发生意外时,就能及时得到救援。

为劳保用品添“智”的期待,正在一些地方“梦想照进现实”。除了起到保护作用,在新技术加持下,高性能的劳保用品和装备不断“上新”。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杨杰在煤矿干了30多年,他所在的矿井为每位下井矿工都配备了定位系统,芯片就装在矿工必备的矿灯里。

“这是吸取了以前煤矿事故的教训。有了定位系统,矿工在哪里,电脑监控屏上显示得一清二楚。”杨杰说,这也是出于井下生产管理的需要。如今,他所在的矿井还实现了井下图像识别,能通过视频“揪出”违章行为,大幅提升了井下作业安全。据他了解,目前一些煤炭企业正推行5G智能安全帽,可集定位、感知、预警和音视频通信功能于一体。

在一些建筑企业,升级后的安全帽让工人“扫”出了安全感。

劳保用品发放也要与时俱进

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任国友看来,不仅劳保用品的配备需要与时俱进,劳保用品的发放也要更加人性化。

“劳保用品好不好用,职工最有发言权。”在任国友看来,在对劳保用品的选购上,应更注重听取职工的声音,在选购产品时,要依据职工工作性质和劳动条件差异,更多地满足职工岗位和个性化需求。

任国友强调,伴随劳保用品的升级换代和功能提档,企业不仅要持续保证劳保用品的资金投入,选择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三证”的供应商,足量采购新型劳保用品,而且不得以币代物发放。对于采购到的劳保用品,要专物专管专用,妥善管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5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