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健步走 已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很多手机上都推出了记录步行量的软件
“晒步数”也成了朋友圈的一种潮流
你,晒过吗?
晒步数的背后
一篇名为《走2万步损膝盖,3万步伤大腿骨》的文章正在热传
文中列举了许多中老年人“暴走”受伤的例子:
▼
该文章还根据这些例子,总结出了中老年人每天能承受的“暴走”量:
▼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每天可以坚持轻负荷的锻炼30分钟以上,但不要超过1个小时。如果换算成步数,大概在5000步—10000步。
但是,这个结论是科学的吗?
中老年人是不是按照这个量来走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让我们来听听两位运动医学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高志医生说:
上这篇文章我也看到了,说的并不准确!
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要讲科学,每个人适合的锻炼量,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评估,不能搞“一刀切”。
“每天30分钟~1小时,5000~10000步”这个量并不适用于每位中老年朋友。
周春光医生说:
我反对这样给中老年人的锻炼定一个“目标”,然后去追求。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尤其是很多中老年人面临骨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损伤的问题,走路锻炼可能弊大于利。
中老年人该怎么走路?
首先,高志医生肯定地说:
走路是个好运动
它有很多好处:
·消耗热量,利于控制体重
·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保护心脏
·提高下肢力量,活动筋骨
·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感,延缓衰老
·提高新陈代谢,预防、治疗“三高”
……
不过,在中老年人该走多少路这个问题上,
两位医生的观点一致:
中老年人走路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为,逐渐加量,不可冒进。
一次走路锻炼量,以舒适为宜,
一旦出现肌肉酸痛、关节酸痛,乃至心慌、气紧、头昏不适、关节灵活度下降等症状,应该立即停止。
医生建议
1、锻炼前应先向医生咨询
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到医院的运动医学科,请医生做一个全面的身体评估。
2、不攀比、不竞争
成都商 2012年曾 道过一次因“暴走”而引起一位中年男性猝死的惨剧:
新闻中这名40岁的男性平时也有徒步锻炼的习惯,但在比赛中因为夺冠心切,在深夜率先走完了三环路后却倒下了,让人唏嘘不已。
医生提醒:
为了在微信中攀比一天谁“走得多”不可取。
锻炼是为了身体健康,而不是为了竞争。
3、有关节炎、膝关节损伤不宜走路锻炼
周春光医生表示,关节就像一辆汽车,只要使用就会有损耗。而本身有关节炎或关节损伤的中老年人,连续走路可能会引起病情加重。
走路锻炼虽然有很多好处,但如果收益小于损伤,那就不值得了。
4、平衡感缺失要引起警觉
高志医生介绍,平衡感就是人在站立、运动等无支撑条件下独立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可别小瞧平衡感的作用!高志医生强调,老年人摔倒导致的髋关节骨折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一大重要原因,而平衡感对于预防老年人摔倒非常重要。
如果平衡感不佳,那么就暂时不适合进行长途走路等形式的锻炼,可以先到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改善或恢复平衡感后再进行。
更 正
一文中,部分表述有误:
邹静医生所述“造成颌骨发育”实际应为是“影响颌骨发育”
四川名医在此向广大读者及邹静医生本人真诚道歉,将引这次错误以为戒,用更诚恳及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传播。
版权声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