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桑拿天”里奔跑,快递外卖小哥都有高温补贴吗?

街头

跑两趟就湿透,“标配”挂水解暑

中午12点,室外温度已达34摄氏度左右,体感闷热。东三环大望路商圈,不少行人撑着太阳伞,步履匆匆。穿着各色工装的外卖员和同城配送骑手正穿梭街头。在西大望路和光华路相交的丁字路口,一名女性配送员趁着等候红绿灯的间隙,赶紧擦了擦脸上和额头的汗,而后拿起固定在电动车踏板上的水,以仰头近45度的角度,大口喝了起来。

女骑手等灯间隙赶紧喝水

“这天气太热了。热一些也还好,就这种闷热、湿热的感觉最难受。”与其他骑手相比,外卖员沈林峰装备更“专业”——为了防暑,他不仅自备了帽子,还穿了专门购买的防晒衣和防晒袖套。在他的踏板前方位置,同样固定系上了一瓶1.5L的矿泉水。即使这样,从上午11点多开始送餐,他只送了两三趟,防晒衣就已经湿透,整个粘连在身上。“我每天跑到傍晚之后就收了,一般准备两桶这样的水足够了。”

众包骑手沈林峰衣服湿透

下午3点之后,活跃在路边的快递员便陆续多了起来。为了应对暑热,他们同样以防晒衣、防晒袖装扮为主。与外卖和同城配送员单子多、“小步快跑”不同的是,送件的快递员往往是将快递车停靠在路边树荫下,而后再扫描、分件和送货。“我们送货的时间拉得比较长,不像外卖比较集中。不过,这天气换了谁在户外,都不好受。”一名正在扫描快递面单的快递员说。

调查

用工形式不一,津贴差距明显

气温如此炎热,高温津贴落实得怎样呢?调查发现,用工形式相对更稳定的快递行业要优于外卖和同城配送行业。

“我们有高温津贴,每个月都有的,一百多块钱。”东三环边温特莱中心楼下,一名正在低头扫描和分拣快递的顺丰快递员说。他与公司站点签订了劳动合同,每年到此时,他的工资中都有一笔高温津贴费用,“没有单独列出来,但里面有这笔钱,我们也能对比看出来。”而在十多米外,京东物流的快递员也表示,公司有给员工发放高温津贴,也会给快递员发放藿香正气水、矿泉水等物资。“有高温津贴。”青年路附近,邮政快递的罗师傅十分肯定地说,每年夏天,他都会收到高温津贴。“今年好像是180元,我们都有。”罗师傅笑着说。

某外卖软件上列出了“天气费”

踏板前放瓶水几乎成了骑手“标配”

同城配送骑手金师傅说,平台没有针对骑手的高温津贴。截至下午,他跑了4单配送共纯收入150元左右。感到天气炎热,他才暂时关闭系统,在路边休息一会儿。“我们是跑够了一定数量的订单数后,才会有一个奖励。”金师傅说,这样的奖励,可以看作是一种津贴或补贴,“有单独的高温津贴当然是好了。”

保障

消暑福利有多有少, 会关怀增多

高温天气之下,防暑降温措施和劳动者关怀很重要。调查发现,防暑降温在不同企业和平台,也呈现出“旱涝两端”的局面。与此同时,来自 会机构、经营单位的关怀,越来越多了。

“我们近期正在开展高温慰问。”北京顺丰速运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今年给各区各站点的快递员送上了防暑药品、西瓜、饮料等劳保物资。近期,高温慰问活动将在全市各区全面拉开。邮政快递的罗师傅介绍,站点会不定时给大家发放防暑药品,“前几天刚刚吃了西瓜。”而叮当快药平台负责人说,平台为“小哥”统一采购了防晒冰袖、防晒服,并分批发放藿香正气水等清凉消暑物资。

也有“小哥”对站点有无防暑降温措施或劳保物资,态度模糊。“我就安全培训的时候去过站点,平时一般都在外面。”某同城配送平台的配送员说,自己并不清楚站点是否提供清凉消暑的措施或福利。“西瓜、冰淇淋、饮料?你想啥呢?”一外卖平台“小哥”笑着反问道。他表示,没有享受过这些消暑福利。

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已建成户外劳动者的暖心驿站9000家。在平台和站点之外, 会层面的暖心驿站,成了为快递员、外卖员送清凉的一个有力补充。

朝阳门街道的户外劳动者休息点

“主要是为快递员、外卖员、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休息、加水的地方。”正在值班的工作人员说,休息点每天下午5点半关门,每天都会接待不少户外劳动者。

炎热天气下,青年路附近骑手喝水解渴消暑

声音

健康权更优先,守住代理的“门”

“常规的就业形态就是在用人单位工作。大量的劳动保障措施和福利,包括高温津贴、防暑降温措施,与劳动关系捆绑在一起。”中国 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会法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王天玉说,但随着互联 技术因素发展起来的新就业形态,尤其是灵活就业,不是建立劳动关系的一个基础,它靠的是平台的撮合能力,以及对于信用的背书等。

王天玉表示,高温津贴和防暑降温的落实,在新就业形态的不同领域中表现不同,主要与工作形态的连续性、用工形式、有无劳动关系等因素相关。但他认为,不论有无签订劳动合同、用工形式如何,高温津贴和防暑降温都应引起企业重视。劳动者的劳动权、健康权,在价值排序上要优于企业的经营权。“一方面,这是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生产经营共同体的需要;另一方面,高温期是有时间的。相对于个体劳动者,企业平台控制、转嫁成本的能力更强。因此,在成本相对可控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做好这个工作。”

“相比于快递,外卖和即时配送领域,如今很多用工都是跟第三方机构,比如人资公司或者叫代理商建立的劳动关系。这其中还存在鱼龙混杂、层层转包。因此,应当建立起代理商的准入标准。”王天玉认为,需建立清晰的准入门槛,让平台的第三方代理商标准化、更合规。因为对于快递、外卖行业劳动者来说,第三方站点实际上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是用人单位义务的履行者。而对于灵活就业的群体,站点也应该是一个提供服务的载体。如果能把代理商准入的这个“门”守住,相关权益保障的问题就会相对容易解决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