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井深大到平井一夫,索尼发生了哪些变化?(上)| 跨界

2019年,索尼总裁、CEO平井一夫(Kazuo Hirai)正式退休,出任公司的高级顾问(这是历届索尼总裁&CEO的惯例),继任者为原首席财务官吉田宪一郎(Kenichiro Yoshida)。

如果将索尼划分为两个时代,可以以出井伸之为届,向前称之为是硬件索尼,也就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个索尼,时间从1946年~1996年,历经井深大、盛田昭夫、岩间和夫、大贺典雄等,向后称之为软件索尼,时间从1996年~至今,历经出井伸之、霍华德·斯金格、平井一夫等。

索尼一切的起源来自井深大和盛田昭夫的惺惺相惜,井深大专注技术,盛田昭夫擅长管理和营销,两者一拍即合决定成立。两人在创办公司时对未来有着详细的规划。

井深大认为应当创建一家,此举奠定了后来的索尼是一家工程师导向的公司。

盛田昭夫认为应该。

两人同时认为如果与大公司做同样的事,没有胜算。

当时摆在面前的是巨无霸一般的松下、东芝,市场充分竞争,没有空间。盛田昭夫认为先进军美国再返回日本是一条当时最合适的做法。

对当时稍显固执的日本人来说,接受一个新品牌并不容易,而美国没有这种负担,加上日本对美国的崇拜之情,在美国成功之后,打开日本市场要容易许多。

于是,决定进军美国,盛田昭夫发现新公司的名字并不利于美国人发音,遂该为英文更加朗朗上口的。

在创始人井深大、盛田昭夫之前,索尼 长,是盛田昭夫的岳父,历任日本政府高官,为索尼公司成立建立了不错的政府关系。二战之后,美国主导的新政府驱逐了天皇政府的旧成员,前田多门就成为索尼的第一任 长。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 长是井深大,井深大专注技术,盛田昭夫为了不让其他工作干扰,主动承担了其他工作,便形成了井深-盛田体制。

索尼公司以半导体作为主要研发对象,在井深大的带领下,索尼率先研发出了Walkman产品,并不断提升音质,使消费者可以在户外同样享受精致的音乐,从此Walkman成为索尼的一代符 。

对于Walkman的诞生,盛田昭夫曾经这么形容。当市场尚未成形时,就去研发能创造市场的产品。这也符合索尼一贯不与大公司做同样事的最高原则。

因为重视技术,所以索尼内部形成了一条定律,重视营销的 长之后需要选择一位重视技术的 长。

井深大(技术)之后,盛田昭夫(市场)担任索尼 长,盛田昭夫指定岩间和夫(技术),之后再由大贺典雄(市场)担任。索尼度过了具备统治性地位的前五十年。

岩间和夫的妹妹是盛田昭夫的妻子,虽然是亲戚,但索尼三巨头中有他一份。岩间和夫是一位技术达人,不光研发了晶体管收音机,同时带领索尼制造出了第一台晶体管电视机。索尼在1968年研发的特丽珑显像管技术让索尼电视成为电视画质的最高标准。

研发电视之后,岩间和夫又把目光放在了CCD(Charge-coupled Device)技术上,这是一种感光的集成电路,并将此技术列为索尼重点发展计划,投入了大笔资金,但始终没有回馈,甚至引起了继任 长大贺典熊的强烈反对。

岩间和夫不为所动,十年间投入两亿美元,最终在1982年制造出了CCD芯片。CCD芯片的诞生让原本并不面向消费者、售价高昂的摄影摄像开始成为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消费品,为索尼开拓了摄影摄像产品线。可惜的是,在生产前夕,岩间和夫因为癌症去世。

也就是说前四位索尼 长期间,索尼先后推出了随身听、电视机、CD、摄像机,构建了以电子业务为主的索尼帝国最初的模样,其中尤以电视机最为重要。

最初索尼电视机面对松下、东芝的竞争在日本市场只能第四的位置,造不成多少压力,但这一切随着特丽珑技术的量产得到了彻底改变。

特丽珑显像管技术作为索尼的专有技术,能极大提升在当时还只是480分辨率的电视画质,为此成为消费者街谈巷议的对象,但特丽珑技术刚推出时并没有如想象般一样活得市场的推崇,原因是虽然特丽珑能带来较好的画质,但价格也限制了购买欲望。

截至1994年,索尼卖出了超过1亿台电视机,是当时绝对的王者。不过,也正是它的王者地位导致索尼躺在功劳簿上,落后于对手的等离子和LCD技术发展。

索尼关于特丽珑显示屏的专利在20年后的1996年到期。专利到期后,三菱等制造商可以在没有索尼授权的情况下,为自己的产品线免费使用特丽珑的设计,只是不能使用特丽珑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特丽珑这个品牌成为了一种技术代表的泛称,就如同汽车如今的ESP一样,各家虽然都有不同的名字,但最终效果是一样的。

与此同时,等离子电视以及随后的液晶电视,导致高端市场越来越关注轻薄电视机。这两项技术都存在一些众所周知的问题,索尼公司在一段时间内开发了一系列的技术,索尼希望这些技术可以取得像特丽珑一样的成功。为此,索尼投重点研发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场发射显示器,但尽管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这两种技术都没有成为竞争对手。

后来的索尼电视就来了一个瓶颈期,虽然有推出等离子显示器,以及后来的液晶显示器,但这些电视并没有固有技术优势。

2006年开始,索尼 BRAVIA 电视产品都是液晶显示屏,最开始使用三星的屏幕,后来是夏普的,索尼始终没有自己的面板生产能力。

大贺郑雄之后,索尼 长交由出井伸之。这是位具备外国思维的日本人,于是索尼开始从硬件公司走向软件。出井伸之认为,未来是互联 的,而硬件一切都要基于互联 建立,所以过于优秀的硬件对消费者来说并不重要,而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才是最至关重要的。

出井伸之尤其注重内容的创造,索尼也在盛田昭和的许可下花费巨资收购了哥伦比亚音乐和影视公司,这也为索尼美国总裁成为索尼 长埋下了伏笔。

可以说,从出井伸之之后,随后的四任索尼 长并没有按照索尼创始人的逻辑走下去,即便是现在尤当平井一夫将智慧大权交由一位财务出身的吉田宪一郎。这与盛田昭夫创办索尼时的想法南辕北辙。这在早期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如果前四任 长领导下的索尼是日本索尼,后四任则可以称之为美国索尼。

那么,索尼电视还是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电视机?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这两方面恰恰对应了索尼电视机的起起伏伏。

当年索尼电视机的队友或者对手们,代表整个日本电视行业如今何去何从了?依靠销售渠道和等离子技术一时无二的松下电视在中国份额几乎为零,品牌交由海信、冠捷等品牌代工。曾经在4K电视机上拔得头筹的夏普和东芝电视机分别出售给了富士康和海信。三洋电视在中国被长虹集团全盘接手。

日本电视机市场悉数被中国品牌收购,国际市场上屡战屡败,三星、LG和中国品牌成为主流,而索尼是日本电视行业里硕果仅存的一颗。

在出井伸之后期,索尼电视开始陷入泥潭,经过美籍CEO斯金格,索尼市值更是跌去60%,最终在平井一夫的带领下改变了索尼电视长达11年的亏损。

索尼电视盈利方法是——几乎砍掉或弱化所有的40英寸以下产品线,把精力集中在4K大尺寸的高端产品上。

索尼认为想研发出更为高端的产品,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金钱。低端产品原本是在高端产品的支撑下,才能以高于其他公司的价格卖出去。

所以在这套逻辑之下,索尼电视的旗舰产品依然是最好的电视之一,但在中低端产品上或许并不如同级别的竞品,尤其是三星和LG,而这恰恰源自美籍CEO斯金格的美式思维。

斯金格认为索尼电视只需要做到轻薄、时尚的外观即可,硬件上并不需要向过去一样极端极致,甚至斯金格认为即便不是索尼电视,三星电视、LG电视也可以,只要在这台电视上播放索尼制造的内容。

索尼电视开始沦落了,而索尼彻彻底底的沦为了美国公司。

About Astoncar

Contact us

gao@astoncar.com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月3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