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腾讯新闻客户端一直处于新闻类APP市场的第一阵营。在”中国电视融合峰会—短视频生态圈”大会上,腾讯新闻短视频运营中心品类运营负责人蒋翔,从产品角度出发,跟大家分享了腾讯新闻短视频的N种玩法。
当下,互联 和短视频相互作用、持续发酵:互联 使短视频成为移动的内容产品,也产生了新的特征,比如短平快的内容、 交传播、算法分发等等;同时,短视频的出现,也让互联 的行业生态遭遇快速重构。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更需要建立平台视角下的短视频内容产品思维。
根据他的主题演讲内容整理如下:
图注:腾讯新闻短视频运营中心品类运营负责人蒋翔
互联 把短视频怎么了?
互联 时代的来临,使得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内容被生产出来,内容的传播渠道也从以前的电视、 纸渠道,开始变为 交渠道传播。比如说一个人在 上看到一个不错的短视频,他会倾向于发到自己的朋友圈或发给自己的朋友,通过这些渠道再去流转,就构成了整个内容传播的渠道。
此外,以前很多的新闻类视频,前面都设有主持人介绍,但在这个时代,用户很难接受一段视频前面有30秒或1分钟的内容介绍。在传播工具移动化过程中,用户的碎片化消费成为主流,使内容发展趋势更倾向于短平快,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快速消费、简短阅读等特点。
短视频重构互联 生态
因为生产形式跟生产流程发生了变化,互联 时代对内容定义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以前针对视频内容有一整套严格的定义,什么是视频内容,应该怎么播、怎么剪、怎么发。现在越来越多的内容形态已经逐渐冲淡了过往的内容标准,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内容逻辑。这造成了整个互联 平台在运营所有内容产品的逻辑和产品规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思维改变:什么才是优秀的短视频
短视频行业带来的首要变化可以说是内容思维的变化。
从平台视角来看,和以前的视频思维对比,图文思维是典型的理性思维,视频思维是非常典型的感性思维。一篇图文稿件需要深度、有内涵,因此用户心里会期待得到一个全面、严谨、有深度的内容。但是看视频更多是渴望获得的是视觉冲击,获得画面美学的欣赏,更多地体会到现场感和信息的价值所在。
所以说,去现场拍视频,符合用户思维的期待。在表现方式上来看,图文思维表达方式偏宏观,更多的是抽象的内容表述;而视频思维逻辑下,视频在表达时更多是需要一些细节和具像,这两种思维形式决定了整个互联 平台对短视频内容需求的不同。
我们衡量一个视频优秀不优秀的方法很简单,即用各种指标去量化。优质的短视频往往是与用户感性心理直接紧密相关的。在平台摄取短视频时,大量的用户画像,反应的就是用户心理的满足点。用户大概率地会追求一个观点、一个共鸣、一个冲突、一种利益,或满足自身的欲望,好奇,幻想,或者感官上的冲击,总的来说是为了满足一种心灵诉求。
为什么说信息里有用的资讯或有价值的知识很重要?比如在互联 平台的短视频内容里,会有人教你如何编辫子,如何做菜,但用户未必真的会通过这种方式去做菜、去编辫子,那他们为什么会观看?其实用户更多地是想获取有价值的知识与资讯,这完全是一个纯粹的感性心理的满足。
我们要获取的共鸣、观点,无非就是对用户感性心理的认知,这点跟图文时代完全不一样。传统媒体机构在制作内容时,更多会倾向于图文思维,会用宏观叙事的框架告诉用户应该怎么样,而这一点跟互联 时代下,用户在碎片化阅读内容时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短视频算法究竟如何运作?
其实目前行业内用的人工智能,无非就是”人工输入内容+后台字段标识”,将之注入到机器学习中去:提供一整套视频物料,首先机器识别部分字段、人工识别字段,然后再进行算法字段识别,进而用作整个算法分发的召回——整个链路并不是全流程、全自动的。
这些视频在人眼看来是具像、真实的内容,而算法眼中,视频则更多是通过标准化流程,通过字段编译出来的一整套数字构成的数据链。当我们清楚了算法运作的原理之后,在短视频运营过程中,就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短视频的封面图很重要,人眼去看封面图是真实具像的内容,比如堵车,算法不会识别堵车,只会识别各种坐标系,清晰度和人脸。
视频内容的标题同样重要。算法理解标题跟人理解的是不一样的。人脑理解标题往往是一种感性的思路,就是你看到这个标题,能联想到真实存在的东西。但是算法更多是通过对标题进行切词,切出各种标签维度,再进行算法的召回。我们有的时候经常会困惑:遇到好的内容,但是因为标题取得不好,比如太虚,没有办法切词,所以无法用做算法的后续召回。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就是为视频内容设置标签。比如人眼看到成都、民警、新闻现场、国庆节、敬业这些标签词汇,作为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很清楚地知道这件事情大概率是一个新闻 道。但在算法眼中,这些标签词汇,其实就是一串串的数字,比如成都是52263,民警是3225674。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讲,上传平台时标记这些标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流程,这个不亚于内容生产本身。事实上,算法无法知道这两个数字之间到底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必须要人工嵌入一套关系当中之后,才能反馈到算法召回中。
寻找短视频新蓝海
从行业视角来看,知识类短视频将成为新蓝海。日前,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何同学”发布了一则自己测试学校5G 络的视频,在 上意外走红。他是B站知识类、科技类、数码区Vlog的up主,他以自己擅长的Vlog形式,直观地向大家展示了5G的下载、安装以及更新软件的速度之快。其实,已经有很多人做过5G技术相关的内容,有图文、也有视频,为什么只有何同学做的这一条现场知识类、虚实类的Vlog流量最高呢?原因就在于他把知识情节化,把内容通俗化。简单来说,用户感觉看他的内容不累,同时解决掉了对信息的焦虑。
图注:”何同学”发布的测试5G 络的视频,在 上意外走红
最近,腾讯、快手、今日头条等大型互联 公司都在做互动视频。宏观来看,互动视频目前主要有两个发展通路,一是短视频互动剧,用户可以点选下一步的剧情,这是一种游戏化的 络视频;二是在用户消费场景中去推动用户和视频内容进行互动。但互动视频的技术实现难度较大,一方面,它需要依赖整个平台进行运作,对后台的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对用户宽带的要求也很高,只有4G和5G普及的时代才能实现。最近一段时间,大量的公司开始纷纷涌入互动视频市场,原因之一是为了增加用户黏性以及用户的使用时长。
传统媒体与短视频平台,已经从最初的竞争关系,逐步变成互相借力、合作共生的友好局面。未来随着5G时代的到来,视频红利将进一步释放,二者在内容整合、流量变现等方面的合作力度会进一步加深。
编者按:
整理:汪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