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到视频特效,不咕剪辑让更多人踏入元宇宙的创作世界

2021年,元宇宙正在成为人们对于下一个互联 时代的主要讨论方向。

元宇宙大潮的到来,让互联 产业开始思考变革,XR硬件拓展、元宇宙内容生态建设和AI的应用成为了这场变革讨论方向。在这其中,基于AI所带来的高效内容创作,已然成为建设元宇宙世界的共识。

当然,步入元宇宙世界的过程是漫长的,将搭载在新媒介形式上的新内容生态展现给用户,或许是5年后的事情,那么在移动互联 过渡到元宇宙的时期,以不咕剪辑为代表的AI应用和展现方式,正带领着无数UP主加快走向元宇宙的。

视频“快制作”之后,UP主们的需求正在延展

以AI剪辑工具为基础,降低内容创作门槛

不咕剪辑上线于2020年初,但早在2017年,团队便开始尝试将AI引入其中,以实现降低创作门槛、丰富视频的效果。2022年初,不咕剪辑即将上线V2版本,也会加入更多电影级特效内容和2D转3D技术。

那么说到底,AI要如何与视频剪辑相结合?

“不咕剪辑背后的AI逻辑,是基于算法来将2D与3D世界打通,让真人和虚拟世界的融合性更强。”不咕剪辑创始人兼CEO蔡天懿表示,“这样的思路在2017年还比较非主流,但我们团队坚定认为,小公司做AI不能引用大数据的思路,一个原因在于我们想实现的场景很难有大数据支持,另一个在于视频和特效制作在大数据AI上并不适用。”

举个例子,作为早期布局AI产业的谷歌,曾于2012年公布了一套算法,动用了超过17000颗CPU(当时还没有大规模量产的专用于人工智能模型的APU),通过识别超过1000万张“猫”的图片,来让AI能够“认识”猫。

当然,彼时的芯片算力和AI逻辑并没有如今发达,却使大数据AI的逻辑却在之后的几年中成为了一种行业共识。这一方向并非不对,但对于大众级剪辑工具来说,不咕剪辑希望走另一条路:让普通用户在低学习成本、低时间成本情况下,做出接近于影视特效级别的视频。

而这也意味着,不咕剪辑需要在技术上攻克更多难关,第一道难关便是人物抠像。蔡天懿表示,团队在成立初期面向C端推出过P图软件“马卡龙玩图”,这款产品中大量应用了基于AI算法的抠像功能,而这也是过去五年间团队一直在不断打磨的技术。

如今,不咕剪辑也实现了“发丝级”AI抠像,且在PC端、移动端的绝大部分硬件平台上,能够做到在几秒内完成智能抠像,这让不咕剪辑能够有效降低创作门槛。

不咕剪辑实现发丝级抠像

实机操作曲面跟踪特效

在元宇宙概念中,UGC共创以及接近真实视觉体感的虚拟世界建设,已经成为行业发展共识。当然,现阶段的内容媒介依然以PC、电视、手机等平面媒介为主,但随着AR/VR生态的不断发展,未来新媒介的生态中需要更多3D内容,不咕剪辑的技术与功能实现,有机会在XR生态中大展拳脚。

事实上,不咕剪辑这款产品从设计阶段,便是希望能够服务于更多普通用户。“我们希望不咕剪辑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让更多创意家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蔡天懿说道。

不断逼近“元宇宙”

更普世的创作方式,让不咕剪辑从内容、生态等角度,开始不断逼近未来元宇宙。蔡天懿表示,研发团队正持续在AI技术,素材库,UP主生态三方面布局,帮助普通人进入元宇宙大门。

物件贴合曲面进行自动追踪

在蔡天懿看来,基于元宇宙的理念,数字内容分为“眼镜前”和“眼镜后”两个阶段。今天的我们正处于移动互联 成熟期,也是“眼镜前”的后期,而在即将进入的过渡阶段里,不断通过技术拓展来帮助更多人小步走向元宇宙,是不咕剪辑所承载的使命。

之于不咕剪辑和蔡天懿所创办的Versa来说,技术和产品的路线不仅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团队也在过去几年中获得了腾讯、红杉、真格等知名投资机构和互联 大厂的投资,并与B站建立了不止于投融资关系的合作。与此同时,Versa正在与多家机构接洽C轮事宜。

未来,不咕剪辑这款产品也将在人们探索数字化虚拟新世界的过程中,为人们带来更多价值与惊喜。这款产品也将在人们探索数字化虚拟新世界的过程中,为用户带来更多价值与惊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0月7日
下一篇 2021年10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