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虚拟现实)就算不是整个科技行业发展史上,从热炒到冰点的降温速度最快的概念,也是其中之一了。
大约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科技业界以及媒体开始爆炒2016年是真正的VR(虚拟现实)元年,行业腾飞就从这一刻起。
一年后的今天,被认为是行业“巨头”的索尼PS VR、Oculus Rift等高端头戴设备的售价昂贵,普及缓慢。另一方面,开发商无法在游戏上赚到钱,被迫重新审视其VR策略;一些VR创业公司低估了挑战,最终倒闭。
而在中国,VR行业寒冬的说法甚至早从去年下半年即开始流传,一夜间开满大江南北的VR体验店纷纷关门倒闭,各类低价低质VR盒子充斥市场,创业企业深陷经营危机相继裁员转业,投资人热情消褪乃至如避蛇蝎。
让人沮丧的不是业内各方对“VR寒冬”的原因千人有千种说法,而是对未来的VR之路该如何走下去,依然南辕北辙,茫无头绪。VR究竟是一场集体的虚拟高潮,还是终将达成之现实,越来越难看得分明了。
一夜间,VR从高潮迭起到兵败如山
2月16日下午16时,在广州最重要的数码产品集散点,岗顶百脑汇卖场负一层的乐之门店,各类数码产品柜台前人流如织,惟独是入口左侧“黄金位置”的暴风魔镜体验点无人问津,看守的店员干脆关机跑一边找人聊天去了。
在深圳,VR头显在线下已经几乎卖不动了,有华强北赛格的售货员透露,最低杀至9.9元的VR盒子一个月也就卖100多台,高端一点的VR一体机更是罕有询价。
在北京,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暴风魔镜、米多娱乐和众景视界等多家VR企业出现欠薪、裁员风波。获得过英特尔天使投资,并曾在2016年CES上展示过自家VR产品的VR硬件公司完美幻境从2016年9月就开始裁员,到春节前夕据说只剩下不到30名员工,而其在鼎盛时期员工数量超过百人
在海外,市场研究机构IDC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称,索尼的PlayStation VR、Facebook的Oculus Rift以及HTC的Vive等高端VR头盔在2016年的总销量约为220万台,创收约14亿美元。这一数据低于IDC此前预期,该机构因此调低VR头盔在2017年表现。其他研究公司公布的数据落差甚至更大,SuperData Research此前预计去年应售出370万台虚拟现实设备,但最终数据为140万台。有VR行业咨询公司负责人因此表示:“VR设备制造商以及开发者所释放的激情,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市场同级别的回应。”
另一边厢,“资本寒冬”的说法还要更早开始进入VR界。据Sratistics MRC 、Zion Research等数据公司的多份VR行业发展 告数据表明,VR行业融资额度在2016年8月全球共有3.1亿美元,9月1.76亿美元,而到11月只有1.3亿美元。国内的清科数据也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国内仅有18家VR创业公司获得融资;到二季度,获得融资的创业公司锐减,仅剩四五家;而纵观所有VR创业公司,获得亿元级别投资的项目仅有7家。有投资人公开表示,“但凡是涉及VR的项目一律不投。”。
在错的时候,原来怎么做都是错
l线下体验店:野蛮生长过后是一地鸡毛
这些VR体验店的效益不好到什么程度?作为合作伙伴的百思买给了答案。根据外媒的 道,百思买在德克萨斯州的一名员工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消费者对于Oculus头盔不感兴趣,有时候好几天他从未做过一次演示,这种零转化率确实出人意外,继而被关闭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具体到数据上,从去年5月到11月,百思买员工一共只进行了Oculus头盔的30万次演示,平均下来每个店每天的展示次数只有3.33次。
Facebook带起的这股“VR造富热”同样坑害了中国的效仿者。根据黑匣发布的《中国VR体验店现状白皮书》的数据,2016年光个人店主自营的VR体验店就达20000多家,能实现盈利的VR体验店不足三成,纯做体验店又能盈利的更少,大部分经营者都在尝试用餐饮等增值服务对冲风险,而52%的VR体验店只有一到两成的回头客,用户满意度仅为15%。
西安创业者老王2016年4月投入40万开了一家“西安最大的VR体验馆”,经过11个月运营后发现回本依旧遥遥无期。他说,一开始确实吸引了不少年轻玩家,甚至还有人坐车十几公里就为了来体验一次。但是图新鲜的劲头过去之后,店里成了6-12岁低龄儿童的乐园。而这也正是目前多数线下体验店都遇到的严重问题。
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VR硬件设备尚不成熟,包括HTC Vive、Oculus Rift在内的顶级VR头显也难以让人达到很满意的程度;加之部分VR体验店因考虑成本因素,而选择购买初级、劣质硬件产品供消费者体验,导致用户一次体验VR之后不再继续使用;此外,内容匮乏也是一大短板。
l硬件:低价低质盒子正在毁掉VR的未来
VR设备整体价格目前处于两极分化状态,以HTC、Oculus为代表的产品价格昂贵,普通用户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而价格相对适中的PS VR虽然对于Play Station平台用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平台局限性的问题,并不能在更大范围内普及。另外,价格便宜的PC平台VR设备虽然自身价格不高,但相对应的PC设备成本也是一个不小的支出。VR设备的门槛过高,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它在必要性上的缺失,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来让用户为其心甘情愿的买单。
不过,这只是海外玩家面临的选择题。在中国,根据GFK的《2016年中国虚拟现实零售市场 告》,去年中国零售市场VR硬件(包括眼镜盒子和PC式头显)月平均销量达到38.2万台,但单台平均价格仅为137元。
目前国内市场上9成以上的消费者,购买的VR盒子几乎都产自华强北,其成本价最低在10元左右。甚至一些占据市场主流的“品牌”VR盒子,也是直接从这些厂家订购直接贴牌。其构造非常简单,两片透镜,加上一个塑料盒子,再加上一个舒适的绑带,有的还有可调的近视镜片,就算是一个完整的产品了,再借用插入手机的运算能力和显示屏幕,就可以直接观看VR内容了。但其实,在VR盒子里,并没有任何运算发生,透镜也只是用来放大盒子里面的手机显示屏,让图像占据你的整个视野,本质上是一种“视觉欺骗”。
由于90%的中国消费者第一次接触VR都是廉价盒子带来的不太美好的体验,很多VR创业者因此担忧“廉价盒子会毁掉VR的未来”。
另外,VR硬件解决方案的不成熟,也是问题之一。据W透露,马化腾去年亲自敦促腾讯内部研发VR硬件产品,尝试了多套解决方案都未能让他满意,至今没有成品出炉。
国家广告研究院等多家机构联合发布了《2016上半年中国VR用户行为研究 告》,该 告指出,虽然中国VR潜在用户达4.5亿,浅度用户约为2700万,重度用户约237万,但其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眩晕、佩戴舒适度、近视者看不清画面是VR面临的主要问题。
l内容:你们没做好,就都怪我咯?
在2016年年初业界鼓吹“VR元年”的时候,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VR是一个内容为王的行业,VR游戏和影视娱乐将成为行业腾飞的最大推手。结果呢?
“新鲜感强,但没有持续体验下去的动力”是目前VR内容最为尴尬的地方。譬如在Steam VR平台上不乏一些颇为好玩的游戏,但更多的则是一些或粗制滥造、或毫无游戏性可言的所谓的VR游戏,这也使得VR游戏目前缺乏粘性,无法像普通游戏那样吸附用户的空余时间。
新西兰游戏开发商RocketWerkz去年春天发布了首批VR游戏的其中一款,公司为此投入的开发成本约为65万美元,目前只收回了大约60%。现在,RocketWerkz又重新开发传统PC游戏,负责人霍尔表示,“VR的未来十分光明,但是从短期来看,这不是一个适合我们的行业,投资回 率并不够。”
知名游戏开发商Valve CEO纽维尔日前在被问及VR为何没有像部分人预期的那样实现腾飞时,纽维尔解释说,他认为主要是跟市场上的软件有关,而非价格。他认为即便VR可以便宜80%也不会为行业带来成功,这反而会给平台带来伤害。相反,Valve希望看到虚拟现实可以出现真正的杀手级应用,而这将会促进用户增长。
日本任天堂公司的著名游戏设计师宫本茂向来不看好VR在游戏行业的应用,认为VR是一个太过于自我隔离的行为活动,与任天堂“众乐乐”的游戏理念不符。日前他再度表示,“当我看见人们使用VR设备时的样子,让我非常的担心。想象下当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沉迷于VR世界,我想他们大概也会非常担心。另一个我们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如何为VR打造一种既简短又足够充实有趣的体验。我不确定它是不是今后最适合我们的游戏方式。”
在中国,鼎石传媒已经将VR板块的业务暂时转移至非重心板块,回归综艺直播、影视投资的核心,其内部人员表示,希望等VR市场再度热起来时,再大面积恢复VR业务。另一家VR音频的创业公司小旭VR,目前基本已搁浅VR业务。该公司内部员工表示,“VR这块市场还没起来,我们现在还是以传统业务为主。确实VR影视这块目前没什么好内容,新内容基本也不会有怎么突破。”
W强烈反对所谓VR内容为王的说法,“这个次序不对,看看游戏主机行业,肯定先有优秀、成熟的硬件,才能聚拢一批开发者,进而开发出优质内容。”
星瀚资本合伙人杨歌对媒体表示,“目前VR行业还没有明确的OS(操作系统),底层技术尚不明确,连硬件、光学仪器、运动仪器、人体工学仪器这些基础配置都没有系统化,就急着在上面做内容转化,等基础设施成熟后,现在的工作就是无用功,将被全盘颠覆。”
风水佬骗你十年八年,VR人呢?
在IDC的最新数据后,华尔街连续关于VR寒冬的连续 道,引发了业内重新审视VR的未来,曾经的“预言家”和狂热支持者们也忙于修正自己的预测。
市调机构IDC预测,中国VR市场将在2017年迎来441.2%井喷式的增长。Gartner分析师认为,VR技术成熟的程度未到大规模普及的程度,再发展1至2年情况可能会好转。
西安老王认为,2017年VR将回归理性,并在这三年内有市场,所以他选择坚持把体验店做下去。
深圳某创意设计总监表示,三到五年内,VR产品无法普及。
2014年,Facebook以30亿美元收购Oculus,并称需要10年来大众接受VR。上周财 分析会议后,扎克伯格承认,进军VR的结果并没有如自己想象的那样发展,想要达到最初的目标,可能还需要至少5-10年。
投资人杨歌称,“VR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与O2O的幻灭有相近之处。”
GFK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发现消费者对VR产品了解过多反而适得其反——在非常了解VR的群体里,有62%的用户表示不会购买;在有一定了解程度的群体里,这一比例是36%。
与此同时,部分科技巨头则将目光投向了AR(增强现实)。首先,近日苹果CEO库克表示AR能改变世界,“我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意,就像iPhone一样。”另外,阿里又以600万美元投资了以色列AR镜头制造商 Lumus。这已经不是阿里第一次布局AR领域了,去年2月,阿里领投了AR公司Magic Leap7.935 亿美元的投资;11月,阿里巴巴以1500万美元领投了以色列另一家AR公司Infinity AR。百度风投成立后投资的首个项目也是一家美国AR公司8i。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