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思想周 以翻译、扫描舆论场上的思想动态的方式,为读者呈现全球思想动态。本期思想周 ,我们关注“悄然退出”与西方 会的工作倦怠,以及“美国衰落论”的系谱和虚实。
“悄然退出”与西方 会的工作倦怠?
当地时间2022年8月5日,美国加州圣拉斐尔,家得宝商店张贴着招聘告示。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7月份新增就业岗位52.8万个,远远超过分析师预期的25万个。全国失业率降至3.5%。
世界经济论坛 指出,研究显示,新冠疫情加剧了员工的压力和倦怠,导致他们的敬业度下降。而席卷TikTok的“悄然退出”则为年轻人的工作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引发了一场关于“我们如何与工作相处”的辩论。在研究者们看来,疫情期间的远程工作经历,以及自大流行开始以来积攒的压力和倦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员工对“得不到认可和补偿”的加班感到厌倦。作为回应,他们更加专注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悄然退出”运动的核心则是自我保护和“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act your wage)。
另一方面,那些接受“悄然退出”的员工坦言,管理层在过去几年内的种种行为让他们对工作逐渐失去了热情。据BBC 道,在一家零售和家居用品公司从事营销工作的乔治亚·加兹比(Georgia Gadsby)表示,自己在疫情期间加班加点,却没有得到任何 酬。尽管管理层曾承诺为她涨薪,却迟迟没有兑现。最终,她没有选择辞职,而是用更为安全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拒绝做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与乔治亚类似,来自伦敦的31岁的艾玛·奥布莱恩(Emma O’Brien)在加薪被拒绝后,拥抱了“悄然退出”的工作方式。在疫情期间,艾玛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她承担起了照顾整个团队的责任。但在要求涨薪被拒后,她开始脱离工作,她表示那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3]
当地时间2022年8月5日,美国加州圣拉斐尔,建筑工人们在公路项目上工作。
哈特表示:“当员工不知道工作中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时,当他们的雇主不给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时,如果他们感到与公司的使命脱节,他们当然会选择脱离工作。如果公司无法控制员工和雇主之间的分离,如果人们感觉自己对公司并不那么忠诚,那么‘悄然退出’的风气将继续下去。”哈特提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每周一次“有意义的”讨论,为员工设定目标并提供反馈,以便管理人员能够了解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从而对抗“悄然退出”运动。[5]
引用文章:
[1] 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22/09/tiktok-quiet-quitting-explained/
[2] https://www.latimes.com/entertainment-arts/story/2022-08-27/la-ent-quiet-quitting-origins#:~:text=The%20Insider%20story%20appears%20to,riff%20on%20the%20Insider%20story.
[3] https://www.bbc.com/news/business-62638908
[4] https://time.com/6208115/quiet-quitting-companies-response/
[5] https://www.cbsnews.com/news/quiet-quitting-half-of-american-workers-gallup/
[6] 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21/06/youth-disillusionment-global-risk-gen-z-resilience/
美国霸权在什么意义上衰落?在什么意义上依旧稳固?
在二战之后,这种对于美国“过度延展”(overstretch)自己的霸权力量而导致国力衰败的论述一直存在,且不断地演进着。尤其是越南战争和金融危机这样的事件,让许多学者都预言了美国将像历史上其他霸权一样走向必然的衰落。比如,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和他1987年的著作《大国的兴衰》(The Rise and Fall of Great Powers)就完全将“过度延展”理论系统化为了对未来的预期,沃尔特·罗素·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和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和戴维·卡莱欧(David Calleo)等人也持有类似的论述。
左翼学者则从资本的历史规律论证美国霸权的衰落。比如意大利学者乔凡尼·阿瑞吉(Giovanni Arrighi)认为,和热那亚、荷兰、英国类似,美国的霸权顶点在于从传统商业和制造业转向金融业,在这一基础上,美国的霸权在未来会像之前的霸权国家那样衰落。
当地时间2022年8月21日,叙利亚和土耳其边境,美国奥什科什M-ATV抗地雷伏击保护(MRAP)军车在叙利亚和土耳其边境附近一个村庄巡逻,该村庄位于叙利亚东北部哈塞卡省卡米什利东部,上周曾遭受轰炸。美国军方发言人表示,8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下令空袭叙利亚东部地区,空袭目标是“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有关的组织使用的基础设施”。这次袭击发生在石油资源丰富的代尔祖尔省。
阿瑞吉的预期并不完全准确。比如他认为日本会取代美国的霸权,但后者的上升之路先行随着经济泡沫的爆破而落空了。但这些偏差,也并不影响人们在2008年之后进一步对历史悠久的美国霸权衰落论增加新的论点和论据——尤其是时值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崛起,而美国自身陷入的战争泥潭、金融危机和 会的撕裂。
最大的,最容易影响人们对“美国是否衰落”的判断的一点,就是美国帝国的性质不同于先前的英帝国或者法兰西帝国。首先,它的军事统治和其他帝国不同,它较少有直接的领土统治。而且它对全球的军事控制也是通过一种分层的“金字塔”机制完成的——第一层是由美、英、澳、加、新五国组成的五眼联盟,它们不仅共享语言,文化,也共享情 信息;第二个圈层是所谓的伙伴,比如欧洲,日韩,泰国和印尼。这些国家有更多的自主权力,但总体留在美国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中。第三层则是美国控制之外的国家,其中一些是美国认为要争取的,另一些是美国打算去对付的。
进而,德·埃拉默指出,在一些维度上,美国的全球控制力不仅没有逐渐衰落,甚至还在增强。比如,国际政治学者约瑟夫·奈在1996年的时候提出一个观点,认为美国的帝国能力不仅仅是在军事上,更多是在对信息的收集、处理,散布上。这其中包括了基于太空的卫星通讯、监视、 会中的媒体权威等方面的储备。如今,美国的这种能力随着时间前移也在不断发展。尽管美国的军事实力在衰退或者老化,比如军费占GDP的比例已经从冷战高峰期的9.3%(1962)下降到了如今的3%左右,但美国的互联 巨头,包括官方介入的互联 产业,在全球数据基础设施中占据的位置无人可比。美国的任何竞争对手在这些领域都还做不到这点。
同时,德·埃拉默认为,在现在,人们不能仅仅像工业时代一样,用生产和进出口来衡量帝国的经济实力,美国作为全球霸权和帝国主义,其经济实力不仅体现在资本本身,也体现在它控制资本的能力上——它能蛮横地切断资本的流动,能够调整资本的流向。按照 会学家福柯的观点,在新自由主义 会中,法庭比政府机关的存在感要更高。而美国恰恰提供了一整套这样的机制,并将之推广为了一种别人不得不接受的全球模式。
传统的“美国衰落论”中有一个基本要素,那就是认为美国的衰落和一些“行为”是有关的。这些提出衰落论的学者认为,只要美国人有所“节制”——有些东西不要做,美国就不会衰落。比如乔姆斯基认为美国不能再搞帝国主义了;比如亨廷顿认为不能再用理性主义和技术主义的方式看待国际关系。又比如罗伯特·肯尼迪认为要防止军备竞赛扩张;约瑟夫·奈则认为“软实力”更加重要……
德·埃拉默认为美国的主要问题是内部的问题,而不是向外过度“扩张”的问题。比如美国的政治体制已经非常和时代脱节:选举人团制度已经好几次帮助了普选中获得更少票数的候选人成为了总统;众议员的两年任期过短,使得许多人根本就是在不断准备竞选,而非履行议员职责;还有在19世纪设计的,为了以火车环游全国的为期六个月的总统初选周期,如今已经变成了烧钱机器,美国的政治已经陷入了很大的危机。然而,这些问题看似无法解决,在美国的公共讨论中,人们仍然不认为是整个系统发生了危机,而是更倾向于认为一些邪恶的个人把事情搞坏了。
更关键的是,全球流行文化上仍然认同“美国梦”所代表的美国文化。这不意味着大家就喜欢美国——人们会看脸书,会看Netflix制作的影视剧,但反过来,很多地方经历了美国流行文化熏陶的人也会选出一个反美的政府。这两者也是同步的。这一方面意味着美国本身的霸权似乎没有那么强大;但另一方面意味着,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在美国文化工业之外生活,“就算美国没有了,大家仍然会继续是某种美国人”——想象层面发生的事情已经深深渗入了现实。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