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科瑞Acrel-2000E/B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方案

1.1. 用户需求

(应描述客户项目范围、技术要求、招标要求等文件中硬件、软件功能有关需求)

系统通过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平台和智能监控终端,实现了智能开关柜柜运行监控、高压开关柜带电显示、电流电压等负载运行监控、母线测温监测、电缆测温监测、环境监测、有害气体监测、安防监控、采暖通风、门禁、灯光、风机、除湿机、空调控制等功能。实现动力环境各数据的检测与设备控制,实现动力环境化,避免运行环境的失控导致配电设备运行故障,保证维护人员安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配电室粗放式管理导致成本过高,同样实现配电动力环境的分布式远程管理。系统应由站控管理层、 络通讯层和现场设备层构成。

系统功能需求:

1) 数据采集及处理:通过间隔层设备实时采集现场配电室温度、湿度、SF6、O2、O3、烟雾、门禁及电表等数据;

2) 画面显示:配电房环境温湿度、气体(SF6、O2、O3等)含量、配电开关状态、漏水/水浸、烟雾、门禁等的实时信息、视频、各测量值的实时数据、各种告警等信息。

3) 记录功能:具有温湿度、气体(SF6、O2、O3等)含量、电压、电流、功率、电能以及事故、告警事件等各种历史数据的存储功能,以供查询、分析、打印。

4) 警处理:系统能够对配电室温度、湿度、有害气体、设备故障或通信故障等事件发出告警。可以提供四种告警方式:监控界面弹窗告警;实时语音告警,系统能够对所有事件发出语音告警;短信告警,可以向指定手机 码发送告警信息短信。

5) 曲线分析功能:可以曲线形式展示监控系统的温湿度、气体(SF6、O2、O3等)含量、电压、电流、功率等数据,以便分析其当前运行状态及有关历史趋势。

6) 表统计功能:通过 表,可以方便分析供电系统及各回路运行参数,形成运行日 、月 、电能统计日 、月 、年 。

1.2. 设计标准

标准 标准名称

Q/GDW 383-2009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GB 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229-200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条件

GB 4798.4-2007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4部分无气候防护场所使用)

GB 12663-2019 入侵与紧急 警系统 控制指示设备

GB 50217-201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T 2423.10-2019 环境试验

GB/T 13729-2019 远动终端设备

GB/Z 14429-2005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1-3部分 总则 术语

DL 451-91 循环式远动规约

DL/T 476-2012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

GA/T 367_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IEC 60870-5-101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IEC 60870-5-102 电力系统中累计总量传输的配套标准

IEC 60870-5-103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IEC 60870-5-104 远动 络传输规约

ITU-T H.323 络电视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标准

ITU H.263 视音频编解码标准

ITU H.264 视音频编解码标准

ISO/IEC 11801 国际综合布线标准

1.3. 设计范围

根据客户需求及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智能化设计一套Acrel-2000E/B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该项目现场设备层仪器仪表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描述本项目的监控范围:需明确该项目现场设备层仪器仪表的具体分布情况。如:

****建筑的2个配电室低压进出线回路、主楼强电间和裙楼强电间非标箱所安装的安科瑞ACR220EL电力仪表,具体为:

1路进线、2路电容柜、1路母联和59路出线回路;

本项目需要接入的第三方设备为名称、型 、数量,分布(用户提供对应各型 的技术说明书、通讯协议及点表等资料),通讯协议为 Modbus RTU或 Modbus TCP。

注:本项目由甲方负责通讯线缆敷设和监控设备安装及接线,并完成相关电源线缆的敷设和接线。

2. 系统集成设备清单

见附件3:《****项目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设备清单》

3. 络拓扑结构

见附件4:《****项目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 络拓扑图》

4. 运行环境及基本要求

4.1. 硬件配置要求

为使Acrel-2000E/B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正常工作,安装系统软件的主机需满足如下硬件条件:

CPU:1.8GHz以上;

内存:4GB以上;

硬盘:64G以上;

4.2. 软件运行环境

Acrel-2000E/B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软件主要运行在微软的Windows 7 64位(简体中文)操作系统平台上。

软件通过加密锁进行授权,经过授权的软件可以长时间不间断运行,而没有经过授权的软件数据库点仅能使用32点,且连续在线运行时间限制为1小时。

4.3. 机房要求

本监控系统所处的系统机房的防雷和接地设计,应满足人身安全及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的有关规定。监控计算机及通讯采集装置所处环境应满足以下要求:

海拔高度:≤2500m;

环境温度:5℃~+30℃;

最大日温差:25K;

相对湿度:10% ~ 80%,无凝露结霜。

5. 系统功能

5.1. 实时监测

系统人机界面友好,安科瑞智能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人机界面友好,能够显示配电室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测配电室环境参数信息,如视频、温度、湿度、漏水/水浸、水位、气体(SF6、O2、O3等)和电参量等。实时显示有关故障、告警等信息。

5.2. 详细数据查询

在人机界面中,可以直接查看该配电室各个设备的运行数据。例如温湿度传感器、烟感、水位、气体(SF6、O2、O3)等数据。

5.3. 曲线查询

在曲线查询界面,可以直接查看各电参量曲线,包括温度、湿度、水位、气体(SF6、O2、O3)、三相电流、三相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曲线。

5.4. 运行 表

查询各回路或设备指定时间的运行参数, 表中显示设备信息应包括配电室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参数信息.

5.5. 实时 警

安科瑞智能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具有实时告警功能,系统能够对配电室温度、湿度、气体(SF6、O2、O3等)含量越限、设备故障或通信故障等事件发出告警。告警方式如下:

1. 监控界面弹窗告警。

2. 实时语音功能,系统能够对所有事件发出语音告警。

3. 短信告警,可以向指定手机 码发送告警信息短信。

4. 声光 警器。

5. 拨 告警

5.6. 历史事件查询

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能够对遥信变位,温湿度、气体(SF6、O2、O3等)含量越限等事件记录进行存储和管理,方便用户对系统事件和 警进行历史追溯,查询统计、事故分析。

5.7. 统计 表

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以丰富的 表体支撑量体系的完整性。系统具备定时抄表汇总统计功能,用户可以自由查询自系统正常运行以来任意时间段内配电室内的环境情况。

5.8. 用户权限管理

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为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设置了用户权限管理功能。通过用户权限管理能够防止未经授权的操作(如遥控的操作,数据库修改等)。可以定义不同级别用户的登录名、密码及操作权限,为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5.9. 络拓扑图

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支持实时监视接入系统的各设备的通讯状态,能够完整的显示整个系统 络结构;可在线诊断设备通讯状态,发生 络异常时能自动在界面上显示故障设备或元件及其故障部位。

5.10. 遥控操作

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可以对整个配电系统范围内允许遥控的设备进行远程遥控操作。。

6. 工程安排

6.1. 资料呈审

在工程施工前,乙方将准备好以下文件,并通过用户确认后付诸实施:

1) 设计说明(包括系统功能说明及性能指标、系统设备配置清单、系统管理等说明)。

2) 系统图(包括系统结构图、 络拓扑图)。

3) 平面图(包空计算机控制中心、受控设备配电间、通讯 络等配线平面施工图)。

4) 通讯箱、操作台等图纸(包括数据采集装置、光纤收发器等布置图、原理接线图)。

5) 仪表和数据采集装置二次原理图及端子接线图。

6) 系统设备配置、器材、线缆(包括设备编 )清单。

6.2. 工程施工

1) 系统布线所需敷设的线槽及管线采用经防腐、防锈处理的金属材料。

2) 除非已进入设备机壳内,所有线缆放置于线槽、线管内,不外露。

3) 除非与设备端接,所有线缆不续接。

4) RS485通讯线缆须采用RVSP 2*1.0mm2及以上截面、特性阻抗120欧的线缆,有阻燃耐火要求的应满足其要求。

5) 每根RS485通讯总线,接入设备数量建议在25个及以下;当单个设备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或遥信信 反馈有速度要求时,建议在5个左右,具体请咨询有关技术工程师。

6) 每根RS485通讯总线,不同型 的设备不得混接,以避免不同型 设备RS485接口特性不同,导致通讯失败无法正常数据传输。

7) 根据项目经验,为确保RS485总线通讯质量和数据传输速度,每个RS485总线控制其总长度,建议优先考虑总线不出变电站/所、电气竖井;变电站/所、电气竖井通讯设备到监控中心建议优先考虑采用光纤以太 通讯。有特殊情况或要求的,请及时咨询有关技术工程师。

8) 所有使用的标签为机器打印,不使用手写标签。标签上的编 同时支持简体汉字、英文字母、数字、标点。

9) 标签具有防脱落、防水、防高温特性。

10) 所有线缆单独标签、线缆的两端及中途可认为接触的地方加标签。

11) 所有设备端口都使用标签予以标识。

12) 前端能耗计量装置、传输系统设备外壳通过保护机箱、机柜内的汇流排就近接地。

13) 传输系统中屏蔽电缆屏蔽层与连接件屏蔽罩应可靠接触,屏蔽层应保持端到端可靠连接,进入中央控制室时应就近与机房等电位连接 连接,做到同一链路全程屏蔽、一端接地。

14) 中央控制室布线和设备安装按设计要求接地,采取可靠的防雷接地措施。

15) 所有接地线采用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

16) 现场施工人员具有相应专业的操作证书。

17) 电子式电能计量装置安装规定:

l 安装前通电检查,安装方式符合现场使用条件。

l 电压、电流回路A、B、C各相导线分别采用黄、绿、红色单股绝缘铜质线,中性线(N线)采用淡蓝色线,保护接地线(PE线)为黄绿相间色线,并在导线上设置与图纸相符的端子编 。导线排列顺序按正相序自左向右或自上向下排列。

l 就地计量电流的测量回路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铜质线缆。电压测量回路应采用耐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且芯线截面不小于1.5 mm2。

l 经电流互感器接入的三相四线制电子式电能计量装置,其电压引入线单独接入,不与电流线共用。

l 二次回路的连接件均应用铜质制品。

l 在原配电柜(箱)中加装时,计量装置下端设置标示回路名称的编 。与原三相电子式计量装置水平间距应大于80mm,单相电子式计量装置水平间距大于30mm,电子式计量装置与屏边的距离大于40mm。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9月6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