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件中途丢了要赔偿?有人轻信被骗钱!揭秘典型 购诈骗套路

案例一:

误信 购有退款,男子被骗2.6万余元

双十一期间,不少市民购买了商品以后,因为各种原因会选择退货。有些诈骗分子就瞅准了这个机会,以 购退款的名义进行诈骗。

近日,黄先生就接到了一个自称快递公司的电话。在电话里,对方表示了解到他之前发起过一次 购商品退款,需要联系到本人进行确认以后,才能将钱退回。恰好双十一购物比较多,黄先生也没来得及多想就误以为真。

对方表示,他们退款有专门的流程,需要扫描二维码,核实相关信息。随后,对方请求添加微信好友,并发来了一张二维码。在二维码下方,有快速理赔退款中心的字样。

案例二:

快件丢了要赔偿?男子被骗走6800元

购诈骗可谓是花样百出。市民王先生就遭遇了类似的套路。近日,王先生接到自称为某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电话中称给王先生送的快递丢失,想向其退款。

王先生发现被骗,立即 警。

案例三:

退保现金、赔偿金?买了81元的东西被骗走近3万元

近日,陈女士在 上购买了一件衣服。但是,衣服还没收到,先接到了一个陌生 码的来电。

对方自称是快递公司的,说李女士购买的快递在运输途中丢失,可以赔偿,需要添加陈女士的微信转账返还。陈女士当即添加了对方微信,对方称退还的赔偿金和保险金需要陈女士提供银行卡账 及银行验证码,随后陈女士按照对方的提示操作进入了某 贷平台。

就这样,陈女士在毫无提防的情况下在该平台贷款了30000元,并存入自己的账户。陈女士见账 里多了30000元,误以为是对方转入的赔偿金,于是马上扣除 购的81元后,将剩余的钱转给对方。转账后发现自己已经被对方拉黑,才发觉上当受骗。

案例四:

店客服谎称交易故障,私下转账骗走4600元

近日,王先生在某二手平台看中一款手机,与 店的客服谈好价格后,对方称当天的系统出现了交易故障,让王先生添加他的微信直接进行交易,并承诺给王先生可以再打95折,王先生不以为然就同意了。

王先生在添加对方微信后将4600元钱转给了对方,对方表示收款成功,即将给王先生发货。三天后王先生并没有收到手机,打算在微信上询问一下快递进度时,发现对方已将王先生拉黑。

分析

低价促销、谎称退款, 购诈骗套路多

市南公安分局反诈民警说, 络购物欺诈具有隐蔽性,双方没有真正接触,提高了犯罪分子的作案胆量。随着 络技术的普及, 上广告数量的膨胀即正规 上交易的迅速发展,为犯罪分子实施 络诈骗提供外部环境和技术支持。一些不法分子从中找到了商机,利容 络发布虚假信息骗钱。

打着低价促销的幌子诈骗,诱导受害人点击退款假链接,冒充 购客服,误加会员,以解除会员退会员费的名义,骗取银行卡 、密码等信息,诱导受害人登录钓鱼 站,骗取信息。别人主动发送商品链接,收到的商品链接上的商品一般与实际要购物的不同,如QQ或阿里巴巴中国站、旺 等非淘宝阿里旺旺会员与您联系,需谨慎,过低于市场价商品、优惠额度过高商品,得到卡密无法使用,已把卡密告知骗子或在骗子的链接上充值使用类似链接均为钓鱼程序。

比较常见的“好友诈骗”,由主要针对境外打工学生家人类型诈骗向针对公司财务人员等专门群体转化, 络购物诈骗由向购物的 民广泛撒 ,转为向业主店主等经营者转化,代刷信誉类由电信充值卡、Q 币等主流可等值交换物品向游戏装备、游戏点卡等虚拟物品转化,手机上的诈骗手法从传统电话、短信诈骗向技术类木马、病毒等发展,针对个人 银的犯罪从骗取受害人转账向直接套取、骗取受害人账户密码实施盗窃。

提醒

接到“客服”电话需核实,有问题及时拨打110

市南公安分局反诈民警提醒说,在 购时如果接到自称是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提出主动进行赔款的,或者办理其他业务,请一定要保持警惕,无论对方谈到什么,都一定要通过官方平台核实,因为主动来电的“客服”,很有可能是诈骗分子。

通过 购平台购买商品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平台交易流程,不脱离平台私下交易;通过互联 交账 和商家直接交易时,要提高警惕,异常低价的商品谨慎购买,千万不要在收到商品前将钱款直接转给对方。不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不在陌生人发来的付款页面填写银行卡信息及手机验证码等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2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