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全媒体人才太湖问道 解开无锡人才工作品牌的独家密码

10月20日,作为本届太湖峰会的分论坛之一的“2021长三角全媒体人才发展高峰对话暨人才工作品牌传播研究论坛”在锡举行。

峰会期间,中央、长三角地区各级媒体参加“情定太湖湾”全媒体集中采风行动,聚焦地区人才工作特色品牌,感受无锡人才企业良好氛围和优质服务。

产才融合 收获硕果累累

“无比爱才,锡望您来”,在如今的人才市场上,无锡的“爱才”人尽皆知。多年来坚持以人才引领产业,不断推进产才城融合发展,独特的“爱才智慧”酿造出丰硕的“无锡经验”。

在中国,肝病患者总数超4亿,每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的人数达42.2万,占全球的45%-50%。

而肝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一直是全球性的医学难题,由于肝脏没有痛觉神经,人们往往对肝病进展毫不知情,无法及时发现和治疗。“如果能有某种检测技术,帮助人们尽早发现病情,将挽救多少生命!”十多年前,还在清华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的邵金华研究“肝脏弹性成像”理论,并据此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方向。

2010年,迈出校园的第一步,邵金华踏上太湖之滨。凭借当年的一份人才项目申 书,邵金华及孙锦、段后利三位创业伙伴在无锡联合创立了海斯凯尔。正是在无锡扎根的这11年,从科研到创业,曾经的研究方向真正落地成为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医疗产品;从初入 会再到回馈 会,一名青涩毕业生得以成长为一名优秀企业家。扎根无锡,从“初生牛犊”到行业龙头,这是邵金华与海斯凯尔一同达成的跨越。

如今,海斯凯尔已成长为专注于高端医学技术研发和推广的高新技术企业,旗下的无创肝纤维化定量检测系统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并且申请400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稳步成长为细分领域行业龙头。

“无锡是我们的起点,初来乍到我们就得到很多支持,包括资金、场地、政策扶持等等。初创团队也就只有几个人,刚从校园里出来,可能除了科研之外的事情都是很懵的,多亏了无锡当地‘保姆式’的服务,我们才得以顺利起步。”回忆在锡创业的十年间,有无数时刻令邵金华感怀。“记得当时有一项申 ,我们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没能过审,市药监局得知情况特意派人上门指导,那位老师真的在我们公司驻点办公一个礼拜,手把手地教我们。哪怕十多年过去了,那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近年来,海斯凯尔陆续获得多项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支持,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江苏省专利发明奖、世界物联 博览会新技术新产品成果银奖等多项国内科技大赛最高荣誉。获得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推进计划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双创博士、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人才等各项荣誉。

媒体

平台牵引 助推集聚效应

抢抓人才机遇,释放创新动能。在无锡,有关人才工作的创新实践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锡山区以高标准建设园区为抓手,探索出了一条由高质量平台牵引,集聚一流人才,打造创新策源地的发展路径

媒体采风团一行来到江苏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是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无锡市人民政府、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打造的新型研发机构。

作为新创立的技术创新平台,创新中心的人才战略与发展理念极具前瞻性。为了保证创新的源头活水,中心招引人才项目面向国内、海外双管齐下:在海外设立8个代表处并配套孵化载体,在全球范围内与100所高校签约,达成战略合作。“全球研发孵化、一线城市加速、无锡转化发展”,自中心筹备创立以来,通过这样的模式落地10个项目,而这也与无锡近年来构建的人才项目孵化新路径不谋而合。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推进产学研融合,依托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全球创新资源 络,创新中心还通过聘请高知名度战略顾问19名、选聘12名国际领军人才担任重大研发产业化项目项目经理、与海内外一流高校达成战略合作等模式,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我们中心也将人才培养作为整个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因为产业最终能不能做好,相当依赖高质量人才的支撑。所以,我们创设了‘集萃学院’。”胡义荣主任还分享了创新中心的独特人才战略——培养“集萃研究生”:通过与相关高校、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为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双导师制”培养框架下的“集萃研究生”可以走出校园、走进产业,通过实实在在地参与项目,得到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而相关企业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接触到优秀的新鲜血液。据悉,目前首批“集萃研究生”已经入学。

今天,太湖之畔创新创业的动能澎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浪潮深处积蓄的原始力量——当地深耕多年的人才工作。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致力于打造“最美人才栖所”的蓝图正在实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9月11日
下一篇 2021年9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