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 友发微博称,深圳某公司办公室在每个工位上,都安装了一对一监控摄像。 传图片显示,摄像头可以清晰拍到电脑屏幕画面。此举被 友戏称“一对一监控,硬核防摸鱼!”那么安装一对一摄像头是否违法呢?
深圳某公司设置“1对1”监控摄像头
据筹建方合伙人之一齐先生介绍,他和其他三个合伙人在游戏中认识,近期以个人名义租赁了办公场地,准备开设公司从事游戏研发。目前,公司尚未注册、没有具体名称、还未开始招聘员工和开展业务。
从 传照片上来看,每个摄像头都正对着工位,而摄像头正对着电脑屏幕,员工在做什么都能够被看得一清二楚。齐先生则表示:在办公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只是为了防止游戏在未发行之前泄露,因为游戏研发行业比较特殊,对保密工作会相对严格一些,监控内容也不会用于其他用途。甚至安装这监控摄像头还花了两万多呢。
可是不少 友却提出质疑,如果只是为了防止泄密,为什么不能直接在电脑里安装监控软件呢?而不是需要像这样把监控探头直接对准到每个工位的正上方。那么此公司的行为又是否侵犯了员工的隐私权呢?
公司在公共区域安装监控摄像头违法吗?
公司在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并不违法,但一对一地在个人工位上安装摄像头,可能涉嫌侵犯员工隐私权和侵犯个人信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具体是否侵权,主要看公司对监控的使用状况和目的。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所收集的个人图像、身份识别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用于其他目的。
因此,在公共场所安装监控设备所收集的个人图像、身份识别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能用于其他目的,所以如果安装摄像头的决定,取得员工知情并同意,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员工不接受,公司还强制安装,则可能涉嫌违法还可能造成公司人才的流失。
其次,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条规定:收集、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不得过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如果是为了游戏研发保密,公司可以和员工签署保密协议,也可以在员工的电脑上安装监控软件,管理人员是可以计算员工在特定时间段内所从事的 络行为,例如对电脑软件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统计。
虽然公司可以在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但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当事先书面告知员工,并在监控处设置明显标识。
(2)监控仅限于因安全管理等需要的特定区域,如公司门口、办公室、会议室或者过道走廊等区,其他如单位的更衣室、卫生间等处不得设置。
(3)企业对受监控的员工个人隐私信息负有严格保密义务,不得随意公开,并定期销毁。
(4)企业应当对监控内容查看或提取的人员权限、流程,制定明确的规定,并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
企业管理可以从严,也要人性化
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如何保障,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大数据时代,人们总会有一种数据“被迫公开”的无力感。在这一问题上,企业管理与员工隐私的边界,时常让人觉得模糊。企业对员工信息的监测和收集行为是否为工作管理所必需,仍需结合实际情况来研判。
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企业在员工的工作时间、地点进行监管,都要以尊重为前提,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结合实际来探索。即使与工作内容有关,对员工的监控也要满足必要性条件,尽量减少矛盾发生。过于严苛的方式也可能引起员工的消极情绪,降低工作积极性。
企业政策可以从严,也要给足人性化的关怀空间。一个新的监管方案的实施,除了要严守法律、道德底线,更要在方式方法、程度范围上斟酌拿捏。给予员工更多的尊重和信任,更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让企业和员工双赢。
关注法保 ,防范风险,护企成长
注:文中人名为化名,引用案件信息来自 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