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在人刷着微博朋友圈,发着帖子灌着水的时候,我们完全想不到其实这些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一千多年前,古人就开始玩帖子,他们的论坛不是在 络之中,而是在墙壁上。他们的软件不叫微博或朋友圈,他们的“软件”叫做题壁。
有人会问,何为题壁?题壁其实就像现在很多奶茶店那样给客人写字的留言墙或者留言区。但是它又不仅仅像奶茶店里的留言区那般简单,它的功能和性质更多与现代的微博和今日头条类似。如果你不信我们来看看发生在他身上的神奇故事,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会感受到很多事都是在重复历史罢了!
一、题壁的起源
题壁起源于石刻之文,秦汉时期是题壁的起始阶段。最先的石刻之文是用于歌功颂德,后来也开始刻名言警句。到了魏晋时代,人们的审美开始变化,石刻之文也开始变得文学性,摆脱了说明性。而到了唐朝,题壁文学开始变的繁荣。
唐朝诗人很多著名的诗人都有写过题壁诗,有人统计,在《全唐诗》中,以《题XXX壁》为诗歌的名字的就有180多首。像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都写过题壁诗。
如李白的《题随州紫阳先生壁》、杜甫的《题省中院壁》和白居易的《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 偶题东壁》等等。
到了宋代,题壁文学更是繁荣,有记载的就有400多首,苏轼、王安石、林升等人都有写过题壁诗。苏东坡的那首《题西林壁》更是脍炙人口,每个小学生都会背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二、宋朝时期的题壁为何如此繁荣
而题壁也是如此,题壁一般在唐宋时期是出现的旅店之中为主。
宋朝时期旅游文化十分丰富,有游学、 宦游、黍离之游。
对于考取功名之人,他们游学分三类,一是游于官学, 第二游于私学 , 第三游于私人书 院。
宋朝重文轻武,大兴科举,科举录取人数比唐朝时期多十倍。唐朝一般录取二十多人,而宋朝录取多达二三百人。而且宋朝经过一些列科举改革制度,让科举更加公平公正。这样的录取人数,公平的制度让百姓都看到了读书进入官场的希望,更多的人开始读书考科举。
一到考试时间,大批的读书人就会向都城涌去,而参加科举之人也将带上一个随从。根据《 西湖老人繁盛录》记载:
天下待补进壬都到京赴试, 每壬到京, 须带一仆; 千万人试则有千万,人仆, 共计二十万。
进京赶考
这么多人进京赶考,在旅途之中难免会产生思乡之情。当夜幕降临,夜深人静之时,思乡之情更甚。现在我们可以打开手机在朋友圈发表一些感慨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但是古人没有手机,所以此时此刻的旅馆客栈就要为客人提供能够表达自己思乡之情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题壁。当然题壁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可以表达任何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比如也可表达自己进京赶考必胜的决心等等。
比如张元干的 《浣溪沙(书大同驿壁)》"岁晚可堪归梦远,愁深偏恨得书稀"就是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人来人往的旅店有题壁是不足为奇的,除了旅店像寺庙、驿站、 公私房屋、桥梁等开放性的墙壁上都可以题诗。寺庙在古代既可以借宿也可以当做图书馆。这些地方人流量大,写出的题壁诗也可以让更多人看见。
寺庙
除了游学还有宦游,所谓的宦游就是指文人做官期间的外出的时刻。宋朝官员有很多节假日,待遇不比现在的公务员差。每逢元旦、冬至、寒食等各种节假日必然会放假,而且国忌也会放假。在宋朝国忌就是指先帝、先后逝世的日子。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私假,比如婚假、丧假等等。总之一年到头,官员放假的日子特别的多。假期多就会外出。官员外出旅游,旅途中定会有感慨,或者和朋友喝酒喝高兴了也会诗兴大发,感慨几句,这时候在驿站或者旅店的题壁上写上几句也是常有之事。
而且宋朝还规定官员上任,任期达到30个月之后就要接受新考核和新的任命。如此一来,官员也会经常在旅途之中。
另一方面由于宋朝对于文人官员有比较多的优待,文官就算是犯了罪也是被流放而已。官员被贬谪之时心中难免感慨,夜晚在驿站休息的时候,总会在驿站的题壁上写上几句。
《卖花声 题岳阳楼壁》就是张舜民在被贬郴州 ,离开岳阳时, 题写于岳阳楼上。
卖花声 题岳阳楼壁
卖花声 题岳阳楼壁
黍离之游便是国破家亡之时的逃亡罢了。两宋亡于少数民族,国破家亡时,百姓流离失所,旅店之中,夜晚之时心中难免感慨,这样就催生了很多题壁诗词。
比如徐君宝妻的《满庭芳》,那首绝命词闻名于世。徐君宝妻被敌军元帅俘虏,押解路上敌军元帅想多次羞辱她,但是她总是用巧计逃脱羞辱。但是最后一次,敌军元帅恼羞成怒,要强暴。她假装同意,写下这首绝命词,趁敌军不备投池自尽。
满庭芳 徐君宝妻
三、宋朝题壁都发些什么内容?
1、朝廷发布政令
宋朝很多时候发布政令要求发布在题壁上,方便让更多发人能够看到新的政令。就像现在很多政策都会在新媒体发布一样。
比如以下几则政令中还明确提出要在明显的地方的题壁上发布。发布政令的时候还需要用石灰水讲墙壁刷白然后用墨水写字,这样更加明显。
比如:乾德二年正月乙巳颁行的《禁越诉诏》也明文规定 :仍令诸州府于要路粉涂壁,揭诏书示之。
2、个人题壁
个人题壁就像现在的朋友圈或者博客一般,想要写什么都可以。比如有的人会写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比如:南宋初胡仔就搜集了不少别人题壁的格言警句 :
有的人会想写自己的事情,比如下面这位女子就写了当时父亲带她经过梅岭的时候,父亲见梅岭没有梅树种了30株,等她结婚再次路过的时候发现之前写的文章没有了,她就重新再写了一次,没想到这一次被很多人看到。帖子火了,很多人模仿她父亲也在梅岭种植梅树,一时间整个梅岭满山都是梅树。
有的人也会在上面表达自己那错过的爱情。比如下面这位名叫“幼卿”的女子,她和表兄两人青梅竹马,表兄向女子家里提亲的时候被女方家里拒绝了。多年后,她和表兄相遇,没曾想表兄假装没看见扬长而去。女子对表兄还是心存爱恋,所以将自己的心思写在题壁上希望自己的表兄可以看见,明白自己的心思。
四、题壁的跟帖功能
题壁就像自己的朋友圈或者博客一般,自己想要发什么只要不违法都是可以发的。而且题壁也有跟帖功能。
评论、刷朋友圈也是古人常做的一件事,宋人说:“下马先寻题壁字,出门闲记榜村名”,可想而知当时的人们和现在的人一样。现在的人闲来无事都是打开朋友圈,而古人是到了一处,下马立刻寻找的就是题壁。古人看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会在下面跟帖。自然,古人把这种行为不叫做跟帖,而是叫做和诗。
以下是两个下马先寻题壁字实际案例
古代的时候,貌似女子的帖子更加容易火,现在也是小姐姐的视频容易火。当时最火的帖子是一位女子生前写的控诉自己的丈夫的帖子。
一名女子嫁给了鹿生之子,当时的鹿生很势力,捞到官职后立刻赶去上任。这名女子也就是鹿生的儿媳妇刚生完孩子三天,也被鹿生拉起赶路。沿途颠簸,疲惫不堪,导致女子身体不适,奄奄一息。死前在题壁上写了自己的遭遇。没想到她的遭遇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纷纷在下面和诗跟帖。甚至还有好事的游客,把这个鹿生查了出来。类似现在的人肉搜索。这个人就是宰相夏竦的家奴。大家“恶其贪忍,故斥为‘鹿奴‘”。后来有人收集了吊念这位女子的诗歌,汇编成册,取名《鹿奴诗》。
评论跟帖是一种做法,在留言这件事情上其实古人玩的比现在人更溜。
古人去别人家如果遇到主人不在的话也会在墙上题诗,当做留言板。比如王安石就做过这件事,王安石当时去一位高士家,凑巧主人不在,王安石便在他家墙壁上题试一首。而且这首诗还十分有名,就是众所周知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件事情由北宋僧人惠洪记录在《冷斋夜话》中。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玩法,现在人玩的这么火热的论坛、微博、朋友圈啥的,原来都是古人玩剩下的。甚至连人肉搜索古人都不放过,想想也是蛮有意思。
参考文献:
1、王兆鹏 《宋代的“互联 ”——从题壁诗词看宋代题壁传播的特点》文学遗产 [J] 2010年01期
3、吴钩《宋朝的BBS》 初中生世界 [J] 2015年17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