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产剧又有离谱操作。
在刚播完的《欢乐颂3》中,有一段剧情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日,酒店客户经理朱喆(张佳宁饰)收到客户投诉,自己行李箱的锁孔被胶水堵住。
事实却是,这位客人性骚扰服务员未果,于是想要找点不痛快。
为了找到客人自己往行李箱注胶的证据,她请邻居——科学家叶蓁蓁(江疏影饰)从实验室赶来帮忙,假意开锁实则拖延时间。
戴上护目镜、口罩和专业手套,叶蓁蓁挨个拿出化学溶剂做试验,假装表演了一下酒店的开锁流程。
最后,在两位主角的努力下,顺利将有劣迹行为的客人扭送警局。
我们可以看出,编剧想用这段剧情,达到三个目的:
1、展示两位主角在职场上的办事能力,立住人设;
2、为携手共进、感人至深的友情线做铺垫;
3、面对“性骚扰”坚决斗争的态度,让两位主角的人物性格增加了一层光环。
但我不得不说,意图非常明显,效果非常差劲。
首先,科学家放下手中事业,赶来做一场戏。
人设悬浮,可见一斑。
其次,浮夸的开锁方式把所谓的“大客户”骗得团团转,把主角团外的其他角色强行降智。
剧情不合逻辑,让人忍不住吐槽。
最后,“性骚扰”这个深刻的 会话题,只是为了给主人公塑造人设而用。
强行蹭热度,剧集没有灵魂深度。
但这,不仅仅是《欢乐颂3》一部剧的问题,更是如今国产女性群像剧共同面临的一个困局。
播出后备受好评的《欢乐颂1》,到如今面目全非的《欢乐颂3》。
经典电视剧《粉红女郎》为人津津乐道,去年翻拍之后播出的《爱的理想生活》被评为“2021最气人电视剧”。
一前一后,屡次对比,国产女性群像剧的质量一退再退。
如今的国产女性群像剧沦落至此,到底差在哪里了?
我们还能在这个时代,看到好的国产女性群像剧吗?
1、女性群像剧的经典代表
一直说到国产女性群像剧,或许有人会问了:
是谁,开辟了国产女性群像剧的先河?
2003年,改编自朱德庸漫画《涩女郎》的电视剧《粉红女郎》一经播出,风靡全国。
结婚狂、万人迷、男人婆和哈妹,四个性格迥异、灵动鲜活的女孩儿,在同一个无家可归的夜晚走到了一起。
外表平庸的方小萍已经过了适婚年龄,越来越恨嫁的她姻缘屡次告吹。再度经历未婚夫落跑之后,她想结婚成“狂”。
美艳动人的万玲在某商场任化妆品推销员,她集男人的爱慕、女人的嫉妒于一身,被称为“万人迷”。
自信、风趣的万人迷实际上与家人闹掰,独自背井离乡希望在上海这个大城市找到理想生活。
外来打工妹何茹男留着齐耳短发,行事果敢利落、爱恨分明,她对于工作的刻苦让人望尘莫及。
这样的她拒谈感情,内心却有一个为老家建一所小学的温柔愿望。
年纪最小的哈妹正值青春,叛逆又单纯。
她找不到自己未来的方向,却盲目追求流行时尚。
《粉红女郎》中的四个女孩,外貌、观念、行事风格与人生追求相结合,各成一个完整、自洽的体系。
因此,这四个人物才能有各自的动人和让观众印象深刻之处。
故事的开头,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团乱麻。
她们追求婚姻的、爱情的、事业的、独立的,通通不得其法。
随着剧情的进行,我们能够发现在表面的追求下,四个女孩最终想要弄清楚的,是“如何做一个自由的女人”。
虽然是一部改编自漫画的无厘头喜剧,这部剧对于当代女人生存现状的描写,却不曾虚假。
而这种现实里的“种种难堪”,我们从四个女孩儿的友情中找到了一处“避难所”。
四人的互相扶持,聊天中的嬉笑怒骂,剧情爆笑、金句频出的同时给予观众慰藉。
《粉红女郎》播出不久后,一部聚焦于“中女”婚恋问题的都市女性群像剧播出,同样大受欢迎。
由蒋雯丽、那英、罗海琼、梁静领衔主演的《好想好想谈恋爱》,在如今看来阵容十分强大。
除了一众女星,还有孙淳、廖凡、陈坤、郑钧等一众实力男星的加盟,同时主题曲还由窦唯作曲。
四个30岁的女人——
书吧老板谭艾琳优雅脱俗,电视台制作人李明朗爽朗火热,电脑软件设计师陶春天真乖巧,造型师毛纳风情奔放。
这样的人设和结构与经典美剧《欲望都市》“有谋而合”,导演丝毫不避讳的承认借鉴。
在剧情的表现力上,《好想好想谈恋爱》无法比拟《欲望都市》的大胆超前。
但几个都市女人的刻画,仍旧让观众念念不忘。
四个角色不同的性格衍生出不同的恋爱观,让这部剧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当代都市女性面临的种种问题并尝试给出不同的解答。
在这部剧中,最精彩的当属台词的运用。
剧中的台词大胆且有深度,沉淀多年再看,不仅不过时还能再度引起观众的一波讨论。
《粉红女郎》和《好想好想谈恋爱》这两部剧风格不同、立意不同,但同样作为女性群像剧,它们剧集创作上的亮点拥有高度的相似性——
对于不同女性精准的刻画,为女性友谊的正名,深挖 会上的女性问题痛点。
早年间的女性群像剧产量少,但每一部都是质量上乘的佳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一转眼,女性群像剧再度出圈,就到了2016年。
2、女性群像剧再度引起空前关注,质量却一路下滑
2016年,同住在欢乐颂小区22楼的五个来自不同家庭、性格迥异的女孩们,强势进入人们的视野。
冷美人安迪特立独行,在职场上大杀四方,情场上却是一片白纸。
富二代曲筱绡古灵精怪,活得肆意洒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花。
“捞女”樊胜美精明干练,出身贫寒努力向上,但被无底洞的家人拖得喘不过气。
平凡姑娘邱莹莹莽撞糊涂,一切事物都处理不好,但杂草也有杂草的生存方式。
乖乖女关雎尔按部就班,她的生活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按部就班,但早已经暗暗生出叛逆的火苗。
五位女主人公的塑造生动鲜活,映射当今 会女性的现状,总能让观众在其中看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
几位女主角的故事几经起承转合,将每位女性生活中隐藏的 会问题一一揭露,每播出一集都能引起观众的热烈讨论。
而在《欢乐颂1》中,我们在欣赏不同的女性故事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女性力量的凝结。
在女性之间,不只有“竞争”、“攀比”,还有怜惜、欣赏与扶持。
而这种扶持,不仅仅是动用财力、物力的帮助,是不同人格之间的沟通共振和相互取暖。
《欢乐颂1》之后,其他受到好评的国产女性群像剧中,纷纷做到了这一点。
《爱很美味》中,这种扶持是同仇敌忾对付“渣男”。
《我在他乡挺好的》里面,这种扶持是坚决要找出共同在异乡拼搏的好友莫名死亡的原因。
这再一次证明了,生动真实的人物故事和让人共鸣的情感思考,才是女性群像剧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而反观其他几部女性群像剧, 友们的吐槽说明了一切——
既然有了不少成功的例子,为什么大多数的女性群像剧,还是让自己走上下坡路?
3、如今的女性群像剧,最尴尬一点就是“批量复制”
在这一领域,明明我们曾有过经典好剧,如《粉红女郎》、《好想好想谈恋爱》。
也有过近年来的爆款,《欢乐颂1》、《爱很美味》、《我在他乡挺好的》、《三十而已》等等代表。
但如今的国产女性群像剧,却为什么总是拍得那么难看?
其实,“越拍越难看”的根本原因——
来自于更多数的制作方不用心打磨作品,将心机用在了对于爆款剧的“批量复制”。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如今女性群像剧的黄金模板。
第一,剧变人物不变,人变人设不变。
主人公的人数大多在3~5位不等,一定要来自于相差甚大的家庭、身份、职业,还要有迥然不同的爱好、天差地别的性格。
美艳、活泼、冷漠、单纯,一定要各备一位。
众人相识的原因可以是一次出手相助,更多的是误会,为了增加戏剧张力。
几个女孩吃喝玩乐几次,莫名其妙就情比金坚了,这时候她们的恋爱线可以展开了。
为什么要先情比金坚,再展开恋爱线?
因为她们极有可能爱上同一个男人,一定要有友情在前,才能体现人物的痛苦纠结和伦理的苦苦挣扎。
最终,一顿撕头发之后,美美收获合家欢结局。
这样的人设模板,在编剧们一抄再抄之后,像块口香糖索然无味。
人设有,但人物性格生动吗?
不生动。
生活有,但生活气息浓厚吗?
不浓厚。
感情有,但感情线感人吗?
不感人。
女性、群像都有,但是女性群像剧吗?有思想深度吗?
我看没有。
在现在空洞的人设下,“万人迷”不再迷人,“结婚狂”只是想结婚,变成了电视剧中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
第二,演技可以没有,金句一定要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