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缺芯更严重是缺人才?继华为软件学院之后,多家巨头开始行动

华为软件学院成立,集中人才力量

芯片行业的缺芯问题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在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几乎所有厂商的芯片都是供不应求。为了解决芯片紧缺问题,芯片代工厂只好加大产能。可是这么一来,代工的成本就需要让消费市场承担。涨价成为了缺芯的副作用。

然而比缺芯更严重的是缺人才,没有了芯片还可以造,失去了人才就很难再挽回了。

国内有多少赶赴国外的留学生一去不复返,国人都在期待这些人才可以回国发展,为祖国做贡献时,这些人才却已经在国外安居乐业了。

国外众多领先的技术都有华人参与研发,因此要想实现国产各大产业的崛起,首要问题就是先建立起人才队伍,再想办法打造国内良好的科研发展环境,让人才留下来。

在此之前,需要先把人才培养起来。中国科技公司华为已经行动了,建立起华为软件学院,计划每年可以培养出10万名软件人才,孵化出1000家软件公司。为中国软件产业集中人才力量。

只是这样还不够,继华为软件学院之后,多家巨头也开始行动了。

多家巨头也开始行动

华为的软件学院可以培养软件人才,而中国正在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也面临迫切的人才需求。靠国内外招募的话,虽然效率高,但人才的出走率也比较大。

最好的方式是通过自主培养,并提供人才在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就能有效解决国产集成电路人才紧缺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多家芯片巨头开始行动。比如中芯国际与深圳技术大学联手,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协议。合作协议中,二者将共同打造集成电路学院。

不同于清华大学的集成电路学院,中芯国际与深圳技术大学的集成电路学院可以很好的解决人才的实习培训,产教融合问题。高校人才很难消化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可能刚讲到的知识点隔几天就忘了。

但如果是在中芯国际产业与教学的融合氛围下,就可以把理论知识充分吸收,理解。真正打造培养集成电路人才的良好环境。不只是中芯国际,中微半导体也和中科大合作,建立集成电路英才班。顾名思义要培养集成电路领域的英才,让英才助力中国芯片实现崛起。

中国芯片的未来在于人才

中国多家芯片巨头开始行动,人才问题不容忽视,因为中国芯片的未来在于人才。

国产集成电路产业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靠国外进口技术,设备和产品。美国对中国半导体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太过于依赖对方只是遭遇卡脖子,只有建立属于国产化供应链,才能摆脱对国外的依赖。

要想实现国产芯片的崛起,赢得中国芯片的广阔未来,关键就在于人才。美国硅谷有2万名华人,各大美企都有华人在工作,帮助他们取得技术突破。从能力上来看,中国人才是不差的,只是也该考虑如何让人才留下来的问题。

这需要长期的努力,要让企业, 会和国家参与国产集成电路环境的改善。对顶级的人才不该吝啬,该给的薪酬不能少,该提供的科研环境必须提供,要让人才落实科研项目,才有望把控中国芯片的未来。

总结

华为软件学院,清华大学,中芯国际的集成电路学院都在参与人才的培养。软件领域可以负责EDA芯片设计工业软件的开发,制造业也面临大量的人才缺口。希望有更多的企业,高校意识到产教融合的重要性。

让人才处在良好的成长环境,赋予人才足够的能力。只有这样,核心技术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6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