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 为您带来职场最有价值、有温度的阅读
最近有两则很火的新闻,引起众议。
第一则新闻的主角,是北大毕业女生黄灿。毕业后,她做起了房地产中介。
友纷纷感叹:读书也没什么用,北大的高材生不还是一样出来卖房子了。
友这样的评价真的是对的吗?
据了解,毕业后在北京当房产中介的黄灿,至今已经卖掉了227套二手房,还有7套新房,另外还租出去了21套房子。
据测算,就算按每套600万来计算,她卖出的房子也有13亿了,如果按1%来抽佣的话,那么税前佣金已经高达1300万……
而另一条新闻的主角,则是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女硕士刘双。
32岁的刘双,精通法语和英语两门语言,曾是深圳某知名通信公司的员工,在职时负责在肯尼亚维护客户关系。
后来,为了家庭和孩子刘双回了国,并入职了杭州的一家家政公司,成为全国学历最高的保姆。
据说,在刘双刚进入保姆培训期时,就有客户开出了高达2万元的月薪,并且还有其他雇主在竞价。
刘双从业期间不做饭、不干家务,只带孩子。
这两则新闻在 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很多 友指责她们,说“好好的工作不干,非要去干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真是都对不起国家和父母的培养。”
也有不少 友支持她们,“工作不分贵贱,合理又合法的赚钱方式,为什么要附加些莫名其妙的道德优越感?”
这些言论我们也不去判个对错了,从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猪肉开始,这些讨论就已经成为了老生常谈。
这些年这样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未来,这些不断下沉的高学历人才,必然会越来越多,并且成为各行各业变革的中坚力量和领导者。
那为什么会出现下沉,这究竟代表着哪些趋势?
对普通就业者来说将面临什么样的变化?
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呢?
1
反“内卷化”:
就业竞争格局将会发生显著变化
这种趋势带来的就是,你想不努力、不好好工作,都不行了。因为很多行业都在反“内卷化”,职场上的竞争只会日益激烈。
什么是“内卷化”呢?
我们以解读为什么清朝明明有资本主义萌芽,却没有出现工业化,而同期的英国却出现了工业化为例来讲解。
因为清朝人口多,人力成本相对来说就更低,如果想扩大生产规模,只需要扩大用工数量,或者延长劳动时间就可以了。
但这种方式是会遇到极限的。如果发展到一定水平,这种方式就不可持续了。
但这种情况在英国就截然不同,英国的人力成本更贵,若想扩大生产,增加100个劳工的成本,要远远高于一台机器。
有了这样的需求,就会有大批量人才投入进来,研究如何提高效率。
这就是“内卷化”,总结起来就是当 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因受到旧有的模式困扰,导致很难才能转化到更高级的模式,容易将自己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
那如果掉入了“内卷化”的陷阱中,应当作何改变呢?
首先就是外来资源的注入,可以是资金、实物、技术资源,也可以是人力资源。
与其追求人的数量,还不如追求人的质量。
就拿家政行业来说,像刘双这种月薪2万的保姆,雇主还是竞价求招。是因为现代家庭关注的,已经不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了,而是更好的教育。而原有的那些家政从业者,却很难满足这些需求。
所以必然要引进其他领域的人才。
这种情况导致的就是,各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那些原来随随便便就可以干的工作,也会变得开始艰难起来,想混日子可能越来越难了。
2
市场思维:
你的初心是赚钱,不是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求职的根本就是好好赚钱,并确保未来也能好好赚钱。
很多人就是因为缺乏市场思维,又在赚钱这件事上,附着了太多莫名其妙的道德优越感。
现在有个说法,叫作人上人。虽然我月薪8000,卖煎饼大妈月入30000,但我是白领,所以我高级;
我月薪5000,但我是公务员,所以你必须高看我……
很多人认为搞人工智能、做云计算就是高级,送盒饭、快递、做家政就是低级。
但其实正常的市场思维是:只要你善于满足市场的需求,你就是高端的,越是低技术含量上的突破,说明你的眼光越独到。
那些人人可做的事,你第一个做,你就是最好的。
人才只有一个标准,自食其力就是人才。
能让火箭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堵也是人才,做什么工作,还不都为了赚钱养家糊口。
永远不要忘记你的初心是赚钱。愿我们都能放下矫情,好好赚钱。
本期话题:
#你身边有没有“货不对版”的高材生?#
在这里你可以畅所欲言并发表己见,火速留言,等你来撩~
希望可以得到你的转发,让更多职场人一起加速成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