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厚的书,1小时也能读完!人工智能给你“划重点”,靠谱吗?

AI读非虚构类作品,准确率高达85%

显然,“客观”,是AI浓缩书项目希望吸引用户的卖点和痛点。

软件是一个杠杆,看你撬动的是什么

当知识成为一种产品,当阅读在碎片化时间中沉浮,用AI为阅读“加速”,是一件好事吗?又一种新形式的知识付费,能给读者带来多少真的知识?滤去多少知识带来的焦虑?

走走设想了一个场景,在纸质书的时代,或许很普遍——你会走进一家书店,花上几十分钟到一两个小时,在书架里翻翻拣拣读读,选定自己喜欢、想要完整阅读的书带回家。在她看来,“AI导读”其实就是帮助读者完成“翻翻拣拣读读”的过程,你可以通过AI浓缩的框架、观点、精华,判断这本书到底是不是你需要的,如果有兴趣,可以继续阅读全书。

“AI浓缩书”建立在电子书版权基础上,10%一般也是电子书可以提供试读章节的上限,目前已在喜马拉雅上线了30个专辑,与国内10多家出版机构合作,此后还将在亚马逊、豆瓣、掌阅、懒人听书等各大平台上线,与更多出版机构的合作也在陆续洽谈之中。

在喜马拉雅,目前订阅者最多的两个专辑是《10人以下小团队管理》和《全球通史(上)》,前者已有将近6000次播放记录。之所以称为专辑,而不是一本书,是因为经过AI的提炼,书的内容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知识包”乃至课程。比如《全球通史》,就基于包括埃及、德国、柬埔寨、泰国、加拿大、土耳其等8个主题在内的上海 科院出版 系列出版物,形成上中下三个专辑,23集音频内容。名为“党员学习小书包”的专辑则包含了《丹麦廉政建设》《今天怎样做党委书记:一个任职30年国企党委书记的自述与思考》《上海国企党建实践与探索》等多本书的精华,针对性颇强。

“AI导读确实更适合知识性、学习性的阅读。对于虚构类图书,一来AI不具备浓缩能力,二来读者享受的体验本就是阅读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从我们目前上线的内容来看,试听后购买整个专辑的转换率挺高的。”走走说,《10人以下小团队管理》的订阅者最多,用户的选择也是一种启发,“应该是目前的创业环境导致的,这个标题的指向性又非常明确,很多人就是需要10人以下小团队的管理经验。这其实是一本老书,对出版 来说,可能也是翻新库存内容价值的一种途径。未来,我们还可以在AI导读的产品页面同时提供纸质书的下单渠道,希望也能为整个出版环节创造更多价值。”

“一个软件是一个杠杆,看你撬动的是什么。我们想撬动的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图书馆的导读系统。甚至,在你的家庭里,也可以建立这样一个系统,传递家庭藏书的知识体系。”她又问,“你觉得这个对你有吸引力吗?”

当AI评选文学榜单——

一个AI,何以从771部小说中,准确指认出另一个AI的身影?

除了阅读非虚构类图书,并为未知的读者进行“导读”,别忘了,AI“谷臻小简”的开发初衷是为了阅读小说、虚构故事,选出其中适合影视改编的那一批。诞生至今,它已经“阅读”过几千部剧本,近万部 络文学与纯文学作品,并为它们开出改编评估 告。

“谷臻小简”是这样介入评审工作的:先从各家杂志中挑选出三篇作品,再进行综合排名。由于各家杂志送来作品的进度不同,截至2019年1月20日,它的最爱读物始终是莫言的《等待摩西》。1月21日下午2点53分,参与此次评选的《小说界》和《鸭绿江》作品赶到,新增80部短篇小说。晚上7点20分,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谷臻小简”最终选出的年度短篇是陈楸帆发表于《小说界》2018年第4期的《出神状态》。

AI“读”出的《出神状态》曲线

“做AI榜单,一是想看看人工智能目前的进展,它对文学作品的判断到了什么程度,二也是因为对目前的各种文学榜单,大家多少存在一些不满足”,《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AI榜策划者之一黄德海说,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文学榜单会是怎样的呢?AI带来了一种视角,但能不能用AI检验一个作家的语言水准,检验对人性探索的深度,是AI榜之后的课题。

文学之美能否被量化?这是一个待解的课题,如同要解释两个AI究竟是如何在黑暗中握手相认的一样。但鉴于人工智能的阅读广度和速度,它被用于文学榜的初选评定上,可能很快就会实现。“因为,任何文学榜单的评委不可能比它读得多。”黄德海说。

“人类和机器都有缺点,而人和机器合作,最大的好处是能节省大量时间,克服人类在速度、注意力、先入为主、自身喜好等方面的局限。与此同时,人类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比如,如何认识人类在这些判断之下的位置,如何在AI高速发展的时候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如何理解甚至参与创造AI的写作伦理……我们置身其中的,是一个无法轻易做出判断的尝试。”走走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2月1日
下一篇 2019年2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