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百度 盘被曝光,我还真没发现想薅我羊毛的软件这么多。

前几天百度 盘用户激励计划的事,各位朋友应该都知道了。

简而言之,就是百度 盘趁大家没留意偷了大家流量。

这事爆出来后, 上群情激奋,百度官方反应也很快,表示会对全部用户做取消处理。

但不知道大家在吃瓜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其实这个计划去年 6 月份就有了。

之所以前阵子爆出来,是因为最近百度把这件事情搬上了台面。

如果百度 盘不吭声,不显现用户激励计划的相关按钮,说不好,现在还寄生在千万用户的后台安安心心薅羊毛呢 ~

咦,那想薅羊毛的只有百度 盘么?还有没有其他人呢?

抱着好奇的心态,昨天我盯着下了个流量监控软件看了一天。

结果呢,果然没有让我失望,非常有趣。。。

感觉有必要把这事写出来,让大家伙一起了解一下 ~

为了让各位朋友能够彻底明白这件事情,在进入正题之前,我简单介绍下 P2P 技术这个东西,已经了解的可以跳过。

对于 P2P 技术,百度百科是这样的解释的。

有点长,我还是举例子的方式帮大家理解吧。。

有一天我服务器上搞到了一个很热门的文件,世超、小黑胖等 N 个人都想要。

传统下载就是我将文件 “ 复印 ” 了 N 份,逐一分发。

很明显,这样一对多的分发不但效率低,而且慢。

因为服务器的带宽是一定的,下载的人越多速度就越慢,这就跟分蛋糕一样,越多人来分,分到的越少。。。

而 P2P 下载呢,就是我先把文件给了世超等人,再由所有拿到了文件的人,各复印一部分文件片段给其他人。

简而言之,每一个有这份文件的人都变成了一个 “ 我的服务器 ” ( 这种个人电脑变成的小型服务器被称为 “ 种子机器 ” )。

这样以后有别人下载的时候,这些由个人电脑变成的 “ 服务器 ” 都会为那个人传输数据,比原来一个服务器传输数据的普通下载快得多。

P2P 技术可以运用的场景非常多,所有包含大量数据传输和交换的场景都可以用上这一神器。

比如 盘软件、下载软件( 迅雷 )、部分视频软件( 快播 )、音乐软件以及游戏的客户端更新等。

好,聊了半天理论,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后台吧。

我在电脑上安装了流量监控软件以及 3 个主流视频平台,使用视频软件各看了一个视频以后,就把他们×掉放置在了后台。

很快画风就不对了。。。

在我啥视频没看的时候,后台仍然百花齐放。。。

三大视频软件都一度达到了 500 + kb/s 的上传速度。

而且在我第二天来公司,打开流量监控软件时,我发现它们不但在后台上传还一直在下载。

这就很有趣了。。。

我琢磨了一下我也没下什么东西啊,你在后台是下啥呢?

难道是 “ 贴心 ” 的帮我把热门资源下来,以免我没有文件做不了您的种子机器么? ~

想知道随着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 24 小时后这些铁子会跑掉你多少流量么?

这还是三个软件同时开的结果▼

想知道随着一个个 24 小时过去,最后这些铁子会薅走大家多少羊毛么?

百度知道 友,看了 3 集电视剧的时间, 6.6G 转头空。。。

V2EX 友被偷跑 2300 G 。

知乎 友被偷跑 2657 G 。

如果说最开始我发现这些视频软件在偷跑流量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平静的,P2P 软件上传点东西真的算是正常操作。

那么在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我真是被气笑了。

我特么辛辛苦苦攒的电脑都快变成你家服务器了!

在我测试的这 24 小时内,这些问题并没有明显影响到日常使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压根没有认真用它们,只是 “ 挂机 ” 而已。

但 络上有不少 友表示:有点不太好受。

这哥们家里 卡了好几天,一查发现上传带宽都被吃完了。。。

打游戏也卡。。。

嗯,既然体验这么差,那我们能不能对这一套 P2P 加速服务说不呢?

——没门。

虽然这个事情大部分用户并不知情,因为在下载、使用这些软件的时候并没有相关提示,但这可是所有用户授予他们的权利。

用户协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