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概况:平台型科学仪器企业,高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公司发展历程:公司 2002 年成立,2011 年上市,是我国高端科学仪器龙 头企业。2006 年公司实验室研发团队组建,开始布局质谱、色谱、光谱等 核心分析技术平台研发;2011 年开始承接系列化国家任务,布局重大科学 仪器研发;2015 年成立谱育科技,加速重大科学仪器研发和产业化创新应 用。截至 2020 年,经过多年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的持续研发投入,公司 已积累了 70 余项技术平台;三重四级杆、流式细胞仪等多个领域陆续填补 了国内空白。
公司重点研发产品色谱、光谱和质谱市场空间广阔且国产化率低。2020 年 我国质谱仪、色谱仪、光谱仪市场规模约 142、107、67 亿元。2016- 2019 年发改委 200 万元以上科学仪器采购数据统计中,质谱类国产设备占 比仅为 1.19%、光谱-色谱占比仅为 0.24%,国内亟待优秀的科学仪器企业 崛起。
高研发投入为公司业务发展筑牢根基。截至 2021 年半年 ,公司累计研 发投入高达 25 亿元。通过行业比较,在绝对值和研发费用率方面,聚光科 技遥遥领先。近年来,公司高端科学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2019 年,公司 ICP-MS 在中国市场排名第四、国产品牌排名第一;经过八年研发,国家 科学仪器重大专项“三重四级杆”项目顺利结项,并成功推出中国第一款 三重四级杆液质 EXPEC 5210。2020 年,公司推出了国产首台电感耦合等 离子体三重四级杆质谱仪(ICP-TQMS),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市场的垄断; 随后又推出全球首款 EXPEC 5250 气相/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 (GC/LC-TQMS),解决了 2020 年药典颁布实施后需要同时采购 GCMS/MS 和 LC-MS/MS 两台设备的痛点。此外,公司在便携式 GC-MS 领域 2020 年国内市占率 53%,具有绝对领先优势。
技术沉淀打造平台型科学仪器公司:经过十余年的高研发投入及重大科学 仪器专项项目经验,公司目前已掌握了较完整的质谱、色谱、光谱、理化 等分析检测技术及气体、液体、固体等进样前处理技术,研制了实验室分 析、现场化分析(便携、在线、移动)、自动化分析等一系列技术领先的产 品组合,在先进工业、生态环境、医疗诊断、生命科学、食品药品、应急 安全等领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专用化的科学分析解决方案。公司持 续推动以技术创新实现分析检测及监测的现场化、自动化、智能化,是目 前国内技术平台最全面,国产化程度最高的质谱仪生产企业。
研发积累扎实,不断向高端市场拓展
高端科学仪器具有供给侧聚集行业集中度高、需求侧分层的特点,使得企 业业务发展必然经历从低端向高端拓展的过程。从环境监测、第三方检测、政 府监管、企业质控、产品研发到科技研究,科学仪器进入门槛不断提升。聚光 科技从工业过程分析起家,在环保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近年来正向更高端领 域不断拓展。
起家在工业:2008 年公司工业过程分析系统实现收入 1.83 亿元,占 营收比重高达 51.6%;由于环境及实验室仪器后续快速发展,截至 2018 年,公司工业过程分析业务实现收入 2.85 亿元,占营收比重下 降为 7.4%。作为聚光科技的先驱业务板块,聚光深耕工业过程检测领 域二十余载,已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目前,公司过程分析产品已 从单一的激光产品发展到以光谱、色谱、质谱为技术平台的综合性产 品群,可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过程分析解决方案。随着人工智能、大 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 、物联 等技术不断发展,过程分析产品 从传统的分析检测终端演变为工业互联中最主要的智能感知终端,借 助云业务发展契机,将过程分析产品及业务管理从本地化、局域化转变为云端化、移动化,实现在线管理、 警云管理,实现服务的快速 响应、快速处臵,提升公司综合运营服务能力。
生命科学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公司 2020 年布局生命科学领域,成立杭 州谱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谱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2021 年成立 杭州聚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聚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面拓展 生命科学与诊断新赛道。
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构筑强大的差异化竞争实力:延续公司在环保领域为 客户提供“环境监测与信息化、环境大数据与决策服务、环境综合治理” 的技术研发、规划设计、建设实施、投资运营的“一站式”服务经验,在 高端科学仪器领域,公司结合丰富的产品矩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整体解 决方案,实现与国际巨头标准化产品的差异化竞争。目前公司推出的“全 自动实验室 4.0”,实现从制样、分样、称重、前处理、自动进样、分析、 表的全流程无人值守的自动化分析。预计,“全自动实验室 4.0”将在解 决临床质谱易用性和减少半导体检测污染源上发挥重要作用。
创始人及管理层介绍
公司实际控制人王健、姚纳新均为中组部海外高层及创业人才“千人 计划”,在技术研发、 会其他任职以及荣誉方面均有较高成就。
实际控制人王健先生为浙江大学光学仪器工程系光学仪器专业、美国 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热科双博士。2002 年 6 月至 2010 年 1 月,历 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半导体激光测量技术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2002 年 1 月至 2015年 8 月,任聚光科技董事长、总工程师。曾两次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获奖人),并获国家级“新 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浙江省特级专家(50 人之一)等荣誉。
实际控制人姚纳新先生为北京大学生物系学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 分校分子生物系硕士学位、美国斯坦福大学 MBA。曾任阿里巴巴美国 公司负责人。2002 年至 2015 年,任聚光科技董事、总经理。曾获“第二届中国企业改革十大杰出 青年”、“中国节能减排功勋人物”等 荣誉。
总经理韩双来先生 2006 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 硕士学位。2006 年 3 月至今历任聚光科技研发工程师、产品经理、产 品总监、实验室仪器事业部总经理、谱育科技总经理、集团总经理。 曾荣获 2009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10)、2016 年度中国仪器仪 表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 2021 年受聘为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 专家组成员。
2 科学仪器具有广阔的行业纵深,强者恒强
科学仪器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基础科学创新的基础,在制药与生物医 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半导体、石油化工等领域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仪器仪表工业总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 4%,但对国民 经济的影响达到 66%。根据 SDI 数据显示,2015 年,全球分析仪器市场规模 已经达 513.67 亿美元,中国占比 10%,同期中国 GDP 全球占比 15.4%。随着 中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科学仪器需求还将稳步提升。
科学仪器的商业模式特征:强者恒强
科学仪器行业具有广阔的行业纵深,需要长期耕耘:从核心零部件到仪器 整机生产、试剂耗材配套,再到通过多产品组合服务丰富的下游客户,最 后到后市场技术服务能力,科学仪器行业具有广阔的行业纵深,市场空间 广阔。与此同时,由于涉及核心零部件种类多,搭建稳定可控、具有产业 竞争优势的科学仪器研发、生产和服务体系,需要持续多年的高研发投入 和市场推广。极高的壁垒使得体系完善的科学仪器巨头具有优质的行业竞 争格局和较高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
需求侧分层:高端科学仪器在定性和定量分析上的优秀性能,使其在各行 各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不同行业对于产品性能和标准要求上的 差异,使得需求侧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层。从环境监测与治理、第三方检测、政府监管、企业质控、产品研发到前沿科学研究,下游对产品性能的 要求不断提升。
强者恒强下,全球市场科学仪器行业集中度较高。海外企业在全球科学仪 器行业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根据美国化学会 C&EN 发布 2018 年度全球 科学仪器品牌 TOP20 主要都是海外企业。其中,美国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2018 年仪器板块销售额达 63.3 亿美元,排名第一,是 第二名日本岛津公司的 3 倍,是第 20 名 Tecan 的 20 倍。
色谱、光谱和质谱是主要产品类别,市场体量大、国产化率低
科学仪器具体包括:质谱、核磁共振、电镜、色谱、光谱、显微镜、元素 分析仪、氨氮仪、碳硫仪、辐射仪、传感器、精密天平、电流仪等。
色谱、光谱和质谱是主要的定性、定量分析工具,市场体量大、国产化率 低:色谱和光谱分别擅长定量和定性分析;质谱得益于可以直接测量物质 原子量、分子量,在对灵敏度、精度有很高要求的定性、定量分析上具有 很大优势。2020 年我国质谱仪、色谱仪、光谱仪市场规模约 142、107、67 亿元,其中 2016 年-2019 年发改委 200 万元以上科学仪器采购数据统计中, 质谱类国产设备占比仅为 1.19%、光谱-色谱占比仅为 0.24%,国内亟待优 秀的科学仪器企业崛起。
国内产业政策持续支持
顶层设计方面:科学仪器始终是我国五年发展规划中的重要板块,在“十 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国务院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十 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仪器仪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等。
专项资金支持方面:为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撑科技 创新,服务经济和 会发展,自科技部、财政部 2011 年首次启动“国家重 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以来,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自 然科学基金等持续加大对科学仪器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仅 2011 年专项经 费支持力度达 7.7 亿元。此后,一系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持续推出,成为助力国内科学仪器发展的重要力量。
3 谱育科技:公司高端仪器研发先头兵、业绩增长发动机
2006 年,公司开始组建实验室分析仪器研发团队,2015 年公司实验室分 析仪器研发部门主要骨干组建谱育科技。历经 16 年逐渐从核心技术研发阶段、 研制及产业化阶段、构筑高性价比优势阶段向科技创新引领阶段迈进,实现了 多款高端科学仪器的国产化替代。目前,公司在色谱、光谱和质谱等高端科学 仪器领域已经形成了丰富的技术平台和产品矩阵。
将“国家科学仪器重大专项”推向产业化
8 年持之以恒,三重四级杆实现国产化突破
2019 年 7 月 10 日,2011 年首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三重 四 极 杆 串 联 质 谱 系 统 的 研 制 及 其 在 痕 量 有 机 物 分 析 中 的 应 用 ”经过八年研发成功验收。谱育科技研发技术团队负责 该项目中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器研发和产业化任务,攻克了高稳定度电 喷雾离子源技术、高速碰撞反应池技术、射频驱动电源技术、串联质谱技 术等核心技术;开发了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控制分析软件和数据分析软件; 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和高通量三重四极杆质谱仪 产品,建立了规范化生产线,实现了批量生产和销售。该项目的成功验收 打破了国外产品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三重四级杆技术原理:第一组四级杆用于质量分离(MS1),根据设定的质 荷比范围扫描和选择所需的母离子;第二组四极杆用于碰撞活化(CAD), 将离子聚集和传送,在所选离子飞行途中,引入碰撞气体,将母离子击碎 成子离子碎片;第三组四极杆用于质量分离(MS2),用于分析在碰撞池中 产生的碎片离子。
ICP 质谱 10 年 6 次迭代升级
自 2011 年承接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开发 ICP-MS, 公司已经逐步掌握了 ICP 离子源、四极杆质量分析器、三重四极杆、飞行 时间等核心技术。目前 ICP-MS 已经迭代至第四代,并实现了 ICP-MS/MS以及 ICP-QTOF 的突破。扎实的技术积累,使得公司具备了产品的持续升 级迭代能力。
16 年研发沉淀,打造国内领先的平台型科学仪器企业
得益于 16 年的研发沉淀,目前公司在技术平台、核心技术、产品矩阵和行 业应用上已经形成显著的平台化属性。通过不同技术和产品的组合,服务 丰富的下游客户。
技术平台丰富度行业领先:目前公司已经掌握了质谱、色谱、光谱、前处 理和理化分析等技术平台。以质谱中的核心零部件质量分析器为例,目前 公司在离子阱、四级杆、三重四级杆和飞行时间四种技术路径上都已经实 现了成熟的产业化能力和迭代能力。
服务丰富的下游客户:依托于扎实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产品矩阵,公司目 前产品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应急安全、食品药品、疾控卫生、先进工业、 临床诊断和生命科学等领域。
2021 年谱育实现 13.4 亿销售合同,产品实现快速放量,稳定性获得市场 认可。对于高端科学仪器,稳定性是客户的核心需求之一,是生产企业技 术能力的重要表征,也是相应产品产业化和销售放量的必要条件。2021 年 谱育科技实现销售合同 13.4 亿元,高端科学仪器产品快速放量,产品稳定 性获得市场认可,已经成为最具产业化能力的质谱研发平台。
4 多维度布局医疗诊断和生命科学领域
成为临床诊断质谱蓝海破局者
谱聚医疗成立于 2020 年,是公司专注临床质谱产业化的业务单元。目前 可以提供包括质谱硬件及配套个性化定制,临床医学样本检测,体外诊断 试剂盒产品及应用技术,临床科研合作等产品和服务。
液质获批,打破国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厂商对国内医疗行业的垄断。2019 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在全球临床质谱领域占据 79%市场份额,但由 于缺少国产化能力,长期以来液质面向的临床诊断服务在中国市场未能完 全打开。谱聚医疗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 PreMed 5200 的成功上市,将打 破国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厂商对国内医疗行业的垄断,有助于向国内客户 提供更具性价比的质谱检测服务。
临床质谱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市场规模:根据仪器信息 的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质谱在临床检验应用 的市场规模在 150 亿美元左右,未来行业增速将在 20%左右,其中美国临 床质谱检验市场约为 55 亿美元。当前,美国质谱检验约占据整体医学检验 市场的 15%,而中国质谱检验在医学检验市场占比仅为 1%-2%,渗透率 较低,未来市场潜力大。
质谱检测的优点:相比传统的免疫检测,质谱检测在检测的灵敏度、特异 性、分析速度、多指标同时检测等方面有非常强的优势,在新生儿遗传代 谢病筛查、维生素及激素、治疗药物检测、微生物鉴定等领域均有较大的 发展潜力。采用质谱可以检测出一些传统方法学无法检测出的疾病。
临床检测使用的质谱仪类型:主要有 LC-MS/MS、GC-MS、MALDI-TOF、 ICP-MS,其中 LC-MS/MS 是国外临床检测的主要应用机型。目前国内临 床质谱主要基于 MALDI-TOF 提供微生物鉴定服务。
质谱检测方法在各细分领域呈现出显著优势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新生儿筛查技术包括串联质谱、血氧测定法、酶 水平测定、DNA 分析和电泳。LC-MS 相比于传统免疫方法优点主要包 括:1)灵敏度更高,能够达到 pg/mL 的水平,传统方法受制于标准 曲线检测限的原因远达不到该水平;2)质谱法是通过被检测物的荷质 比进行精确定量的,与传统方法相比,特异性更好,准确性更高;3) 串联质谱主要通过对数十种小分子的分析,筛查出包括氨基酸代谢异常、有机酸代谢紊乱和脂肪酸氧化缺陷在内的几十种遗传代谢病(而 传统新生儿疾病筛查方法仅能检测出其中的 1 种),大大提高了筛查效 率,实现了有“一种实验检测一种疾病”到“一种实验检测多种疾病” 的转变。
微量元素检测: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虽然不高,但对人体的生长 发育、细胞分裂、组织修复、免疫功能、内分泌和酶类等生理生化机 能起着重要作用,与人类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 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具 有重复性好、灵敏度高、样品处理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线性范围宽 等特点,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测定等诸多优势,成为临床微量元素检 测的“金标准”。
串联质谱技术-维生素 D 检测的金标准:妊娠期妇女维生素 D 的需求量 需增加 4-5 倍才能满足胎儿骨骼生长和对钙的额外需求,维生素 D 缺 乏在老年人中也比较常见。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不能同时确定 25OHD2 和 25OHD3 的含量,串联质谱法能同时准确测定 25OHD2 和 25OHD3 的浓度。
药物检测:药物检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简称 TDM),即治 疗药物检测,是指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疗效同时,采集 血药浓度(或尿液、唾液等),结合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优化给药方 案,达到满意疗效和避免毒副反应的目的。质谱法是精度最高的血药 浓度检测方法。
谱聚医疗已形成成熟稳定的配套检测试剂体系,满足多种临床需求
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成熟稳定的配套检测试剂体系,可为客户提供丰富的 质谱检测试剂盒。目前已注册、在申 、在研各类临床产品四十余种,包括维生素谱、氨基酸谱、激素类、胆汁酸谱、游离脂肪酸、微量元素检测、 药物浓度监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等临床项目。
围绕基因、蛋白质与细胞分析技术多维度布局生命科学领域
面向细胞层面:谱康医学是谱育科技子公司,结合谱育科技行业顶尖的流 式细胞技术,专注于通过质谱、光谱技术解决细胞分析研究问题,提供为 细胞及其功能分析全方位解决方案,为疾病诊断、肿瘤早筛、药物研究等 提供科学武器,应用于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 学、生物化学等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领域。近日,谱育科技牵头承担的浙 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尖兵”研发攻关计划项目“流式质谱细胞分析技术” 正式完成启动。
面向基因和蛋白质层面:聚光科技旗下子公司聚拓生物、聚致生物基于质 谱、毛细管电泳、微流控、光学检测等技术平台,面向临床诊断、生物制 药和基础科研领域,提供仪器、耗材、试剂、软件系统在内的完整解决方 案。在临床诊断方面,以精准医学为导向,重点布局遗传变异检测、精准 用药分析、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在生物制药方面,重点 发展生物分析和质量研究控制相关设备,解决制药行业上游先进设备“卡 脖子”的难题,赋能抗体药、细胞和基因治疗等不同领域的创新药产业发 展。
5 为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添砖加瓦
据 SDI 和 SEMI 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半导体设备体量约 1700 亿元,其 中检测设备占总设备比例的 17%,我国半导体检测设备 2020 年规模约为 289 亿元。质谱仪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国内半导体企业崛起连同国产质谱仪技术的逐渐成熟,加速国产质谱进入 半导体产业。由于过去中国半导体产业主要受国外企业垄断,国外半导体 企业大多选择向安捷伦等国外供应商采购仪器,导致中国仪器企业较难进 入半导体领域。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 30%左右,计划至 2025 中国芯片国产化率达到 70%,这为中国质谱仪等 仪器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半导体近红外检测仪:随着大型半导体器件成为电子消费者的选择,在制 造半导体装臵的过程中使用的溶剂量已大大增加,因此需有效使用溶剂以 优化器件制造工艺。同时在蚀刻剂的再生过程中,也需实时分析蚀刻剂的 成分以再生均匀组成的蚀刻剂。由于蚀刻剂的每种成分都有其特征性的光 吸收波长,基于近红外光谱仪的分析技术是最近开发的实时分析技术之一。 谱育科技可以提供完整的半导体分析解决方案,涵盖了从湿法刻蚀清洗和 光阻去除等工艺过程控制,实现半导体制造过程的快速、实时分析蚀刻剂 的各种成分,加快处理速度并达到改善质量控制的目的。
GDM-2100 Series 特气检测仪:半导体行业在芯片制造过程(扩散、沉 积、刻蚀等)中会使用到各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电子特气,常见的电 子气体包括了可燃气体、硅烷、磷烷、锗烷、氨气、氯气、氰化氢、磷化 氢、氯化氢等气体;这些特气在使用过程有出现泄漏的可能性,可燃气体 发生泄漏可能会引起爆炸事故,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则会对人产生直接的影 响,造成人员中毒甚至直接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半导体行业在芯 片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安装特气检测仪,来对这些特殊气体进行泄漏 监测和预警,一旦检测到气体浓度超标,则发出声光 警提醒工作人员。
6 子公司经营有序推进
北京吉天:深耕监测检测仪器行业,具有市场领先的原子荧光仪器产业化 能力。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0 年,由一支 20 世纪 80 年代初 我国从事原子荧光仪器研制的技术团队组建,是专业从事实验室分析仪器 研发、制造、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吉天仪器立足创新,发展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科学仪器。主要产品包括:原子荧光光度计、直接进样汞镉测试仪、 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流动注射分析仪、全自动卤素测定仪、快速溶剂萃 取仪、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 子体质谱仪、近红外分析仪、便携式气质联用仪、全自动样品消解工作站 等。
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吉天仪器 作为生态环境领域的从业者,能够提供从样品前处理配套设备到元素分析 检测的整体解决方案,为土壤检测提供有力支持。2020 年北京吉天净资产 1.2 亿,实现营收 2.4 亿元,实现净利润 3452 万元,对应 ROE 高达 28.2%,净利率 14.3%,体现了公司良好的市场竞争力。目前,聚光持有 北京吉天 100%股权。
东深电子:一站式水利水务平台服务供应商。公司是水行业智能化检测、 自动化控制、信息化应用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与产品供应商。企业主营业 务包括智慧环境检测与治理,智慧工业过程分析与运维,智慧安全监测, 智慧水利水务,智慧实验室仪器、耗材供应及服务,水生态综合治理,土 壤修复,固废危废处理等。公司专注于为各行业用户提供领先的技术应用 服务和绿色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公司产品涉及水利水务行业硬件、软件设 备及水利水务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一体化服务供应商。2015-2020 年, 公司营收较为平稳。2020 年,受疫情影响,出行及施工条件均受阻,环境 监测项目安装进度受阻,公司营收及利润均有所下降。2020 年,公司实现 营收 1.7 亿元,同比下降 29.13%;实现营业利润-6.04 百万元,同比下降 104.07%。预计未来随疫情逐步改善及市场需求的推动,公司营收及利润 将获得稳步恢复。目前,聚光持有东深电子股权 71.26%。
上海安谱:实验室消耗品一站式服务平台。公司成立于 1997 年,是一家 集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处于中国实验室消耗 品行业的前列,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实验室用品提供商之一。公司深耕 制药、食品、环境、化工等行业,为政府、第三方检测、高校科研、各大 生产企业等实验室,提供耗材产品等实验室耗材一站式服务。公司主营业 务为试剂和标准品、实验室耗材及实验室用仪器,2020 年占总营收比例分 别为 56.39%、41.05%、2.5%。2021H1 安谱实现营收 2.57 亿元,同比增 长 6.82%;实现营业利润 3916 万元,同比下降 27.29%。
利润下降主要是 由于系新厂房投入费用增大、人工成本上升、加大研发项目投入所致,预 计后续随公司成本转化实现营收,利润将得到增长。2020 年,公司将持有 安谱实验的 800 万股(约 20.14%)股权以 2.88 亿元转让给广州德福,将 持有安谱实验的 200 万股(约 5.04%)股权以 7200 万元转让给杭州青丘。 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安谱实验约 30.19%股权,安谱实验将不再纳入公司 合并 表范围。
无锡中科光电:主要从事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与集成应 用,为环保、气象和科学研究部门提供相关资讯、产品和技术服务。公司主 要业务可分为三个板块:1)大气污染监测:公司将物联 技术与立体监测 技术结合,构建了基于激光雷达、傅立叶红外光谱、紫外差分光谱为核心的 多种技术平台,研发了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核心产品,并提供大气复合污染监测等多种解决方案。2)综合分析服务: 同时,公司把仪器工程、环境科学和气象科学紧密结合,应用近地面空气质 量数据、污染特征数据、地基遥感监测数据、机载、星载监测数据、区域 气象、气候数据的结合,进行区域典型天气、突发环境事件等综合分析服务。
7 PPP 项目陆续进入运营期,预计将贡献稳定现金流和利润
2016 年至 2018 年期间,公司陆续中标多个 PPP 项目。PPP 项目一般采 用“可用性和绩效付费模式”履行付费程序,强调绩效考核,由财政资金 向项目公司支付可用性服务费和运营绩效服务费,自进入运营期后单独进 行可用性付费及运营绩效付费。
PPP 项目公司并表导致合并 表长期应收款高企,母公司资产负债表表现 健康。2017 年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 (财预[2017]50 ), 会资本按合同约定落实项目债权融资义务,指出投 资项目资本金是指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对投资 项目来说是非债务性资金,项目法人不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任何利息和债务。 92 文的发布保证了后期 PPP 项目的有序健康发展。同时,聚光对 PPP 项目应收款余额通常持有财政预算保障的信用增级措施,保证未来顺利回 款。
8 丹纳赫: 2009-2021 年第一大业务逐渐从环境转向生命科学
丹纳赫是全球科学与技术的创新者,致力于帮助客户在全球各地应对复杂 的挑战、改善生活品质。经过历史上多次产业并购以及 2015 年和 2018 两次业 务拆分重组,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三大业务板块,包括生命科学、医学诊断以及 环境应用解决方案。其中,环境领域在 2009 年业务占比 23%,为公司第一大 业务部门;2021 年,生命科学业务同比增长 41.4%,占总营比重 51%,成为 公司业绩强劲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SCIEX 是丹纳赫质谱仪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的主要业务单元。其产品广泛应 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物和生物制药、临床诊断、法医分析、食品检测和 环境检测。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方面,公司提供领先市场的 QTOF、 QTRAP 和 Triple Quad 质谱系统。
9 盈利预测
收入预测
谱育:2021 年根据公司业绩预告 13.4 亿合同,预计谱育实现收入 9.7 亿 元。考虑到中国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率极低,发改委部分 200 万元以上科 学仪器采购数据统计中质谱仪国产化率仅为 1.19%,公司 LC-MS/MS、 QTOF 等多款高端科学仪器在国产品牌中具有稀缺性,ICP-MS 及 LCMS/MS 陆续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我们预计 2022 和 2023 年谱育营收将 分别实现 55%和 40%增长。参考行业平均水平,预计毛利率将维持在 50%。
由于谱育为独立核算子公司,根据后续分部估值需要,我们对谱育未 来净利润单独进行预测。我们预计随着公司规模持续扩大,研发费用 占比将逐渐下降,同时参考丹纳赫、赛默飞和安捷伦 2021 年 21.84%、 19.71%和 19.15%的净利率水平,我们预计公司 2021E-2023E 净利率 水平将维持在 14.4%、15%、15%。
非谱育:环境、工业检测及各子公司营收及毛利持续稳定,考虑土壤检测 及水污染检测需求持续提升,预计 2022 年和 2023 年分别实现 15%和 10% 增长。预计,随着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2021E2023E 非谱育毛利率分别为 42%/43%/44%。
费用预测
由于公司 2021 年公司新业务如聚致、聚拓、谱聚、谱康等尚处投入阶段, 我们预计 2021 年各项费用率将处于较高水平。随着 2022 年年初相关业务 板块陆续实现营收,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将稳中 有 降 , 销 售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22%/15%/14.7% , 管 理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10%/6.5%/6.3%,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5%/12%/11.5%。预计公司 2021- 2023 年归母净利润为-1.64/2.29/3.99 亿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