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于2017年8月23日
实习期间印象深刻的还有 MSRA 的 Ada Workshop。我自己的博士生涯曾经因为性别原因不自信、挣扎过。张冬梅副院长和她一路支持下的 Ada Workshop 给我提供了太多优秀的女性 role model。非常感激 Ada Workshop 对女性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带来的促进和帮助。
我在德国参加Dagstuhl研讨会(摄于2020年2月28日)
非常喜欢在 MSRA 期间刘铁岩副院长分享的关于职业选择的公式:“payment 和 freedom 大于一个阈值就可以,最重要的是 dream。” 在人生不同阶段,payment 和 freedom 的阈值可能会变化,我们的 dream 也在变化。如果把 dream 理解成“人生的意义”,也许就在于不断尝试,be curious,永不停歇地寻找它的答案。
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但正如我现在老板 Mark Harman 教授所说:人生的目的不仅仅是到达终点,更要享受过程。我也很庆幸,自己选择了科研这条会让我享受终身的道路。
关于当年的张洁,你可能还想看:
与 MSRA 同行十年,我的身份变换了三次——短期实习生、联培博士、研究员,对 MSRA 的感情也从最初的向往,变为现在作为其中一份子的自豪。真正让我对这里产生强烈归属感的,是为期四年的联培经历,也是自那时起,我把 MSRA 当成了“第二个家”。
作为中科大 – MSRA 联培博士的四年时间里,对我产生最深远影响的,就是我的 mentor 王井东老师了。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巧合,大四那年我在 MSRA 参加微软羽毛球比赛就跟井东老师一队。现在,我也会和井东老师约着一起打羽毛球。
回忆我对井东老师的第一印象,总能想起刚来 MSRA 的时候,他让我讲一下提前布置的一篇 paper。我讲得不太流畅,但井东老师总会在我卡壳的时候,微笑着对我说“没关系,没关系”,特别 nice。
之后的合作中我才发现,比起“亲切和蔼”,井东老师更多时候会让你感受到一种严谨、逻辑极强的科研精神。当做实验没有进展,或者某一段程序运行起来很慢,我自己找了几天没有找到原因,井东老师会把我带到一个会议室,把代码投到大屏幕上,跟我一起看。对于公式的推导,他也不光是和你说说而已,会让你在黑板上把每一步式子都写出来。
现在,作为 MSRA 的研究员,我也是同学们的 “mentor” 了。最开始带实习生的时候,我延续着井东老师的方法,他怎么带我,我就怎么带我的实习生。渐渐地,我也开始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经验,对于不同的实习生需要不一样的指导,有的得严格一点,有的可能要多给他们一些空间。
李柏依:面对未知,依旧勇敢
现在的我,向左滑动查看 3 年前的我
我现在在康奈尔大学读 PhD,每天的时间都很自由,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因为我很喜欢养生和音乐,所以会按照 上最流行的健康作息表来生活,在下午吃点水果、喝点酸奶,晚上会吃点夜宵。
现在,我主要研究深度学习模型基础算法的优化。选择读博是因为,能够成功解决一个或一类问题,真的会让你很有成就感。而且,我希望自己可以更深入地探索机器学习和计算机领域,也想有机会成为一个好老师。很感激我在 MSRA 的 mentor 彭秀莲,我现在还会常和她联系,在 MSRA 的实习经历,对我选择现在的科研道路有着关键性的帮助。
虽然读博会要求你在科研上更专注,投入很多时间和经历,但我也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尽管我一直选择的是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但音乐创作和艺术表演是融入到我生命中的爱好。现在,我每周都会坚持音乐鉴赏,有灵感的话,也会写歌。
和三年前一样,2020 年的我依旧是一个愿意探索无数可能性,不断尝试新事物的人。拿科研来说,最开始我做的是 low-level 相关的一系列视觉问题,如果是为了发文章,其实读博期间我就可以有很多 idea 了,可以很快地做出很多文章。但我那时候想挑战一些新的问题,不想为了发 paper 而发 paper。所以,我选择了一个自己没有涉猎过,但是觉得很有意义的领域。可能会有未知的风险,但还是去勇敢尝试了。最终,用大半年的时间将相关工作(Positional Normalization)发表到Neurlps 2019 (Spotlight)上。所以,我再次告诉自己多尝试、多挑战真的是很有用的!
那和三年前的自己相比有哪些改变大的变化可能是厨艺提高了吧。原来的自己对下厨一窍不通,现在花了很多时间,在家研究煲汤和一些不同文化的面。有的做得比店里的还好吃呢~
关于当年的李柏依,你可能还想看:
去年下半年,我被拉入“院友会神秘小分队”,参与筹划“2019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年度大会”,一起开脑洞,还在开场视频中出镜跳舞。“依旧步履未停,目光坚定”是开场视频中我最喜欢的一帧。
我为 MSRA 做过的一切和 MSRA 赋予我的一切,正如微软的愿景中所说的那样 “empower me to achieve more”。
杨撒:来,我们一起勇敢追梦!
现在的我,向左滑动查看 2 年前的我
2016 年,我来 MSRA 实习,做人才项目运营管理实习生。这绝不是一份浑水摸鱼就能做好的简单工作,现在我也会将那时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中,例如:如何从公司的角度思考问题何做好计划和项目管理何与同事有效而顺畅地沟通何按需、按时完成项目呈现/p>
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我加入 Hulu 担任技术项目经理(TPM),学习规范化的流程管理。工作三年,项目越来越复杂,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多,我充分地看到这个岗位的价值,见证了自己的工作如何搭建起工程师、产品、商业化团队之间沟通的桥梁。
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对行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面对选择时还不够坚定,面对别人过多的要求和期待时还不会拒绝,面对办公室政治时还不够圆滑,很多很多。
但是,MSRA 的那个夏天赋予了我饱满的工作热情,让我始终相信未来的可能性,不想被局限束缚,会“厚着脸皮”向未知发起挑战。在今年年初面临新机会的时候,我决定了转岗做产品经理。
下定决心的过程中,MSRA 一起实习过的几位朋友给了我很多鼓励。我一直和他们保持着很好的联系,他们可以与我分享喜悦,有时又像是我的 mentor,当我遇到挫折和困难,他们会掏心掏肺地讲自己的故事,鼓励我勇敢向前。
我在 MSRA 的 mentor 是孙丽君,所有实习生们的 Lily 姐。对我而言,她不仅在如上提到的工作方面给我很多启发,更是我的“亲姐姐”一般的存在,我跟她可以聊心中所想、生活琐事……那时,我们还常常一起探讨女性在互联 行业的发展。在这个行业里,女孩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和不公,如果有人能给予她们力量,或许她们就不会轻易放弃。也正是那年冬天,在 Lily 姐的带领下,我参与了第一届 Ada Workshop 的创办。还记得有次,Lily姐带着我一起与潘天佑副院长探讨女性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这些思考和启迪让我受用至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