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产品开发分享

智能硬件产品开发分享

  • 一、产品定位
  • 二、研发工作分解
    • 团队成员
    • 需求设计
    • 硬件电路设计
    • 固件开发
    • 互联 软件开发
    • ID设计
    • MD设计
    • PCBA设计
    • 样机手板整机验证
  • 三、批量生产
    • 结构开模
    • 电子备料
    • 整机验证
    • 小批量试产
    • 大批量生产
  • 四、整体流程回顾

一、产品定位

一个智能硬件产品的需求从哪里来要是公司定位,比如智能家居公司做智能开关,智能插座,智能锁,智能教育公司做陪伴机器人等等。

确定要做的产品后,就要给产品进行定位,首先要看产品的用户群体,用户群体的消费能力决定了你的产品成本价格。一个产品要做成高档,还是中档或低档,也直接影响了产品功能的确定。

上图中是智能家居产品中的智能开关的竞品,第一个是Lifesmart,这个公司目前大概做了有6年左右,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其中第一个图片中的这款,大家可以注意到右上角有“Works with Apple Homekit”的标志。这个标志的意思是,这款开关可以使用苹果的homekit软件进行控制。这也决定了它的成本不会低,因为苹果对于接入homekit的产品有严格的规定,甚至一度限制到使用哪款芯片。下图是小米的一个标准产品,一般小米的性价比是最高的,通过米家可以和小米的其他智能家居产品联动。

那么如果我们想做一款产品,要做哪种呢,肯定不能和小米比价格,小米已经把所有环节的费用几乎都压到了行业最低。因为当时我们公司孵化于一个装修公司,有一些豪华酒店高档住宅的项目,那么我们选择做一款中高档的开关,要和小米做出区别,我们定义的用户群体和小米不同,我们的用户是豪华酒店或豪宅的前装市场,或高档 区的前装。

确定了这些,市场定位和成本控制基本都有了范围。

二、研发工作分解

确定好工作内容后,就要组建团队了,一个智能硬件团队都需要哪些人员,首先灰色的部分就是我们熟悉的纯软件开发人员,智能硬件产品一样也需要,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测试人员和产品人员,但是这两个职位和纯软件的产品和测试还是有所不同的,智能硬件的测试人员要懂得硬件测试知识,有些还是比较专业的,比如测试一个无线开关,除了基本的硬件功能外还可能要测试它的射频参数等。产品也一样,也要懂得硬件知识,比如在PCBA设计,ID设计,MD设计,固件开发过程中,纯软件的产品经理是很难把控这些环节的。
剩下红色部分的就是新增的开发人员,ID工业设计师,MD结构设计师,硬件开发(有些比较大的公司,画原理图和画PCB板的还会分开,或者直接把画PCB外包出去),固件开发就是嵌入式开发工程师,另外还必须有采购人员,因为在开发过程中经常会有样机制作的情况而且不止一次,这些硬件都需要采购跟进。最后量产阶段还需要有品控人员。
智能硬件的团队相较于纯软件团队,更庞大,分工也更复杂,当然小的创业公司也可能会一个人身兼数职,比如产品经理,测试,采购、项目经理全部有一个人承担。硬件开发、固件开发一个人搞定,ID和MD有时也可以一个人搞定,后端和APP一个人,UE/UI一个人或者外包。一个5-6人小团队有时也可以搞定这项工作,但是对于每个人需要掌握的技能就比较多了。

需求设计

固件开发

原理图输出后,ID设计也可以开始了,为什么推荐必须原理图确定之后,才能开始结构设计呢,因为原理图确定后,电路板上面的大件电子元器件尺寸就可以确定了,这个时候设计外观会更准确,避免返工。
ID设计的原则是什么呢,ID是外观,所以美观当然很重要,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追求美观,一个ID设计师最好也要懂一点结构设计,因为不是所有的外观设计都能够进行MD设计并能开出合适的模具,比如右图这种ID设计,基本是没有办法开模具了。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就是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小米的产品培训,当时讲师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小米的产品都是圆角而不是直角,当时有一个CEO给出了答案,从美学的角度讲了很多圆的优点。但是讲师给出的答案是,用圆角不用直角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省钱,因为从结构开模上讲,圆角比直角好实现,并且成本低,在注塑阶段也是一样,圆角省料并且更好实现。所以一个好的外观,不但要美观还要易实现、成本低。

MD设计

MD设计完后就可以输出PCB的轮廓图了,一般我们见到的板子可能都是四方的,因为四方的好生产,所以一般没有特殊结构要求我们都会把板子做成四方的,但是大家可看到我这里放的几个PCB板子就是奇形怪状的,这个就是由于产品结构的限制,使板子必须设计这样才能够安装。
其中PCB也是用前面提到的AD软件来设计的,是根据原理图生成的,然后再那个生成的图的基础上再进行布线等一系列操作。PCB设计一般如果没有高速信 或者射频电路等,两层板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有射频类的电路就要用到4层板,防止电信 对射频信 造成干扰,当然板子的层数越多,制造成本也就越高。
设计的PCB图纸发给PCB印刷厂印刷出来的板子就叫做PCB板子,上面是没有电子元器件的。由于PCB印刷是有污染的,所以北京及北京周边是没有工厂的,这个一般需要南方的工厂帮忙代工,在样机阶段,可以选择像嘉立创这样的工厂帮忙生产,比较便宜而且快,因为他们有专门想样机阶段板子的流水线,会把不同客户的板子拼在一起,节省原材料。一般一个板子,根据面积和层数收钱,之前我们设计的开关的板子,一次打样费用大概500元左右。
PCB印刷好之后,需要把芯片电子元器件焊接到板子上,焊机好的成品就叫做PCBA。焊接北京还是有一些工厂在做,但是样机阶段找大厂做比较不划算,找小厂稍微省点钱,但是这个阶段也是一样费钱,一般贴片机开一次就要3000以上,无论你焊接几块,这是最低开机费用,因为他要根据你的PCB生成贴片程序,还要上料,这个阶段一般也就做10块板子,只这一项代工费就差不多300元一个了。一个PCBA做好,如果没有特别贵的元器件的话,一般400-500元。在开发过中,很少有一次就成功的,所以这个过程会反复好多次。硬件开发真的是费钱又费时。在南方的话可能还方便点,所有代工厂都在一起,做起来比较快。

样机手板整机验证

再接下来就要进入批量生产环节了。批量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量产前的准备,再接着是小批试产,最后是大批量生产,能撑到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一般都算是比较成功的产品了。接下来我们看看量产前的准备都有哪些工作。

结构开模

这个阶段电子元器件就需要备料了,在前面讲到当时我们主芯片选择的是silicon公司的芯片,导致在电子备料阶段也有一个大坑,就是市场上这款芯片非常少,购买渠道太少,而芯片的订货周期很长,并且对起订量也有要求,所以不是很好备货,备少买不到,备多了会压自己的资金。
其他普通的电子元器件一般都比较好购买,也比较好备货,渠道也多,但是尽量还是从打代理商处买。电子元器件有时工期超长,比如2017年时贴片电容,由于一家大供应商停产了,导致市场上电容紧缺,价格从10几块一盘上涨到300-400元,涨了几十倍,而且正规代理商处还哦度拿不到货,货期都排到了4个月-6个月。
上图中是一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现在的电子元器件大都是贴片的,极少数还有一些是插件的,插件的就是这种带脚的。一般大的电容都是插件的。

整机验证

通过产品内测后,就可以进行小批量产了,这个阶段一定要选准代工工厂,一个成熟的代工工厂可以帮助你少走很多弯路,现在有工厂可以做到一条龙服务,从结构件生产,PCB印刷,贴片,电子元器件供应到组装包装,全部搞定。在这个阶段还有几个设计要做,都是和生产相关的,如果电路板上有插件的元器件,还需要制作治具帮助进行焊接,还有生产好的板子要进行测试的话,也需要设计测试治具,进行电路的检测。这两种治具一般工厂都会帮忙待做,但是有费用。
最后生产完毕,还要看看产品需要进行哪些相关认证。一般电器产品,国内都要多3C认证,这个认证最后是需要到现场进行验厂的,所以工厂的配合很重要,如果出口国外一般还要做其他认证,比如欧盟的CE认证,东南亚的PSE认证等。

大批量生产

最后回顾一下整个流程,这是一个总图。有15个环节,其中可以看到原理图设计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其他几个重要的开发过程都依赖于它的输出,所以在产品设计的前期非常重要,不能单一得只从技术或者只从成本角度考虑,要有一个全局的考虑,才能给后来的开发少挖坑。一个智能硬件产品的问世经历了研发、产品、测试、项目经理、采购,品控等各环节工作人员的辛苦努力和付出,需要耗费大家很多心血加上运气及各种因素才能成就一款产品,在这里向各位奋战在产品研发一线的同学们致敬!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0月23日
下一篇 2020年10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