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系统十分前沿,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开发而成,但对接手它的下一个人而言,它也会是遗留系统。必须应对这种情况!在今天,软件很快便会过时,这己经成为软件的天然属性。如果系统能够作为产品存活下来,哪怕只是数月时间,都必须承认一点:负责维护工作的开发人员肯定要对软件进行缺陷修复,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引出如下几个问题。
- 清晰性(clarity):各个组件和类的角色一定要十分清楚。
- 可测性(Testability):系统易于验证吗/span>
- 正确性(Correctness):结果和设计或期望的一致吗避免那种虽然迅速但手段低劣(quick and nasty)的修复方式。
- 可跟踪(Traceability):假设恩尼(Ernie)负责修复紧急缺陷,但此前他还从未看代码,他能马上跳入产品中诊断出故障所在并立马解决吗是需要8周的交接时间/span>
假设有另外不同的团队打开了代码库,他们很容易便可了解到当前在做什么,这是优秀架构的基础。无需对架构进行过度的简化或为之准备面面俱到的记录文档;好的设计会以多种方式说明自身。在生产环境中的系统行为也会说明其设计,举例而言,依赖关系十分丑陋的架构,其行为往往看起来就像是笼中的困兽,到处受限。替那些要进行缺陷调试的(通常都是较为初级的)开发人员着想一下吧。
在软件界,“遗留系统(legacy)”不是好词,但实际上,所有的软件系统都不应该排斥这个标签。它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或许也表明了你的系统久经考验,符合预期,具有商业价值。任何软件系统,如果从未曾被称为“遗留系统”,那也许它早在发布前就己遭到被抛弃的厄运了,这可不是表明软件架构师取得成功的迹象。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