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生态思维

??

将软件的问题拿到现实世界分析,是个不错的选择。如何考虑软件的架构,不妨也放到现实世界中,或许我们可以得到些许启示。

前文所说,软件的构建过程就是创造虚拟世界的过程,一个世界的正常运转,需要我们以构建一个生态的角度去看待构建过程。我们说软件,通常都叫做什么什么系统,系统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在这个系统中,各个要素相互配合协作,使得这个系统可以运转起来。软件系统,就是生态系统。

当构建一个软件系统的时候,需要有生态的角度思维。譬如,你是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某个动物园的负责人,现在,动物园动物种类齐全,运行也比较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很好的信誉。现在,偶然机会,中国赠送大熊猫给这个国家或者地区,而负责这件事的恰恰是你负责的动物园,那么现在你要考虑整个事件如何执行如何运作。首先,大熊猫是特定环境生存的特定物种,他有自己的环境,那么你会立刻想到,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什么习性,了解他的生存环境是第一步(需求分析与考察的一部分),于是你派动物园的饲养员和科研人员去中国学习考察,之后你决定在动物园为大熊猫建立模拟的大熊猫故乡的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构建),并设置了牢固的安全系统(安全系统),同时决定专门采购大熊猫吃的竹子(必备因素)。并且设计了漂亮的展览馆(系统的门户),让人们方便的看到大熊猫的萌态可爱的一面。现在,你决定将大熊猫接过来,可以吗,好像不行,还缺一样关键的东西,就是大熊猫后勤系统,你必须保证熊猫的正常生活和在展览馆卖萌活动的顺利进行——后勤保障(很像运维哦),譬如突发疾病的处理,游客的教育和警告等等,这些准备完毕,你决定接大熊猫过来(部署方案),你要考虑接的方式和途径,如何和现实有机结合,选择最佳的运送方案,对了大熊猫来开家乡,似乎也会水土不服哦(试运行期)。

就软件来说,同样存在相似性,都是建立一个东西的完整生态,使之可以独立正常的运转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得应用的效益。熊猫的到来,其实就是一个项目的到来,而对熊猫习性和生活环境的了解,就是软件的需求分析,模拟熊猫生存环境和展览环境的建立,就是构建软件生存环境和部署环境的过程,使用的技术体系(建筑方式,图纸,材料,施工队等等)就是软件采用的技术体系,施工规范,就是软件的各种规范,而建筑的过程就是团队协作的过程,合理的衡量就是熊猫是否可以在这里舒服的生存;接熊猫的到来,则是软件部署的方式,展览馆的展现,则是软件对客户的展示,对熊猫的后勤保障构建,则是软件的运行维护系统的构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3月2日
下一篇 2015年3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