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凯看来,新摩尔定律还在用新的方式在延续,计算成本会越来越低,而传感器物理硬件成本下降较难。余凯将高精度地图方案目标成本定在1000、2000块钱左右。目前高精度地图方案正在和车厂合作进行初步联合验证。
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唯一支撑点吗
“人工智能只靠深度学习,肯定是越走越偏了。”
2012年余凯回国,将深度学习带回中国,创建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当时余凯出席任何场合的演讲主题都围绕深度学习展开,台下也传出许多反对的声音“深度学习是什么玩意儿”。
7年前,国内了解深度学习的人寥寥无几,而如今深度学习已经被说“烂”了。比较直观的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学者在国际上发表的80%AI文章与深度学习有关,而美国的研究则相对较平衡。
深度学习对于自动驾驶的作用,行业内已一目了然。余凯提到,现在行业内强调的是深度学习已不是唯一。其局限在于仅在感知方面发挥作用,对于异常情况处理、结构化信息,甚至决策等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深度学习要基于规则方式,并同贝叶斯 络结合。余凯提到,从感知到决策阶段,尤其是决策层面,贝叶斯 络规则的引入尤为重要。
自动驾驶这十年
“自动驾驶这十年,美国是突飞猛进的,而中国是失落的,日本和德国同样比较保守”余凯脱口而出,丝毫没有犹豫。
这位走在时代前沿的当局者对于自动驾驶格局进行了剖析:未来美国自动驾驶将早于国内实现。国内自动驾驶很长时间段里依旧停留在辅助驾驶及人机交互层面;2025年,类似于谷歌在凤凰城的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在美国将会越来越多,而这一现象并不会出现在中国。这是余凯的判断。
一则中国路况更加复杂;余凯将更大一部分的原因归属于内在:太多的发布会及PR充斥,自动驾驶汽车在真实场景内脚踏实地的进行每日常规性路测,积累数据,不断提升算法能力的公司少之又少。
在余凯看来,“场景为王”这句话总是对的,“但养分极少”。在限定场景下运行自动驾驶,是否推广到通用型场景,这依旧是个问题。谷歌、Cruise等自动驾驶公司依旧在比较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自动驾驶测试,而非局限在具体场景。开放的环境对于自动驾驶系统的挑战更大,前者一旦突破,聚焦在园区内的企业将变得没有任何竞争力,这是余凯的逻辑。
相关资源:凯歌软件安装管理器1.0-其它文档类资源-CSDN文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