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导论第八章复习总结附思维导图及部分习题答案
维护
1.软件维护的定义
0.在软件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求而修改软件的过程。
1.适应性维护:为了和变换了的环境适当地配合而进行的修改软件的活动,是既必要又经常的维护活动。
2.改正性维护:诊断和改正的过程。
3.完善性维护: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用户往往提出增加新功能或修改已有的建议,还可能提出一般性的改进意见。这项维护活动通常占软件维护的大部分工作。
4.预防性维护:为了改进未来的可维护性或可靠性,或为了给未来的改进奠定更好的基础而修改软件。
2.软件维护的特点
1.结构化维护和非结构化维护差别巨大
2.维护的代价高昂
3.维护的问题很多
3.软件的维护过程
1.维护组织
2.维护 告
3.维护事件流
4.保存维护的记录
5.评价维护活动
4.软件的可维护性
1.决定软件可维护的因素
- 1.可理解性
- 2.可测试性
- 3.可修改性
- 4.可移植性
- 5.可重用性
2.文档
- 1.用户文档
- 2.系统文档
3.可维护复审
5.预防性维护
1.反复多次地做修改程序的尝试,与不可见的手机及源代码“顽强战斗”,以涉嫌所要求的修改
2.通过仔细分析程序尽可能多地掌握程序的内部工作细节,以便更有效地修改它
3.在深入理解原有设计的基础上,用软件工程的方法重新设计、重新编码和测试那些需要变更的软件部分
4.以软件工程方法学为指导,对程序全部重新设计、重新编码和测试
6.软件再工过程
1.库存目录分析
2.文档重构
3.逆向工程
4.代码重构
5.数据重构
6.正向工程

习题
软件的可维护性与哪些因素有关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软件产品的可维护性/h3>
答:1.可理解性;2.可预测性;3.可修改性;4.可移植性;5.可重用性
在每个阶段结束前的技术审查和管理复查中,应该着重对可维护性进行复审过程中,应该对将来要改进的部分和可能要改的部分加以注意指明,应该讨论软件的可移植性问题,考虑可能影响软件维护的系统界面,在设计和编码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可重用的软件构件,每个测试步骤都可以暗示在软件正式交付使用之前,程序中可能需要做预防性维护的部分。在完成每项维护工作之后,都应该对软件维护本身仔细认证地复审。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