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了解前端、后端、数据三者的关系
1) 前端通常是html,css,js三者构成的页面的总称。运行在客户端。以浏览器为例。
2) 后端是指后端程序。比如java,php等编写的一些服务。用来操作服务器。
3) 数据,数据都存放在服务器上。
4) 服务器上的数据大多会放在数据库中,比如mysql数据库;部分数据会缓存在文件或redis中,比如一些配置文件,以加快响应速度。
5) 有两个比较有趣的缓存数据,cookie和session,它们通常用来记录请求者的身份。cookie常常加密储存在客户端里。session常常储存在服务器上。
6) 前端不能直接操作数据库,必须通过后端来进行操作。因此,就产生了前后端数据交互(通过接口)的问题。
二、前后端数据交互的原理
基于BS模式下的前后端交互方式,遵循 请求&响应 原理。
1) 输入 址,打开 页,这本身就是一次基本的数据交互模式。
- 前端发送请求,后端返回数据
2) 我们讨论前后端的交互方式时,一般是讨论前后端都参与时的情况。 常见的前后端交互的基本模式如下:
i)url地址(没有url就无法发起一次请求)
ii)请求参数(请求一个url,然后发送请求参数,达到更精细化的请求)
iii)前端的触发方式
- 用 a标签 可以发 get 请求,但是也会刷新页面或新开页面;
- 用 img 可以发 get 请求,但是只能以图片的形式展示;
- 用 link 可以发 get 请求,但是只能以 css、favicon 的形式展示;
- 用 script 可以发 get 请求,但是只能以脚本的形式运行;
- 用 form表单 可以发请求,但是会刷新页面或新开页面;
- 用 jsonp 实现请求,支持跨域请求;
- 用 ajax 实现页面无刷新的请求。
iv)前端触发以后,前端请求的方式
v)前端请求的数据格式
- 对于请求参数和返回的数据,前后端会统一起来,使用同一个数据格式,一般有xml和json两种。JOSN会更常用。
- 请求的参数,可以被封装成json格式,传入到后端,后端获取后,解析请求数据,操作数据库,获得数据库数据,打包成json格式,传给前端。
- 这里,json是以小型数据库的形式出现了。js对json进行了编码和解码,java/php等也对json进行了编码和解码。
以上就是前后端交互方式的大致总结,涉及的基础知识有 http协议,java/php,js,josn等相关内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