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站性能测试

不同计算机的性能差异,不同浏览器解析HTML速度的差异,不同 络运营商提供
的互联 宽带服务的差异,这些差异最终导致用户感受到的响应延迟可能会远远大于 站服务器处理请求需要的时间。

在实践中,使用一些前端架构优化手段,通过优化页面HTML式样、利用浏览器端的并发和异步特性、调整浏览器缓存策略、使用CDN服务、反向代理等手段,使浏览器尽快地显示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尽可能近地获取页面内容,即使不优化应用程序和架构,也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用户视角下的 站性能。

  1. 开发人员视角的 站性能

开发人员关注的主要是应用程序本身及其相关子系统的性能,包括响应延迟、系统吞吐量、并发处理能力、系统稳定性等技术指标。主要的优化手段有使用缓存加速数据读取,使用集群提高吞吐能力,使用异步消息加快请求响应及实现削峰,使用代码优化手段改善程序性能。

  1. 运维人员视角的 站性能

运维人员更关注基础设施性能和资源利用率,如 络运营商的带宽能力、服务器硬件的配置、数据中心 络架构、服务器和 络带宽的资源利用率等。主要优化手段有建设优化骨干 、使用高性价比定制服务器、利用虚拟化技术优化资源利用等。


2 性能测试指标

不同视角下有不同的性能标准,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性能测试指标,从开发和测试人员的视角, 站性能测试的主要指标有响应时间、并发数、吞吐量、性能计数器等。

  1. 响应时间

指应用执行一个操作需要的时间,包括从发岀请求开始到收到最后响应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响应时间是系统最重要的性能指标,直观地反映了系统的“快慢”。表4.1列出了一些常用的系统操作需要的响应时间。

性能测试反应的是系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使用时,随着用户并发访问数量的增加,
系统的处理能力。与性能曲线相对应的是用户访问的等待时间(系统响应时间),如

如果性能测试结果不能满足设计或业务需求,那么就需要寻找系统瓶颈,分而治之,逐步优化。

1.性能分析
大型 站结构复杂,用户从浏览器发岀请求直到数据库完成操作事务,中间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如果测试或者用户 告 站响应缓慢,存在性能问题,必须对请求经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排查可能出现性能瓶颈的地方,定位问题。

排查一个 站的性能瓶颈和排查一个程序的性能瓶颈的手法基本相同:检查请求处理的各个环节的日志,分析哪个环节响应时间不合理、超过预期;然后检查监控数据,分析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内存、磁盘、 络、还是CPU,是代码问题还是架构设计不合理,或者系统资源确实不足。

2.性能优化
定位产生性能问题的具体原因后,就需要进行性能优化,根据 站分层架构,可分为Web前端性能优化、应用服务器性能优化、存储服务器性能优化3大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4月7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