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见看到一个新闻,标题是【李克强:不能让科研人员把精力花在填表上】。
说真的,看到这句话之后,完全是自己“被动”的打开这篇新闻,看过之后,感触良多。
下面是李总理的一段讲话内容:
让科研人员有自主权,很重要的是要让科研人员有经费使用的自主权,不能把科研人员宝贵的精力花在填表、评比等事务上,还是要让他们心无旁骛去搞研究,厚积才能薄发。讲到这里,我想对青年学生们说几句话,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志向,一定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打牢基本功和培育创新能力是并行不悖的,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把基础打牢了,将来就可以触类旁通,行行都可以写出精彩。
前面的半段显然和我没有关系,但后半段内容。
这就是自己心中一直坚持的原则得到了肯定那种心情,而且是总理的肯定。
我昨天还和朋友说:“最近我看到的文章都是创业的,你有没有发现,人们只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内容
朋友说:“你想创业啦 ,我说:“不想,不敢,哈哈哈”。
说回来学习这事,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软件开发人员,深知知识储备的重要性,但其实知识储备这件事就和总理说的完全一致,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志向都是完全需要的。
可现在的自己身边人就很有意思了,第一种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大佬(80之前还叫大牛,到了90这一辈变成大佬了),他们总是那么闪着光出现在你的认知中。是你的认知中。
第二种人是在跟随自己认知中大佬后面的,他们学着大佬消化出来的东西,这看起来很简单。也很容易。同时效果也很明显,但我却觉得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这里的理解可以对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三种人就是求稳型的,这部分人希望工作及格即可,生活眼下得当且过。总之眼前看起来不会很累。
我是属于第二种人,也是自己觉得最危险的,甚至都不如第三种人。这就好比如果有一天你变成乞丐你连乞丐都不如,因为你甚至不知道如何乞讨。
面对这种危机跨过去的最好办法就是自驱力。自己能够给自己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就像我们开发人员学技术一样,到最后一定是反哺的,不然就是现在行业流传的“内卷”。说白了也就是没有了创新的能力。
我自己学习一直都在学习别人的学习成果,比如看一些技术博客,在 B 站上看一些视频。但我渐渐的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开始背道而驰。
甚至有些文章会出现错误的验证导致错误的结论来误导更多的人(亲身经历,一个自称11年的开发经验,还是个大 ,名字就不说了,毕竟这不是我此篇文章的目的)。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本来是分享出来帮助更多人的事情,变得不再那么纯粹了。或许建议大家看看更多权威官方的频道吧,至少他们不以此来赚取点击量。
我相信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和我一样,是第二种人,希望我和各位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溯源、能创新、能反哺。
最后用总理的话结个尾,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Python入门技能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工具包Scikit-learn211363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