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轻松SCRUM之旅》有感第一篇

   文章中虚拟的关毅这位角色,我读着很有亲切感。因为大家都想在公司作出一番成就,然后能将产品推广出去。但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浪费了自己的青春,也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提下个人的感受,感受就是现在很多公司都把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每个程序员都经历过加班。所做项目基本是赶鸭子上架。几天就要有个能看得见的结果,殊不知把分析模式和设计模式放在哪里无使用UML建模。有无使用敏捷编程。这些都需要在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中提到。而不是仅仅简单说明下要做什么何做几个原型,做几个Demo就搞定了我经历过的几个项目,凡是赶鸭子上架的这种模式,后期维护成本都非常高。或者很多用户干脆不要,直接用Microsoft的Office系列搞定。

   针对上面我经历的问题,我感觉敏捷开发在国内公司也很难开展起来,为什么果敏捷开发注重开发人员的主动沟通,客户的主动参与,源码的主动改善,那么这些动作的发生是需要时间的。而国内很多公司把时间和成本都压缩的很低,写代码的时候,程序员为了赶时间,基本没使用设计模式。跟客户的沟通估计都是通过会议解决,而开发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被时间挤得都在敲代码,很少有时间去沟通业务怎么实现。很多都是闷头解决。

   所以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会带上很多疑问去看这本书,看他到底有无良策对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是没有办法解决,只有国外大型软件公司才能采用SCRUM。

   好吧,还是写下第一篇读到的重点和感受吧。

  开头这几篇文章主要是讲了一些敏捷开发的特点,主要有下面几点:

1.      个体和交互重于过程和工具

  嗯,这个我也认可,程序员就需要积极的沟通。

2.      可以工作的软件重于面面俱到的文档

  没有面面俱到的文档,但文档一定要有,文档中也有建模,个人认为如果有必要,可以将UML建模用到需求和设计分析中

3.      客户协作重于合同谈判

  需求的确是在不断变化,频繁的客户反馈能保重系统的方向正确性。

4.      随时响应变化重于循规蹈矩

  这个我也同意,客户的需求的确是会变的。需要适应变化

5.      敏捷开发方法是面向人而非面向过程的

“强调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嗯,说的很好,但国内很多公司注重到了吗以这一点在国内很难。我想大家也很同意我说的,如果国内公司注重成本和时间,这个敏捷开发的特征就被抹杀了。因为这三个方面是需要时间和成本的。嗯,继续看下文/p>

6.      敏捷开发是“主动适应的”而不是“预先设定的”

“敏捷开发的理念是信任开发团队,信任每一个人,试想一下,如果你们这个团队对你们的项目充满激情,而老板又充分信任你们,那么你们必然会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如何有效地提高生产率、如何创新的完成某个人功能等方面,而不是按老板的意思按部就班的工作了,这样还会节省很多时间并简化流程,例如开会、向老板 告、请示老板、等老板批准等。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由团队自身来掌握项目进度,比老板整天催促反而更有效率”。嗯,这一点在国内公司实行还是很难,因为计划制定的不合理,很多都是拍脑袋决定,搞得每个人都加班,怨声载道,这样会有激情工作吗以你会发现你写的代码还是没有创新,所谓的开发平台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所谓的开发平台并没有解决很多业务)。

         至于文章中的角色关毅参加的几个游戏,让我感到记忆犹新,因为SCRUM敏捷开发的确有他的优势。今天先写到这,明天继续带着疑惑看书,并写下第二篇感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3年1月5日
下一篇 2013年1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