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 络期末复习

目录

第一章

1.1什么是计算机 络/p>

1.2计算机 络的分类

1.3计算机 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

2.1.1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2.1.2数据传输方式

2.1.3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2模拟通道和数字通道

2.4数据编码技术

2.6.1并行传输

2.6.2串行传输

2.7.1电路交换

2.7.2存储转发交换

2.8.2时分多路复用

2.9.1差错的产生

2.9.2差错的控制

2.9.3差错控制技术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实验部分


第一章

1.1什么是计算机 络/h2>

计算机 络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它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2计算机 络的分类

1.按 络传输技术分类:

        a.广播 络:

               广播 络的通信信道是共享介质,即 络上的所有计算机都共享它们的传输通道。

        b.点对点 络

                点到点 络也称为分组交换 ,点到点 络使得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有许多条连接通道,分组要通过路由器,而且每一个分组所经历的路径是不确定的。

2.按 络覆盖范围分类:

        局域 ,城域 ,广域 ,个域

3.按 络拓补结构分类

        总线型拓补结构

        星型拓补结构

        环型拓补结构

        树形拓补结构

1.3计算机 络系统的组成

        1.资源子 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计算机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资源子 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资源共享所需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库等资源,并提供访问计算机 络和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2.通信子 由通信结点控制机、通信线路、信 变换设备及其他通信设备组成,用于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为计算机 络的通信功能提供服务。

第二章

2.1.1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比较典型的数据通信系统由三部分构成:数据终端设备,数据电路,计算机系统三部分

        数据电路和数据链路:

        数据电路指的是在线路或信道上增加信 变换设备之后形成的二进制比特流通路,它由传输信道及其两端的数据电路终接设备组成

        数据链路是在数据电路已建立的基础上,通过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交换握手(又称请求连接/确认连接)信 ,使双方确认后方可开始传输数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终端装置与互联线路的组合体。

2.1.2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传输按信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可以分为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三种传输方式

        单工:

        半双工:分时单向

        全双工: 全时双向

2.1.3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传输速率

        码元传输速率

2.2模拟通道和数字通道

        模拟信 的概念:模拟信 是在时间区间上产生的连续变化量,它是时间的函数。自然界中的原始信 都是模拟信 ,可以通过传感器收集并转换为数值数据。例如,温度、压力、声音等

        模拟信道

        数字信道

2.4数据编码技术

        PCM编码技术:实现模拟信 转换为数字信 ,包括采样量化编码。

        采样:通过某种频率的采样脉冲将模拟信 等间隔取样,变连续的模拟信 为离散信 。

        量化:量化的目的是确定采样出的模拟信 的数值。通过规定一定的量化级,对采样的离散值进行取整量化,得到离散信 的具体数值

        编码:将量化后的值编码成一定位数的二进制数值,将多进制转化为二进制

        采样:通过某种频率的脉冲将模拟信 等间隔取样,变连续的模拟信 为离散信 。

        量化:量化的目的是确定采样出的模拟信 的数值。通过规定一定的量化级,对采样的离散值进行取整量化,得到离散信 的具体数值。

        编码:将量化后的值编码成一定位数的二进制数值,将多进制转化为二进制

采样:通过某种频率的脉冲信 ,将模拟信 等间隔取样,变连续的模拟信 为离散信 。

量化“:量化的目的是确定采样出的离散信 的数值。通过规定一定的量化级,对采样的离散值进行取整量化,得到离散信 的具体数值。

编码:将量化后的值编码成一定位数的二进制数值。

2.5.1数字数据的调制

       ASK:

        FSK:

        PSK:

        DPSK:必须要有两个元素:参考相位和跳变条件,二者缺一不可,一定要标明

下图中

        

2.6.1并行传输

        并行传输串行传输的区别:

        1.并行传输的成本高,串行传输成本低

        2.并行传递速度快,串行传输速度慢

        3.并行传输距离近,串行传输距离远

2.6.2串行传输

        同步传输:   0个,或整数个完整的字符编码所占的时间

        异步传输:采用固定的时间模式

        

2.7.1电路交换

        三个阶段:电路建立阶段,数据传输阶段,电路拆除阶段

2.7.2存储转发交换

        文交换,整个 文一起发送

        分组交换,将 文分割为一小部分,按小部分来发送

                数据 分组交换:按小部分来发送

                虚电路分组交换:先通过 络建立逻辑上的电路,再发送

2.8.2时分多路复用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静态分配时隙

        异步时分多路复用:动态分配时隙

2.9.1差错的产生

        通信信道中的噪声分为热噪声冲击噪声两类

        热噪声属于随机噪声,他引起的差错属于一种随机差错

        冲击噪声由外界干扰引起的,所以他引起的差错属于一种突发差错

2.9.2差错的控制

        差错编码

                奇偶校验码:

                循环冗余码

2.9.3差错控制技术

 前向纠错

停止等待ARQ

                停止等待APQ

                连续ARQ

                       选择ARQ

                        go-back-n

第三章

1.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交换规则

语法:确定协议元素的格式,即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语义:确定协议元素的类型,即规定通信双方要发送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交换规则: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即确定通信状态的变化和过程,如通信双方的应答关系。

2.OSI七层参考模型(物联 淑慧试用)

3.各层功能概述

        1.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2.数据链路层:接受来自物理层的位流形式的数据,并封装成帧传送到下一层

        3. 路层:将 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且通过路透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 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4.传输层:在源端与目的端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数据传输

        5.会话层:负责在 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维持和终止通信

        6.表示层:处理用户信息的表示问题,如编码,数据格式转换,解密加密

        7.应用层: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 络通信服务

4.OSI的信息流动过程

        设系统A的用户要向系统B的用户传送数据。

系统A的用户的数据先进入应用层,该层给他附加控制信息H7后进入表示层,表示层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变换并附加控制信息H6后送入会话层,会话层也同样附加控制信息H5后进入传输层,传输层把长 文进行分段,并附加控制信息H4后进入 络层, 络层将信息变成 文分组,并加组 H3之后送给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将信息加上头和尾之(H2和T2)后变为帧,经物理层按位发送到对方。目的系统接收后,按照上述相反的动作,层层去掉控制信息,最后把数据传送给目标系统B的进程。

系统A的用户先进入应用层,该层给他附加控制信息H7后传入到表示层,表示层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后附加控制信息H6后传入到会话层,会话层同样附加控制信息H5传入到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将长 文分段,附加控制信息H4后传入到 络层, 络层将信息变为包围分组,再添加组 H3后送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将信息添加头和尾(H2, T2)之后变为帧,物理层按位发送到对方。目的系统接收后,按照上述相反的动作,层层去掉控制信息,最后把数据传送给目标系统B的进程。

5.TCP/IP与OSI对照关系  

        络接口层, 际层

6.TCP协议特点

        是传输层的一种端到端的面向链接的通信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以及完成流量控制和差错检验的人物,来保证可靠传输。

7.UDP协议特点

        UDP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通信协议,不能提供可靠传输,不进行差错检验,常用于主机间的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数据传输,即广播或多播

第四章

1.局域 的基本概念

2.局域 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802,3csma/d   802.4 token bus  802.5 token ring

3.cama/cd为什么会产生冲突/p>

         在总线型 络中,当某一结点要发送信息时,会先监测总线上是否有正在传输的信 ,如果有则循环退避等待,如果没有则进行数据传送,但是当总线上的两个节点同时监测到总线上没有正在传输的信 时,两个节点就会同时开始发送信息,这时就产生了冲突,两个节点就会延迟发送,在一定的传输时延之后再重新发送,如果这是两个节点又发生了冲突,则两个节点再回退重发,直到无冲突以后再继续发送。

4.csma/cd如何解决冲突/p>

1。主要有三个方面 访问时机、冲突检测、重发策略

2.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总线是否空闲,如果不空闲则,延不发送,如果总线空闲,则把准备好的数据发送到总线上,再发送数据时,如果没有检测到冲突,则一直把数据发送完,如果有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并发送一个比较强的冲突信 ,告知总线上的其他设备发生了冲突,然后再等待一个预定的随机时间,且总线空闲时,重新发送未发出去的数据

5.局域 的分类:对等 络,客户端服务器 络,无盘工作站 络。

6。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交换机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与交换机的端口做一个映射,并将其存到MAC地址表中

        2.交换机中接收到的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与MAC地址表中的地址进行对比,来决定由哪一个端口进行转发。

        3.如果MAC地址表中没有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则交换机会对所有端口进行转发

        4.对于广播帧和组播帧,交换机会对所有端口进行转发

7.软件成本,硬件成本,设计和布局成本。

第五章

第六章

1.P2P模式和B/S模式的区别(平等,淡化,通信,小大)

        1P2P模式中各个节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2.P2P模式中淡化了服务使用者和服务发送者之间的界限

        3.P2P模式各个节点间可以互相任意通信,BS模式中各个节点通信都需要借助服务器来进行

        4P2P模式适用于小型 络,BS模式适用于范围大的大型 络。

2.域名解析过程

递归查询:当主机询问的本地域名服务器无法回答查询域名对应的IP地址,那么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会以查询域名的客户身份继续向其他域名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 文

迭代查询:当根域名服务器收到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请求 文时,如果根域名服务器也不知道查询域名对应的IP地址,那么久应当告知本地域名服务器下一步应该向哪一个域名服务器发进行查询,之后本地域名服务器继续进行查询工作。

3.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SMTP邮件传输协议和POP3、telnet远程登录协议、域名系统DNS

第七章

1.常见的无线

        无线个域 、无线局域 、无线城域 、无线广域

2.无线局域 的组成

        站 :站也称为主机或客户端,是无线局域 中的基本单元

        无线介质:无限介质是无线局域 中各站和AP之间的通信介质

        无线接入点:其基本功能是完成无线局域 中各站的通信和管理,以及站点对分布式系统的接入访问

        分布式系统:用了来连接各种BSA的通信信道,有无限信道和有线信道

3.无线 的拓卜结构

        点对点结构 

                特点:这种 络具有个站之间相互对等,无中心和分布式的特点,适用于小规模、小范围的临时性组 ,军事通信

                特点:该拓步结构具有易扩展、环境局限性小、可控性好等优点,但相对于点对点式又有成本高,可靠性低,延迟高等缺点

第八章

1.两种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DES、公开密钥算法RSA

2.防火墙的安全检测

        允许没有被列为禁止访问的服务

        禁止没有被列为允许访问的服务

3. 络管理的功能(安培心机good)

        安全管理 配置管理 性能管理 计费管理 故障管理

4. 络管理的四大要素(三 一管)

        络管理者, 络代理 , 络管理协议 管理信息库

第九章 实验部分

1.常见指令及其作用

ping命令:测试本地主机与另一台主机发送或者接受数据 。

ipconfig  可以显示当前主机的ipv4  ipv6子 掩码和默认 关等信息

ARP命令:可以确定对应的IP地址的 卡物理地址

netstat命令:用于显示与IP TCP  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 络连接情况

tracert命令:用来跟踪数据包使用的路由

route命令:人工添加和修改路由表项目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 络技能树认识身边的计算机 络常见的 络设备22081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1月10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