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试用例
定义:测试用例(Test Case)是为特定的目的而设计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和预期的结果,以便测试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通过大量的测试用例来检验软件的运行效果,它是指导测试工作进行的依据。
1.等价类划分法
我们发现我们用户所有可能输入的数据,划分成了若干份(或者也可以称为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当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这种测试用例我们称为“等价类划分法”。
1-1.有效等价类
指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输入合理的数据集合
无效等价类
指不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输入不合理的数据集合
1-2.等价类思考步骤
1、先确定有效和无效等价类
2、有效等价类就是题目条件(两端的极值(边界值)要判断、中间随意一个值也要判断)
3、无效等价类先划分与条件相反的情况,再找到特殊情况(中文、英文、符 、空格、空)
2.边界值
边界是指对于输入等价类和输出等价类而言,稍高于其边界值及稍低于其边界值的一些特定情况。边界值分析法也是一种常用的黑盒测试方法。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在输入范围的内部。
边界值需求定义的范围(例:账 长度在5~20)
边界点:(最小值 最大值 5 20)
离点:略低于最小值 略高于最大值 4 21
内点:略高于最小值 略低于最大值 6 19
3.判定表
判断表的组成:
条件桩:所有条件
动作桩:所有输出(结果)
条件项:针对条件桩的取值
动作项:条件项的各种取值情况下的输出结果
4.因果图法
因果图法的定义
因果图法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特点
考虑输入条件的相互制约及组合关系-考虑输出条件对输入条件的依赖关系
因果图法比较适合输入条件比较多的情况,测试所有的输入条件的排列组合。所谓的原因就是输入,所谓的结果就是输出。
因果图的“因”输入条件-因果图的“果”输出结果
因果图法要注意考虑
所有输入/输出条件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组合关系
输出结果对输入条件的依赖关系,也就是什么样的输入组合会产生怎样的输出结果,即“因果关系”
因果图中的基本符 :

5.场景法:
基本流
按照正确的业务流程来实现的一条操作路径(模拟正确的操作流程)
备选流
导致程序出现错误的操作流程(模拟错误的操作流程)
在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时,需要覆盖系统用例中的主成功场景和扩展场景,并且需要适当补充各种正反面的测试用例和考虑出异常场景的情形。
6.流程分析法
流程分析法的步骤
第一步:详细了解需求;
第二步:根据需求说明或界面原型,找出业务流程的各个页面以及各页面之间的流转关系
第三步:画出业务流程(产品经理使用Axe软件制作);
第四步:写用例,覆盖所有的路径分支。
7.正交排列法
正交排列法能够使用最小的测试过程集合获得最大的测试覆盖率。当可能的输入数据或者输入数据的组合数量很大时,由于不可能为每个输入组合都创建测试用例,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正交排列法的使用步骤
正交排列法的使用步骤
1、根据所测程序中控件的个数(因素)以及每个控件的取值个数(水平),选取一个合适的正交排列表
2、把控件及其取值列举出来,并对其进行编
3、把控件及其取值映射到正交排列表中
把正交排列表中的ABCD(因子)分别替换成4个控件
把每列中的1,2,3(状态)分别换成这个控件的3个取值(水平),排列顺序要按照表中给出的顺序
4、根据映射好的正交排列表编写测试用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