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要怎样的生活?

在《一个人的书房》FM上收听到了《冬牧场》的朗读,瞬间就被那种充满温暖,附带魔力的声音吸引了。只用耳朵听,显然是满足不了我的求知欲的,买本纸质的书(如今读完后成了下图这个样子,磨卷了书角、翻裂了书脊,好生心疼)亲眼目睹势在必行嘛。?

假如要我去过那种忍饥挨饿、饱经风霜的冬窝子体验生活,我只能说—我做不到啊(没骨气)!想象着她扛着比自己都大的雪(唯一水源)袋,步履蹒跚,满满的心疼,如今这样体验真实生活、写真实故事的作家真是寥寥无几啊。记得第一章李娟描述她的妈妈正满怀骄傲向别人介绍自己女儿是个像模像样的作家时,李娟自己趿拉着拖鞋跑过的景象,真是一个没有作家样子的作家啊!既然已经出版了许多本广受读者喜爱的小说,稿费应该还算可观,还能够“躲”在连卫星信 都不稳定的荒野中,去体验哈萨克族艰苦的牧羊生活,真是了不起。

从书中了解到,原来牧民的生活如此艰辛。我由衷地祈祷着政府“退牧还草”的政策早日落实,让牧民们过上安稳的定居日子。至于那些烙印着历史痕迹的地窝子嘛,请消失吧!即使那里封存过牧人温馨生活的气息。


那么,李娟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好想了解,但通过一本书去揣摩,恐怕唐突了些。那问问我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吧。

我所居住的小区,感觉并不是什么富裕的 区,然而经常看到开着保时捷(真是漂亮啊)、奔驰、宝马的车主(有的至少有三辆车,真浪费稀缺的车库),真是卧虎藏龙!我当然也想过这种富裕的生活。但想归想,我终究是过着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我也有车,只不过是森地的两轮电动车。当然也在计划买四轮的车,昂科塞拉自动舒适版。但驾照还没到手,不过计划确切的在进行中,我已经开始练习科三了。

我是一个做软件编程的程序员,甚至在程序员的前面加上诸如屌丝、苦逼等前缀,一点都不为过,每个月领着固定的5K+工资,想要过上怎样富裕的生活,目前是比较困难。

我很缺乏商业头脑,在赚钱的心眼上,显得老实巴交。所以一直希望有朝一日灵光乍现,做出一个解决 会性难题的软件,也在互联 的浪潮中摆弄出一番事业,像李娟一样被自己的粉丝喜欢。对平凡的自己说,不妄自菲薄,不骄傲自满,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儿的踩出自己的生活!

最后附上一些《冬牧场》的读书心得。

《冬牧场》第八章,冷啊,零下四十度的天气能不冷吗饭时要喝茶驱寒,我却打死不喝,因为怕起夜!可怜的居麻没了毡筒,放羊回来快到家门口却躺地上了,因为他的双腿已经被冻麻木了…一个月后,随着日照增长,冷总算收敛了一些,我们又感受到了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冬牧场》十七章,加玛要从与世隔绝的冬窝子返回阿克哈拉照顾生病的奶奶,临走前,加玛奢侈的烧雪水洗了次头,细心打扮一番,家里的人也过年似的准备,为得就是加玛体面的搭上没几个人的黑车(这能搭上车简直要放炮庆祝)离开,这不是虚荣,荒野的生活已经够局促了,哪是虚荣,那是一种被压抑的尊严!

《冬牧场》24章,在这几乎毫无外援的荒野里,生命的唯一追求无非就是“活下去”,而食物就必须是活下去的“生命之泉”。刚进入荒野时,月亮皎洁明亮,但没过多久就变成烙得恰到好处的金黄大饼,总之,面对求生的欲望,一切都能称作是美味,更何况是真的能填饱肚子的美味,只有不停的吃,才有安全感。

《冬牧场》35章,趁着孩子们返校,我也要离开冬窝子了,等车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离别的滋味也滋生得愈加强烈,毕竟生活了三个月啊!司机只有12岁,但四下荒野,怕什么呢。车每到一处地窝子,司机都会询问有没有人离开(多挣些钱。对乘客来说也是好事,在荒野里错过了车,那可是想哭都没有泪),同时顺带做客,我是挺难为情的。最后还在卡座里硬塞了两匹马,我的天,真不知道这些男人们靠的是什么智慧装车的。终于是到家了,这个难捱的冬天竟然这样匆忙的过去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9月7日
下一篇 2016年9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