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开源 ”关注我们
比如说如果我把我的源代码放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别人随便下载,这算不算“开源”远算不上,这种只能叫做“代码可获取”。但是如果再加上其他的,比如说我允许别人把他下载的代码再分发出去,这就符合第一条,叫“自由再散布”;再比如说我还允许别人修改之后再发出去,这个叫允许“派生”等等。然后,如果我说「对外开源,但又规定所有中国的公司不能用我的开源」,这就不符合第五条“不得对任何人和团体有差别待遇”;再比如,我说「我这个开源软件不能用于制造武器,只能用于美好的善良的目的」,也不行,违反了第六条“对程序在任何领域内的利用不得有差别待遇”。这十条全部符合,才能算是一款合格的开源软件。
讲完以上这些,大家对开源软件是不是更了解呢必。
那我们还可以尝试着给别人讲开源的历史。比如,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是什么pen Source是什么自由软件诞生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inux在1991年启动开发;Eric Raymond所著《大教堂与集市》在1997年出版;Open Source这个名词在1998年诞生。然后再告诉他,有多少著名的软件都使用了开源,比如手机上用的安卓系统是开源的,再比如说你用的Git是开源的……讲完之后,虽然你还是不知道开源是什么,但是你已经学会了给别人讲故事。能够讲一遍故事,再加上一点专业词汇,感觉似乎也是略懂一点开源,看上去算是一个业内人士了。讲开源简史是有用的,但对于真正理解开源,效果不是很好。
马塞尔·莫斯《礼物》一书中提到的“夸富宴”是送礼竞争(我比你送得多,我就比你有更高的声望);但是在中国农村,其实有另一个说法,是收礼竞争。根据《礼物的流动》中所说,当地村民办活动时,会专门请一个师傅来记账(礼单),礼单会一直保存在家里,定期拿出来看。他们记下这个礼单是为了将来回礼。更有意思的是,所记礼物越多、人数越多的礼单,越值得珍藏,因为这是这家人“有面子”的表现。
再回过头来看,为什么收礼越多,反而面子越大呢时候的 会,和原始 会又不一样了。问题更复杂了,我们是不是能够简单地把“礼物”的概念套到开源 区里能这样。
在开源 区理解“礼物”
05
所以我们回到开源 区里再来理解礼物。简单 会,比如说原始 会,其实比较容易,就是一个人,他做了什么行为,然后基于他的行为, 会给予相应的评价,他的 会地位因此也会发生变化。但是到了复杂 会,一个个人他的行为,我们不会直接去评价,我们会基于它不同的 会地位给他不同的 会评价。
我们再来看一个人的 会地位,其实可以分为四种。比如说最简单的,通过贡献获得的荣誉地位;第二种,由个人奋斗而来的成就地位,比如我通过个人奋斗成为了这个村的首富,会有一个成就,当然如果能成为全国的首富就更厉害,地位更高;第三种,你在一个组织架构中获得的结构性地位,比如村长、校长等,是由组织任命而来的职务地位(结构性地位);第四种,由人际关系而来的关系地位,比如说,虽然你不是首富、不是村长、不是什么厉害的人物,但是你家里有人是,这个时候你的地位也有了,这是由人际关系形成的。如果你认识一个人,他的 会地位很高,那么你跟他的关系越近,你的地位自然也越高。
但是,在开源 区,由于剥离了个人的其他地位属性,我们不去看他的身份、地位、成就,只看他在 区里贡献的东西,所以能够更加靠近简单 会的评价模式。
这是开源 写的《开源人宣言》中,对于开源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谈了三要素:开放、平等、分享。通过这三个要素,形成了一种被称之为开放式协作的模式,通过这个办法,我们一群人汇聚在一起,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这是我们对开源的理解,但这样的理解是不是准确呢实也未必。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我今天讲的内容,其实我之所以会顺着一本书里面的一小段话一直往下追,然后去看很多人类学的书,有点“刨根问底”的意思。但我“刨根问底”下来之后得到的感受就是Eric Raymond当初写这本书时,他应该没有仔细地看过太多人类学的书,只是稍微看了一下,然后觉得还行就拿过来用。如果我们真的去深究“礼物”的概念,会发现未必是这么回事。所以我前段时间看完了另外一本书,叫《寻找亚洲》,里面有一段话特别好,说的是理论的旅行,你从一个地方看到一个概念,把它挪到自己这个领域来用的时候,理论的旅行需要一个必须的条件,那就是它需要脱掉直观的外衣,变形为与不同 会历史相应的新的形态。在这种变形之后,理论原有的框架和结论都不再具有重要意义,而它所提供的洞察力本身则会以不同的形态再生。这就是说,我们如果真的非常深入地去思考一些概念,哪怕这些概念用在我们自己的领域里未必适用,它也会给我们很多启发。
开源世界中
“礼物”的第三种含义
我们前面说了开源世界里“礼物”的两种含义,第一种是一款开源软件,第二种是向一款开源软件做的贡献。那么开源世界里“礼物”的第三种含义是开源作为一种方法论。这种方法不仅仅可以应用在软件开发这个工作,我们也可以把它应用于更多的领域,比如说开放式教学、开放式协作、开放式组织。
所以,为什么大家要了解开源仅仅是开发软件,我们是来一起探索一种开放式协作的模式。以某种敞开的、开放的心态,一起来想办法创造一点什么东西,不管创造出来是的是一个软件,还是一首歌、一部戏剧,都可以。任何一种创造,一种开放式的创新,它都可以用到这种开源的方法。而且像这种探索的过程,你在这里尝试过了,将来一定可以应用到其他地方。这才是了解和学习开源最重要的价值。
我现在在做很多这种相关的思考,也是希望“开源”不仅仅用在开源软件,我也想把它推广到其他地方去。这是我想做的事情,也可以供你参考。
今天的分享到这儿就结束了,结论就是:“开源”这种方法论本身,它是一种献给世界的礼物。
玉伯:开源有带给我什么
2021中国开源优秀人物榜出炉!
欢迎大家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