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需要迈过的几道坎

从我的理解而言,区块链是一种“共识”实现技术,通过区块链可以记录 际间所有的交易,供区块链的用户见证实现“共识”,且链上信息内容“不可篡改”。而这种“不可篡改”性是通过系统内多个副本的存在增加了内容被恶意篡改的成本。以比特币系统而言,下图中的所有亮点代表一套内容一致的账本。因此,当所有的记录得到公示,就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两表不可测”问题。两表不可测的原因是没有中心,两表数值各异观者无从可知。但中心不是必须,当存在多只表,且多数指针指向一个时间,少数服从多数,观者也就心知肚明。所以区块链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少数的存在有可能是数据生成的错误或者是恶意篡改的内容。也就是说你要篡改成功,就必须要改变系统中51%的副本[ 即51%攻击],由少数成为多数。可想而知,篡改成本从技术难度、时间消耗、人员使用上都是巨大的。同时,区块链的另一个关键结合,是同智能合约的结合。通过程序执行合约,因为前者已经做到了合约内容的“原汁原味”,后者成为“观察者”用机器执行杜绝了合约双方的违约和执行中断。金融活动从最早的支付到金融衍生品的高度发展,背后都是一个个合约的签订和执行。同时各种金融创新绝大多数也是保证合约的执行和违约偿付。如果合约的达成变得扁平且执行贯彻,那么整个流程将更为简洁和高效,这便是区块链亦将提出就被金融领域重视的一个前提。另外,区块链是一个不断“膨胀”的记录系统,可以记录系统从开始到今后运营中的所以交易的记录。这一机制也便捷了第三方,特别是金融监管者对资产交易信息的追踪、监测和转移。

降维哈希问题

  一致性问题的确是区块链技术未来真正应用的关键,如何降“魔”万妮?斯万给出了他的思路,如果同步的数据量仅仅是64位或者是128位的数字串列,那么一致性起码是可控的。在此模式下,区块链服务的任何数字资产(例如文件、图片、视频录像、监控记录、软件等)数据最终不需要存放在区块链上,更新的内容只是对应的数列。因此如何降维是这一模式下的问题所在,共识的内容是自然语义。当自然语义过渡到程序识别的数字表达,多维的自然语义和元数据需要完成一对一的关系映射,这一过程需要对信息进行降维,其中会用到哈希、编码等技术。例如一个9G的基因组文件,就需要降维为1维的二进制数列来平衡区块链同步前置的负外部性,最终使智能合约的执行算法能够以此甄别对象的“真伪”。需要提醒的一点是梅万妮?斯万这种方式哈希过程不是地址(地址是数字资产数据的存储地址,例如指基因组文件的存放地址。要区别比特币中的哈希地址,其实质是明确比特币的所有权,类似于交易的甲乙方,是交易的内容)映射,如果区块链当中保存的是地址信息。

区块链的检索

如果说一致性问题的解决是区块链“写”操作的实践,那么区块链内容的检索就是一个“读”过程。因此,对于应用的需求而言,切不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在内容实现广泛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相机选择合适的方式来优化区块链上的遍历。中心化的检索或者区块链本身复合检索功能都是可以参考的方式。国内开发的唯链Vechain是采用后者的一种方式,将地址信息和内容信息同时进行哈希。但这一方案反而降低了系统的安全性,因为区块链系统存在太多的副本。假如非法入侵者获取到任何一个副本就得到了系统一个完整的地址表,入侵者就很容易找到原始数据的存放空间进行“篡改”。所以需要强调的是: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仅仅指区块链上存储的内容(如图4红色圈出的内容,图中的序 说明了整个流程)难以篡改,而非其他数据。同时,复合地址信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为未来系统的负载均衡设置了障碍。由于的区块链不能“瘦身”,存储信息日益膨胀使得“读”效率会逐步降低,未来客户端是否需要装载完整的区块链竟对于单个用户而言涉及到的信息比例很低,在区域内建立区块链服务器也不为一个预期的方向。这样“去中心”的区块链将过渡到“非中心”的区块链,由区块链服务器保留完整的链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10月2日
下一篇 2016年10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