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 “早古”时期,普通人因为收入差距问题而无法做到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从而导致数字鸿沟。同样,在当前这个AI,也就是人工智能扮演越来越关键作用的时代,企业也站在了类似的抉择交接线上——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或能力拥抱智能化这个问题的成本,可就不是一个小小的智能手机了。因缺少AI人才、技术积累或财力支持而难以靠自身力量完成AI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在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正将面临这样的智能化鸿沟,能否破解,很可能会关乎新十年中它们的命运走向。
如何消除智能化鸿沟/h2>
要解决问题,就要先精确定位问题所在。一方面,构建AI能力对于普通企业来说,IT基础设施维护、AI框架搭建、训练和推理、硬件和软件、人才和巨额算力成本等这些“夯地基”的事情需要从零做起,然而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企业并没有相关经验;另一方面,智能化转型又迫在眉睫,企业需要快速让自己具备AI能力,才能赶上不断变化的需求。
通过这些举措,英特尔架构CPU平台加速AI应用的软硬两种能力就有了“双剑合璧”的效果。而英特尔和云服务提供商合作伙伴的实践,也正是基于此展开的。
CPU AI云服务第一式,软硬打包上手快
得益于英特尔提供的全面AI加速软硬件组合,多数云服务提供商无需做更多调整和优化,就可迅速打造出针对AI的基础设施即服务或AI云主机产品。简单来说,就是将集成AI加速能力的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平台与我们提到的软件工具,例如oneDNN或面向英特尔架构优化的AI框架软硬打包,就可快速形成易于部署和扩展的AI云主机镜像。
国内有云服务提供商早在2017年就进行了类似的尝试,通过使用英特尔优化软件,它激活了英特尔? 至强? 平台的AI加速潜能,并在部分应用场景实现了可与GPU相媲美的推理性能。
如果仅有性能优化还不够,还需要更快的模型部署能力,那就可以像CDS首云一样导入OpenVINO?。它通过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平台、高性能 K8S 容器平台和OpenVINO Model Server这三者的组合大幅简化了AI模型的部署、维护和扩展。性能实测结果也表明,OpenVINO?不仅在用户并发接入能力上优于首云此前采用的AI框架,在推理应用的时延等关键性能指标上也有良好表现。
CPU AI云服务第三式,扎根框架打根基
如果说从提供软硬协同的基础平台到定向深度优化算法,算是AI云服务在优化程度上的迈进,或者说云服务提供商与英特尔在AI云服务构建和优化上的深化合作的话,那么如果有云服务提供商能在深度学习框架这个AI基石上与英特尔开展合作,那是不是会更具意义呢/p>
为这个问题输出答案的是百度,它的开源深度学习平台“飞桨”先后结合第二代和第三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在计算、内存、架构和通信等多层面进行了基础性的优化。其结果也是普惠性的——优化后的飞桨框架能够充分调动深度学习加速技术,可将众多AI模型,特别是图像分类、语音识别、语音翻译、对象检测类的模型从FP32瘦身到INT8,在不影响准确度的情况下,大幅提升它们的推理速度。
展望未来,跨越智能化鸿沟不仅靠算力
前文CDS首云、阿里云和百度的实例,可以说是充分反映了用CPU做AI云服务的现状,而这些云服务也正是为当前希望跨越智能化鸿沟的企业设计的。当然,它们也会持续演进,比如说随着未来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与AI融合带来的新需求,不论是用CPU还是专用加速器,不论是企业自建AI基础设施和应用,还是云服务提供商输出的AI云服务,都会在数据存储而非算力上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毕竟,算力、算法和数据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随着数据规模进一步暴增,数据存储也将对AI的部署和应用带来更多挑战。
好消息是,国内的云服务提供商也早已和英特尔就此展开了前瞻创新,例如百度智能云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ABC(AI、Big Data、Cloud)高性能对象存储解决方案,能利用英特尔? 傲腾? 固态盘的高性能、低时延和高稳定来满足AI训练对数据的高并发迭代吞吐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在今年发布全新第三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时,也带来了与其搭档的英特尔? 傲腾? 持久内存200系列和英特尔? 傲腾? 固态盘P5800X。

与全新第三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搭配使用的英特尔? 傲腾? 持久内存和英特尔? 傲腾? 固态盘新品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专攻AI应用场景的存储系统导入这些新品,把更多数据存放在更靠近CPU或其他加速器的地方,从数据就绪或“供给”层面提升AI推理和训练的性能。而提供这些AI优化型存储系统或服务的,多数也很可能是技术实力雄厚的云服务提供商们,这样一来,用户就不用担心在应对智能化鸿沟时再遇到大数据和AI对接的难题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