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经士礼尚书记言
《礼经》是先秦六经、儒家十三经之一,秦火之后,礼经失传。汉初只有高堂生能够传《礼》。《汉书?艺文志》说:“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史记?儒林列传》言,“《礼》固自孔子时而其经不具,及至秦焚书,书散亡益多,於今独有《士礼》,高堂生能言之。”其次第为,一为《士冠礼》,二为《士昏礼》,三为《士相见礼》。此三篇为冠昏,冠以明成人,昏以合男女。四为《乡饮酒》,五为《乡射礼,六为《燕礼》,七为《大射礼》。此四篇为乡射,乡以合乡里,射以成宾主。八为《聘礼》,九为《公食大夫礼》,十为《觐礼》。此三篇为朝聘,朝以辨上下,聘以睦邦交。十一为《丧服》,十二为《士丧礼》,十三为《既文礼》,十四为《士虞礼》,十五为《特牲馈食礼》,十六为《少年牢馈食礼》,十七为《有司撤礼》。此七篇为丧祭。丧祭以仁父子,祭以严鬼神。冠昏、乡射、朝聘、丧祭八者为礼之经,全部包含在了《士礼十七篇》之中。
西汉礼学家戴圣,是“后仓”的徒弟,他写了二十卷四十九篇的《礼记》,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等哲学思想,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等教育思想,以教化政、大同 会、礼制与刑律等政治思想,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等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 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自西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中的篇章目录,有《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礼器》、《玉藻》、《明堂》、《丧服》、《少仪》、《学记》、《乐记》、《杂记》、《祭法》、《祭义》、《祭统》、《奔丧》、《问丧》、《服问》、《投壶》、《儒行》、《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等。
老聃指出,“夫礼者,道之华,乱之始”,到得如今,这些繁复无聊的贵族礼仪全都已经烟消云散,后人也无兴趣再去玩这些冠带游戏。
《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包括《尧典》、《皋陶谟》、《禹贡》、《甘誓》、《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
《虞书?尧典》自述此篇编成原因是,『昔在帝尧,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乃作《尧典》』。它也记载了舜『慎微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的功业。《虞书?舜典》自述此篇编成原因是,『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谟》的编成原因是,『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益稷》』。“大禹”是舜帝的建设部长,“皋陶”是舜帝的司法部长,“益”与“稷”分别是舜帝的林业部长和农业部长。在《皋陶谟》中,皋陶表示希望『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从尧典、舜典,到《大禹谟》、《皋陶谟》、《益稷谟》,都是上古的故事。
《禹贡》写到了大禹划分九州,《甘誓》写到了『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五子之歌》写到了『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胤征》写到了『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从《禹贡》、《五子之歌》,到《胤征》,是夏代的故事。
《汤誓》写到了『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仲虺之诰》写到了『汤归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汤诰》写到了『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汤诰》』,其后《伊训》、《肆命》、《徂后》的编成原因是,『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太甲》三篇的编成原因是,『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盘庚》三篇的编成原因是,『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篇』。《说(Yue4)命》三篇的编成原因是,『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从《汤誓》、《汤诰》,到《太甲》、《盘庚》、《说命》,是周代的故事。
接下来就是周代的故事了,有《泰誓》三篇,写到了『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有《牧誓》,写到了『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有《洪范》,写到了『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有《大诰》,写到了『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有《召诰》,写到了『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甚至还有周公儿子“伯禽” 令鲁国民众抵抗淮夷、徐戎的文书《费誓》,『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作《费誓》』。
《尚书》文风古朴遒劲,用语简练肃穆,行文以节字少变为要,不追求奢华,如同碑文一般厚重凝实,是很容易分出真伪来的。
本节到此结束,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