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的目标、地位、作用

操作系统的目标

目前存在着多种类型的OS,不同类型的OS,其目标各所侧重。通常在计算机硬件上配置的OS,其目标有一下几点:

  1. 有效性
  2. 方便性
  3. 可扩充性
  4. 开放性

操作系统的地位

操作系统地位

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OS是各类资源的管理者,计算机系统中各种各样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类:

  • 处理器
  • 存储器
  • I/O设备以及信息(数据和程序)

它负责分配、回收及协调各程序和用户对资源的使用冲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后备队列

一批作业在外存中等待执行所排成的队列。

就绪队列

等待进去cpu执行的队列。

处理机的自动切换

CPU为一个程序服务,转变为为另一个程序服务的过程。(多道批处理系统下)


单道与多道对比

所谓分时操作系统是指将多个用户程序装入内存,系统把CPU的运行时间分为一个个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称为一个时间片

时间片大小通常为几十毫秒,用户程序轮流获得CPU的时间片。当系统分给用户程序的时间片用完后,系统强行回收CPU,该用户程序等待下次获得时间片时再继续执行。

分时操作系统与多道批处理系统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能差别。用户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机交互
  2. 共享主机
  3. 便于用户上机

分时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1. 及时接收
  2. 及时处理

补充:

(1)引入缓冲区。

(2)分时系统并没有经过作业调度,在用户登录的时候在内存就开辟好了自己的空间。用户的命令直接到达内存。


分时系统的特征

  1. 多路性
  2. 独立性
  3. 及时性
  4. 交互性

实时系统

所谓”实时“,是表示”及时“,而实时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即时)相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

外部设备所发出的激励信 并无明显的周期性,但都必须联系着一个截止时间


总结

批处理系统

  1. 工作方式:将用户意图、数据、程序利用系统提供的作业控制命令提交给操作员,操作员将其输入外存,由OS控制、调度各作业的运行,最后输入结果。是一种非人工的干预方式。有单道和多道批处理系统。
  2. 目标:提高作业的吞吐量,同时兼顾作业的周转时间。
  3. 特征:“批量”,成批的完成。
  4. 优点:作业吞吐量大,资源利用率高,OS开销较小。
  5. 缺点:用户使用起来不太方便;交互能力较弱;作业平均周转时间长。

分时系统

  1. 分时:把CPU的运行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间片,并把这些时间片依次轮流分配给各终端用户程序。
  2. 分时系统: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系统能分时轮流的为各个终端用户服务,并及时地对用户的请求予以响应。
  3. 设计目标:对用户响应的及时性,及时地响应和服务于联机用户。
  4. 特点:同时性(多路性);及时性;独立性(独占性);交互性。

实时系统

  1. 按场合作用,分两类。实时控制系统;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2. 目标:实时响应及处理的能力和高可靠性。
  3. 特征:交互性;安全可靠性;多路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3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