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软件产业其实是另类工程产业
2
项目能孵化出产品/strong>
所有软件行业的从业者们都有一个幻想:
(1)先完成一个最基础的 MVP 模型,然后找甲方进行以项目方式试用
(2)通过项目实战总结经验,完成产品化
(3)最终能够拿出一个完美的产品在行业内复制。
然而,大部分的中国软件从业者都是信息系统的创业,很多时候一个抽象的信息系统必然需要实施,甚至需要对甲方业务流程等各方面的咨询实施培训(见 SAP)。
往往中国的软件创业者又无法输出相应的管理学和流程梳理等最佳实践,为了通过项目形式完成交易,最终一个客户被满足了。
但积累的并不是产品,而是一个客户案例,一个行业案例,然后找下一个客户进行定制,最后成功的和自己的前辈们一样,成了某个基础产品的集成商和交付商。
销售驱动会让企业目光短浅
4
政府的羊毛最好撸
政府信息化数字化也进展了非常多的年头,中国各个地方,大大小小的软件公司,有很多都是政府信息化工程的施工队。
这也是中国软件公司非常庞大的一个群体,他们往往又都是重要的集成商。
随着自主可控的概念兴起,一些全国性的“信创软件公司“和这些地方上的软件公司沆瀣一气,打着旗 撸政府相关的羊毛。
这一类的软件公司本质上的动力不是做一个好软件,而是如何做一个满足政策需求的软件。
在这种出发点下,各地政府要满足中央的自主可控的目标,由此形成的产业链很难说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有什么帮助。
类似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些厂家仅仅为了获取国家补贴的所谓新能源车,什么质量大家都心知肚明。
甲方外包化倾向下的中国软件
6
互联 公司的技术妄念
中国貌似还有一个全村的希望:互联 公司。
在大众的眼里,互联 公司技术实力强,人员素质高,互联 公司中的工程师也经常发布很多技术观点,甚至大有中国软件技术引领者的味道。
然后现实却非常的残酷,中国互联 公司的本质业务并不是软件,是电商,是 交,是媒体,是买菜,但并不包含软件。
软件技术只是互联 公司通过互联 实现自己业务的手段而已,本质还是信息系统。
大部分互联 公司所谓的技术,只不过是在国外的开源软件基础上实现一系列的封装,一系列的优化,美其名曰就是技术实力了,但本质上只是白剽了国外开源软件。
本质上还是系统集成开发而已,唯一区别可能是面向自己公司的业务,不是外包身份。
中国的互联 公司也产生了一些优秀的软件,但都是把这部分业务变成了独立的软件公司,如云计算,才有可能有发展的价值。
简而言之,互联 公司的一些技术只不过是吃饭的手段,而软件公司本身开发产品是身家性命,岂可同日而语。
所以互联 公司所谓的自研都不过是技术团队妄念,对核心业务毫无帮助的事情,无论公司还是个人发展都没有任何意义。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Java技能树首页概览91536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