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全球众多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在中国,制造业是受波及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不过,在2009年我们也看到一些令人欣喜的现象:四川腾中重工收购美国通用旗下悍马,中国石油成功入股新加坡石油,苏宁收购日本家电零售连锁LAOX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海尔集团或重启并购GE家电资产;从这些现象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正在加快向国家发达经济体转型的步伐。
创新经济的发展状况是每个国家阶段性的特征之一。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正处于将危机转化为机遇的关键时刻,而创新经济的发展程度已成为此时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瓶颈之一。
在分析国家经济体与创新经济发展时,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项分析 告指出,每个国家经济体都会经历创新经济发展的5个阶段,分别是:产品出口、技术产品出口、购买知识产权而入超、创新和知识产权大量投入,创新经济出超。在国家经济体转型的过程中,从发展中国家经济体转变为发达国家经济体一个重要的拐点指标就是看这个国家的知识产权是出超还是入超。
创新经济的核心在于运用知识创造来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创造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这里我们以创新经济的代表—-软件产业为例,来诠释中国创新经济体的现状。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软件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印度整个软件市场的规模要比中国大得多,但印度的创新能力要落后很多,他们还局限在编程设计领域的集中制造阶段。而中国的环境大有不同。近年来,为了突破影响中国未来经济长远发展的知识产权瓶颈,倡导和支持自主创新成为中国政府在软件产业扶植方面的主要部分。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专项资金来支持技术创新活动,比如“863计划”和“973计划”这样国家级的科技计划。中央政府对科技资源的巨额投入,对于一个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面对这种鼓励自主创新的宏观环境,我们现在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实现为创新而投入的大量研发以及知识产权真正能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如果从政府的角度来引领创新的方向、创新投入的管理,并将创新产业化,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环境,这些措施无疑将加快创新产业的步伐。
- 引领创新经济的方向
国家应牵头组织和支持这些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创新,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以3G产业为例,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其中,批准中国移动增加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的3G牌照(TD-SCDMA是我国拥有自主产权的3G技术标准);中国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TD-SCDMA标准,该标准对于中国来说,可以说是在信息技术上的一个转折点。对3G标准的把控无疑使得中国获得了角逐下一代世界电信产业的3G世界化的入场券。中国对3G标准的把控就是方向指引的一个有效例子。
- 创新投入管理,以促进创新经济
如果说创新方向的引领需要国家政策的导向的话,创新的投入便是从资金层面来促进创新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科技计划资金投入方面,目前的对象集中在国有科研院所和大学,如果能有规划的逐渐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甚至包括外资企业在华研发机构等适当倾斜,研发费用投入的效率方面应该会有大的提升。这样的倾斜可以使得国有科研院所和大学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沉淀积累,结合企业在应用领域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化推进方面的优势互补,以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共赢。
所以,推动支持创新的资金投入以及与资金投入配套的其他支撑体系以适应中国软件产业自身的特点,将能推动中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 将创新科技转化为创新经济
我们希望创新科技、技术研发最后能转化为产业经济,这个过程也就是知识产业化的过程。在这方面政府可以在应用软件领域将专项资金支持适当向企业倾斜。在基础研究领域,未来可以继续以大学和国有科研院所等学院派为主,而在应用软件研究领域,应真正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让大企业成为创新活动的主导。
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建立良好的转化体系和支持系统,帮助创新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这种做法除了让企业更易于实现产业化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得到资助的企业,通过产业化获得的回 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并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其他竞争性企业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从而推动整个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说的中国应该把软件产业当成一个需要扶植的产业并不代表政府要跳进去带头做软件创新,而是要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很好的开放式的创新环境。同时还需要从法律层面,以及从各种政策奖励和教育系统化的配套来支持,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和优胜劣汰的格局。
- 开放的协同创新环境
创新是一个群体的力量,需要有一个开放的系统既能够支持内部创新,又能够去利用外部的创新。软件把各种内部的创新和外部的创新很好的集成在一起,这就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创新环境。
另外,创新不可能是大跃进式的,要采取脚踏实地的做法,一步一步地实现创新成功。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崛起和中国的大企业逐渐完成最初的资本积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具备进行研发投入的实力。结合对全球优秀的创新经济推动的理解和相关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从政府指引角度出发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系统,通过有效的创新流程的管理,快速转化成市场创新,从而推动中国创新经济的发展。
相关资源:国家软件开发标准(doc文档)_软件开发标准-专业指导文档类资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