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讲了两期的软测,理论加元素定位,其中元素定位尤为重要。不熟练就不能准确的定位到自己想要定位的元素,所以前一期的练习还请各位多多练习,给到了项目地址可别浪费啊。
最后废话再多一句,博主微信qing_an_an。水军一枚。欢迎骚扰。加的人好少啊。
目录
强制等待
隐式等待
显示等待
until使用思路:
until_not
Expected_conditions使用思路
Chrome无头模式设置
Firefox无头模式设置
窗口设置
多窗口切换
切换iframe操作
弹框处理
强制等待
最简单的一种办法就是强制等待sleep(X),顾名思义说的就是你必须原地等待满足我设定的时间,否则不准进入下一步。
使用方法:time.sleep(X),等待X秒后,进行下一步操作。在python中,是基于time模块的sleep方法来实现。
看看他的优缺点:
缺点:
1. 不能准确把握需要等待的时间(有时操作还未完成,等待就结束了,导致 错;有时操作已经 完成了,但等待时间还没有到,浪费时间)
2. 如果在用例中大量使用,会浪费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影响测试用例的执行效率。
优点:
1. 使用简单,可以在调试时使用。
这里举一个最简单例子,打开百度搜索,等待三秒,自动关闭。
注意:我这里是导入了时间模块中的sleep方法,如果你不这样导入也可以直接import time,但是写的时候就必须写成time.sleep(3)了。
隐式等待
其设置了一个最长等待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内 页元素加载完成,则执行下一步,否则一直等到时间结束,然后执行下一步操作。
使用方法:implicitly_wait(X),在X时间内,页面加载完成,进行下一步操作。
看看优缺点:
缺点:
1. 使用隐式等待,程序会一直等待整个页面加载完成,才会执行下一步操作;但有时候页面想 要的元素早已经加载完成了,但是因为 页上个别元素还没有加载完成,仍要等到页面全部 完成才能执行下一步。
2. 在等待时间内页面没有加载完成,时间一到也会进入下一步操作;这种情况可能出现要定位的元素没有出现,从而 元素无法找到的错误。
优点:
1. 隐性等待对整个driver的周期都起作用,每一次操作都会调用隐式等待,所以只要设置一次即可
注意:隐式等待不建议写在自己的模块中,调试的时候用用就好。这里隐式等待作用全局,所以写在 页后就好。当然也可以不写在这,看个人兴趣。
显示等待
显示等待,对指定元素进行等待的一种等待方式。通过设置最大等待时间,检查频率对页面的元素来进行等待,一旦找到元素,则停止等待,进入后续步骤。
它主要的意思就是:程序每隔X秒看一眼,如果条件成立了,则执行下一步,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超过设置的最大时间,然后抛出TimeoutException异常。
缺点:
1. 使用相对比较复杂;
2. 和强制等待类似,每一行等待只执行一次,如果要进行多个元素的等待,则需要多次写入
优点:
1. 等待判断准确,不会浪费多余的等待时间,在用例中使用,可以提高执行效率。
导包:from selenium.webdriver.support.wait import WebDriverWait
WebDriverWait(driver, timeout, poll_frequency=0.5, ignored_exceptions=None)
driver:浏览器驱动
timeout:最大等待时间
poll_frequency:检测的间隔时间,默认0.5
signored_exceptions:超时后的异常信息,默认抛出NoSuchElementException
显示等待通常与until,expected_conditions结合一起使用,让我们继续看下面:
until使用思路:
含义:直到条件成立返回为真,等待结束。如果超时,抛出TimeoutException,将message传入异常。
until(self, method, message= ”)参数:
1. method:在等待期间,每隔一段时间调用这个传入的方法,直到返回值不是False,一般使用lambda匿名函数
2. message:提示信息,出现异常时会将这个信息输出在控制台
注意:显示等待虽然现在用起来很麻烦,但是当你需要判断大量元素的时候,使用元素封装之后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这里我做了一个显示等待判断,判断元素’kw’是否存在页面中,并打印它的结果,结果为True或False,True就会执行点击操作,否则等待10S(每隔0.5秒检查一次,因为是默认的所以就没写了),抛出异常。
这里的lambda是一个表达式,也叫匿名函数,有点像def,但是它使用起来比较简单,这里只需要记住即可。
until_not
含义:与until相反,until是当某元素出现或什么条件成立则继续执行,until_not是当某元素消失或什么条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
补充:lambda四种常用用法
1、将lambda函数赋值给一个变量,通过这个变量间接调用该lambda函数。
2、将lambda函数赋值给其他函数,从而将其他函数用该lambda函数替换。
3、将lambda函数作为其他函数的返回值,返回给调用者。
4、将lambda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给其他函数
上述除了display用法还有两种用法:
ele.is_displayed():判断某个元素是否显示页面上
ele.is_selected():判断某个元素是否被选中
Expected_conditions使用思路
expected_conditions是Selenium的一个模块,主要用于对页面元素的加载进行判断,包括元素是否 存在,可点击等等。
Expected Conditions的使用场景一版有两种:
1. 直接在断言中使用
2. 与WebDriverWait配合使用,显示等待页面上元素出现或者消失。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使用expected_conditions模块时都会对其进行重命名,通过as关键字对其重命名为EC,所以也叫EC模块。
导包:from selenium.webdriver.support import expected_conditions as EC
1. title_is(title)
title_is(title)判断 页title是否是特定文本(英文区分大小写),若完全相同则返回True,否则 返回False。
2. title_contains(title)
title_contains(title)判断 页title是否包含特定文本(英文区分大小写),若包含则返回True, 不包含返回False。
3. presence_of_element_located(locator)判断一个元素存在于页面DOM树中,存在则返回元素本身,不存在则 错。
参数locator:定位器是一个数据类型元组
(“元素定位方式” , “方式对应的值”)
(“id” , “id属性值”) 或者(By.ID, ‘id属性值’)
4. presence_of_all_elements_located(locator)判断定位的元素范围内,至少有一个元素存在于页面当中,存在则 以list形式返回元素本身,不存在则 错。
这里我加了一个点,就是visibility_of_element_located(),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可见,这个方法也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除了上述所讲的这些用法,下面我列出了几种用法,自行借鉴哦,用法是类似的,看完上面的例子需要学会举一反三。
注意点:
设置隐式等待后,虽然针对的是全局,加上强制等待,依然可以起到强制等待作用。显示等待,只针对元素,所以隐式等待过程中只要检测到针对的元素,显示等待立即生效,否则等待对应的时间,并收到抛出的异常。
Chrome无头模式设置
1. 声明一个谷歌配置对象:opts = webdriver.ChromeOptions()
2. 设置无头模式
方式一:调用方法:set_headless()
方式二:设置headless属性值,True->无头模式,False->正常模式
方式三:添加参数方法:add_argument(‘-headless’) ,headless->无头模式,head->正常模式
3. 实例化浏览器对象是注入配置选项: driver = webdriver.Chrome(chrome_options = opts)
注意:方式一后续可能被抛弃,所以这里就不建议使用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