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浅谈如何开发一款App
-
- 1.一个好的idea
- 2.根据这个idea完善好具体的需求
- 3.分工合作
- 4.设计阶段
-
- ①UI设计
- ②接口设计
- ③架构设计
- 5.开发阶段
- 6.测试阶段
- 7.上线阶段
- 8.运维阶段
- 二、Java后端开发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 三、初探后端开发知识体系
-
- 其他大佬的建议
- 我的建议
-
- 1.Java基础阶段
- 2.初涉开发阶段
- 3.框架开发阶段
- 4.源码、原理阶段
- 5.架构设计阶段
- 四、如何自学Java
- 总结
前言
由于软件服务外包协会培训,此次培训由我们Java后端学习小组负责,特写一篇博文以作总结。
一、浅谈如何开发一款App
相信大家在选择IT这条路的时候,很期待的一件事情就是开发一款属于自己的App,包括我自己在内,但是无奈没有什么概念,这种想法往往就会扼杀在萌芽阶段。
所以这里我来讲一讲我们大学生如何来开发一款App。
1.一个好的idea
一个好的idea往往是一个App的起源,比如你现在看到的qq、微信、淘宝等有名的App,都是起源于一个小小的idea。
这个idea往往确定了你这个App的方向,决定了你这款App的发展趋势。
但是有一个好的idea是远远不够的,有多少项目是被扼杀于idea阶段;又有多少项目虽然有一个好的idea,但没有一个好的实施手段,终究走向失败。
所以一个好的idea只是你开发一个App的第一步。
2.根据这个idea完善好具体的需求
有了idea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个idea进行拓展,深挖需求并形成需求 告。
这里的需求是确切的、具体的,也就是说不该出现那种乍一看不知道怎么去实现的需求。
这个阶段其实是非常耗时的,因为你要从一个idea转变成具体的需求 告,尤其是这个idea并不完善时,这个任务难度也会增大。
3.分工合作
作为大学生团队,想要开发出一个初代App,你必须要以下人员配置:
美工、前端、后端。
这个配置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如果前端会干美工的活,那也可以不用美工。
PS:我还是建议有美工的配置,毕竟人家专业嘛。
说完人员配置,再说说分工,一般开发一个App也有以下步骤,分工如下: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接口演示,其实接口设计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制定前后端交互规范等等…
③架构设计
为什么别人淘宝能抗住双十一那上亿的并发量,为什么我们的App稍微来个两三百的流量冲击服务器就直接宕机了呢。
这背后就是架构的力量,为什么人家淘宝能抗住那么高的流量冲击是因为人家背后的系统设计是极其复杂的,并不是我们这种简单的单体垂直架构能比的。
但这并不是说架构设计一定要越复杂越好,如果一个只有几十流量的App你却要把它设计成能抗住上万并发的分布式系统,这只能说明你有钱有时间。
一个好的架构设计应该是根据App自身的情况来进行设计,千万不要过度设计,一个能抗住上万并发的系统肯定比我们平时随便编写的系统要好,但是这是以系统复杂度和高昂的维护成本为代价的。
8.运维阶段
到此已经开发出了一个初代App,此时进入运维阶段,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反馈和实际运行的情况来进行修改、调整,但App开发之路到此并未结束,根据后期业务和用户量变化,当初设计的东西都可能会发生改变,这就会促使App开始迭代,促使架构升级更新…
这个是b站up主CodeSheep推荐的学习路线,其中包括了很多学科基础知识,像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 络,操作系统等等,这些东西看似对于我们开发而言收效没有直接学专门的技术来的快,但是这些知识会为我们未来打基础,我们能走的多远在于这些根基是否牢固。
但是上面有些技术并不是全都要学,比如统一方面的技术只需学其一即可。
下面给出培训班的学习路线:
至于我为什么不去讲那些具体的知识点呢,这我是有考量的,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不了多少知识点,而且效果不一定好;其次,初学者如果直接从具体知识点入手,就像我们打开一个项目直接去看源码一样,很容易迷失在其中,渐渐失去学习的方向和兴趣。所以我此次培训采用自顶而下的讲解思路,先从宏观讲App开发,激起大家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再慢慢往下讲解Java后端开发,给大家一个方向上的指导,再教大家如何去自学Java,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最后再开始实验室传统——手把手教讲解安装jdk,idea以及配置环境的步骤以及原因。
其实培训时不止讲了这些,还有环境配置和答疑环节没有写到,但我觉得那些没有必要记录,再加上我时间有限,所以未过多记录。
最后,祝大家都能以梦为马,不负青春韶华。为着目标,努力前进吧!
PS:该培训已录屏,具体地址:浙江师范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协会20学年第二次技术培训——Java后端技术培训
微信推文:第二次培训——Java后端技术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Java技能树首页概览92454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