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软件测试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摘要
互联 金融在银行业飞速发展,软件产业规模逐步完善起来并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在银行业中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软件在越来越多业务场景中提供支持,软件质量、产品体验在用户的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重,用户对软件的质量有了较高的期望,软件测试作为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在项目管理过工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x银行近年来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和产品种类,加快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产品质量,但是作为质量保证手段的软件测试却不能满足业务发展和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因此,xx银行软件测试项目管理需要进行优化。
论文首先阐述项目管理理论知识,并根据相关理论展开对xx银行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和全面的分析,对当前存在的需求频繁变更、测试支持不足、部门间沟通协作不畅、软件缺陷多、形成知识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梳理,并深入分析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测试重视程度不足、测试项目管理尚不完善、客户注重软件质量和使用体验,从而得出分析结论:xx银行软件测试项目管理存在不足,需要进行优化,
最后对xx银行软件测试项目管理进行实施,为了在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提出了系统的保障措施,对xx银行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其他同业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软件测试;项目管理;xx银行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in banking industry, the scale of software industry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and rapidly increased,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banking industry. As software provides support in more and more business scenarios, software quality and product experienc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users’ hearts. In recent years, the Bank of Shanghai has been innovating its business model and product types,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triv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ans of quality assurance Part testing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Therefore, the software test project management of Shanghai Bank needs to be optimized.
First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software test project management, and makes a thorough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ftware test project management of Shanghai Bank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theories. It also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frequent changes of requirements, insufficient test support, poor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departments, many software defects and imperfect mechanism of forming knowledge bas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above problems are: insufficient test attention, imperfect test project management, customer attention to software quality and experience, and concludes that the software test project management of Shanghai Bank is insufficient and needs to be excellent Change,
Finally,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the systematic safeguard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Bank. It also provides some guidance and experience for other peers.
Keywords: Software Testing; Project Management; Bank of Shanghai

目录
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2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2
2相关理论 4
2.1 项目管理的定义 4
2.2 项目管理的方法 5
3 xx银行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6
3.1 xx银行概况 6
3.2 xx银行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现状 6
3.2.1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和测试需求管理 6
3.2.2软件测试组织架构和支持人员配置 6
3.2.3软件测试资源使用情况 7
4 xx银行软件测试项目管理问题 8
4.1 需求频繁变更 8
4.2 测试支持不足 8
4.3 软件质量和使用体验不高 9
5xx银行软件测试项目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10
5.1 测试需求不明确 10
5.2 测试项目管理和支持人员未招聘到位 10
5.3 软件缺陷多 10
6xx银行软件测试项目管理优化方案 12
6.1 软件测试需求管理改进 12
6.2 扩大软件测试支持人员规模 12
6.3加强软件测试项目的漏洞补救和质量提升 13
7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4

2相关理论
2.1 项目管理的定义
项目管理具体指管理者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技术、方法等在项目固定资源的的限制条件下,实现整个项目工作的预期要求。也就是说该项目从投资开始到评价结束中间的组织管理、协调配合、监督控制等环节都由管理者统一负责。
(一)项目范围管理
具体指通过对项目整体工作的范围判定、范围规划以及范围调整等完成项目的整体要求和目标。
(二)项目时间管理
具体指管理者对项目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的划分,然后根据不同工作的性质规定其工作效率,工作次序,工作时间等来保证在项目在期限内完成。
(三)项目成本管理
具体指通过管理者对于项目整体资源的分配,成本控制、资金预算等管理行为使项目的整体工作能够在有限的资金预算内完成。
(四)项目质量管理
具体指通过管理者对工作质量的规划、监督、保证等管理行为从而使项目的质量达到业主规定的要求。
(五)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管理者对项目工作中的人力资源进行整体规划、部门建设、人员配置等管理行为确保与项目内容有关的人际关系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更有效率的发挥项目人员的潜能和作用。
(六)项目沟通管理
具体指管理者对项目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交流沟通、提供 告等管理行为从而使项目的信息交流保持通畅且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处理。
(七)项目风险管理
管理者对项目在具体实施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做出预测、识别、并做出有效的决策和制定方案。
(八)项目采购管理
具体指管理者针对项目的采购工作进行制定计划、征购工作等管理行为从而保证在项目的建设工作中能够得到最为合理的各种资源。
(九)项目集成管理
具体指管理者针对项目的统筹安排进行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以及计划的改动等管理行为从而保证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在全局角度上实现对项目的控制。
2.2 项目管理的方法
在对项目进行管理时按照其目标、量性、专业性质三种不同角度对管理方法进行详细划分。从目标来看具体分为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现场五个部分;从量性来看具体分为定性、定量、以及二者结合分析三个部分;从专业性质来看具体分为行政、经济、技术、法律四部分。

3 xx银行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第3章的内容至少要增加到有3页以上
3.1 xx银行概况
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银行”)成立于xxxx年xx月xx日,总行位于中国上海市,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码xxxxxx。
xx银行以“精品银行”为战略愿景,以“精诚至上,信义立行”为核心价值观,近年来通过推进专业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着力在中小企业、财富管理和养老金融、金融市场、跨境金融、在线金融等领域培育和塑造经营特色,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xx银行在上海、北京、深圳、天津、成都、宁波、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绍兴、南通、常州、盐城等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和中西部重点城市的布局框架;发起设立四家村镇银行、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设立xx银行(香港)有限公司,获准筹建消费金融公司,并与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500多家境内外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建立了代理行关系。
成立以来xx银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末,总资产17553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10%。在英国《银行家》2017年公布的“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中,按一级资本和总资产计算,xx银行分别位列全球银行业第85位和89位;多次被《亚洲银行家》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城市零售银行”。
3.2 xx银行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现状
3.2.1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和测试需求管理
xx银行测试人员通过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需求的分析,组织安排进行测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需求拆分、测试范围梳理与确定、测试方案的编写,业务参与需求的评审工作,并负责对评审通过的需求的最终确认。但这对测试项目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要求十分高,需求规格说明书理应与实际需求完全一致,但实际是,需求的变化导致后期实现的项目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明确的需求范围差距较大,导致测试人员前期投入的需求分析以及编写测试案例工作并不能满足后期测试阶段的准备工作,在测试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进度成本、质量上均造成影响。
3.2.2软件测试组织架构和支持人员配置
xx银行信息科技部门设置运维管理中心、产品开发中心、互联 应用开发中心、管理应用开发中心、渠道创新中心,测试管理属于管理应用开发中心,与每个开发中心平行,没有设置独立的测试中心,在管理应用中心包含了测试管理和配置管理,缺失质量保证组,测试产品的质量取决于测试人员的功能能力,没有正式的监督管理机构,属于自我监督的模式。
xx银行开发人员总数与测试组人员总数之比:5:1,发达国家开发与测试人员相当,微软更是达到了接近两倍,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比例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悬殊,IT行业测试人才结构失衡,人才缺口巨大,制约着软件整体质量的健康发展,加重了开发成本,大力规范xx银行测试管理体系,促进软件健康发展成为现阶段既需要解决的问题。
3.2.3软件测试资源使用情况
软件测试管理资源分为软硬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领导关注和重视程度上等各方面的支持。
软件测试过程中需要的软硬件资源有测试软件、应用、系统、管理系统、服务器、数据库、 络以及其他测试项目中测试终端。但是随着xx银行业务规模的壮大,信息系统的开发规模也快速扩大,庞大的测试需求与有效的测试资源形成巨大差距,目前,xx银行在资源局限的情况下,仅建立了一部分重要测试环境用于支持系统测试,对于系统测试需求在资源饱和度和灵活性上受到局限。另外,因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服务器数量和配置相差悬殊,经常受到服务器硬件资源的限制,不能进行充分的指标测试,分析不到测试软件的各项指标峰值,达不到有效的性能测试。

4 xx银行软件测试项目管理问题
第4章的内容必须增加到至少有三页以上
4.1 需求频繁变更
业务需求是软件开发阶段的一个入口准则,详细、明确、完善的需求有利于软件周期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因此,明确详细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质量或产品的质量。需求是由业务人员通过对软件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来完成编写,更加注重业务流程,对需求其他环节描述简单或者不完整。有可能在对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不充分的情况下编写的需求不明确。在需求阶段,不明确的需求或者缺乏管理的需求会影响开发阶段、测试阶段无法进行详细设计,最终也会偏离实际的需求。不明确的需求进行需求的频繁变更,使得开发设计工、开发以及测试工作多次反工,给项目带来的巨大工作量,不仅导致开发成本增大,项目延期,而大多数情况下为了使项目不延期压缩项目中测试阶段时间,测试不充分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业务需求不清晰、不明确,与需求规格书相比出入较大,开发人员反工修改代码,更加影响原本已测试完成案例的测试效果;在有限的测试时间内,测试人员案例多次根据需求更改,测试时间被浪费,测试周期被严重压缩,测试覆盖面不全,测试效果大大折扣,测试质量难以保证。
4.2 测试支持不足
软件质量是领导关注和重视点之一,但领导更多关注在测试结果上,对于测试过程中软硬件资源局限性,以及现有情况下业务测试人员和技术测试人员分别对各自的测试结果负责,在进行测试考核时,无法统一进行考核。测试人员与需求任务相比,人员也投入较少,因此,整体来看测试过程中支持力度相对较弱。
测试覆盖率是对测试完是否充分的评测,是测试完成程度的关键指标。xx银行测试覆盖率由于测试条件有限,在以下几个方面测试不充分:
1、测试与生产环境区别较大。测试环境服务器资源较低,与实际生产环境相比机器类型、操作系统、系统版本、存储、内存等方面有很大差异,没有一套和生产环境接近的测试环境,在这样的测试环境测试有可能会导致测试的不准确,测试风险比较高。
2、 络连通性测试不足。在 络连通性来说,测试设备如pos,ATM,移动设备,读卡器等版本型 单一,外部 络环境不切换,不能确定是否能够顺利建设通讯通道并正常传输信息 ,测试人员较少,测试任务重,性能测试在参数配置不高的测试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相差甚远,无自动化测试平台,不能进行大数据相关测试。
3、系统连通性测试不足。银行内部信息系统的不断建设,大部分重要业务的应用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相互交互,在大多数情况下,系统在开发和测试阶段不一定所有的系统都能够支持进行交互,银行应用系统业务多种多样,通讯协议、 文类型、版本迭代更是数量众多,每种情况都通过人工编写脚本或者挡板,会使得测试效率低下,测试成果质量不过关,因为环境的局限,对场景测试不能达到生产的真是各种测试场景,测试覆盖率不足,测试不能有效测试出业务流程和缺陷。银行与第三方系统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但第三方环境外部环境由于各种制约,达不到系统连通性测试,目前开发或者测试阶段只能通过挡板模拟验证,测试资源不完善,没有搭建xx银行统一仿真环境,不能确保开发的正常联调测和测试全面详细的进行,有系统投产风险,或者生产环境直接进行验证,在生产环境直接操作修改,版本频繁变更,对系统稳定性较大。
4、兼容性测试不足。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般会在特定的平台上研发,但实际在发布投产过程中可能会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 络、不同的应用软件上运行,兼容性是为了确保在不同环境下运行的测试。在软件测试方面来看,测试的产品与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与其他交互的软件的兼容,例如:一款 SUSE Linux 系统下的软件,能够在 SUSE Linux 下不同版本上运行,能否在不同版本其他应用服务下相互交互等等。软件运行需要硬件资源的支撑,在不同硬件配置也是不同,例如:同一款移动 APP,在不同厂家的移动设备下能否正常使用。
从项目测试实施来看,软硬件环境复杂多样,对象和内容保罗万象,影响因素众多,测试成本高昂,负责的测试准备时间更是占据测试总时间的30%以上,是兼容性测试的主要困难之一。
4.3 软件质量和使用体验不高
现阶段客户认可的是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客户体验的软件产品,随着金融行业的竞争者剧烈增加,良好的产品质量和体验才能够成为银行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才能持续的保持自身的竞争力,确保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相对提供比金融公司灵活、高效而便捷的客户体验,传统银行软件产品质量不高,业务流程繁杂,导致客户体验差,大量银行客户很容易被互联 金融公司吸引,造成客户的流失。

5xx银行软件测试项目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第5章的内容至少还要增加到有3页以上
5.1 测试需求不明确
xx银行在测试初级阶段,测试管理体系刚刚建立,过程管理不够完善。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开发人员对测试人员工作认可性低,测试人员在开发人员提交的测试版本进行提测需求的测试,测试过程中出现测试版本不完整,测试缺陷多,影响正常测试。在此情况下,对开发人员提测申请之前没有建立约束,没有对开发人员测试版本给出测试版本准入条件,没有规定开发人员必须自测功能通过单元测试才能提交测试进行系统测试。
5.2 测试项目管理和支持人员未招聘到位
测试管理过程落实不到位,现存的测试管理体系为测试过程提供了一个测试规范,在实际情况中,测试过程依旧按照经验和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未与日常测试工作相结合,没有体系落实在具体的测试工作中,发挥不到测试管理体系的作用。
测试管理过程缺少监督和考核,xx银行现有测试管理人员与测试人员比例:1:15,由于测试管理人员投入少,对测试人员测试过程缺乏监督,对测试过程执行不到位,测试过程出现问题,由于对测试人员也没有形成考核机制,由此,对测试人员执行力度不足,激励作用不强,测试人员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够发觉更深层次的缺陷。
5.3 软件缺陷多
目前,在测试阶段发现很多软件的缺陷,特别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缺陷,由于开发人员在开发阶段不对代码进行审查工作,甚至在提交测试之前不对代码进行冒烟测试,很多的缺陷都暴露在测试阶段以后,但是往往越早发现缺陷,成本代价越低,越晚发现缺陷,成本代码越高。而且,测试阶段发现很多版本缺陷,不能进行正常测试,重新更新测试版本,影响项目进度,影响开发质量,增加项目的成本。另一方面,缺陷管理没有缺陷管理工具,对缺陷完整的生命周期以及缺陷的详细信息和流程无法进行管理,而是通过测试人员在每一个测试需求中手动记录测试缺陷,在进行缺陷统一汇总整理时,依靠手动查询所有测试系统统计缺陷情况。开发人员不习惯于自己查看系统缺陷,需要测试人员口头沟通缺陷,关于缺陷沟通成本大。从而,在缺陷登记和修复登记上面完全依靠测试人员跟进状态,手动进行整理,测试人员对于挂起缺陷跟踪推进不便利,对后续验证缺陷过程中,容易遗漏已发现的缺陷,导致软件缺陷多,交付质量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多关注的项目进度,对项目质量关注较少,为了如期完成项目,对项目质量管理把控力度不足,少数部分关注到项目质量的重要性,但更多精力投入在开发质量,没有注重技术质量以及其他文档的编写,系统测试不足,项目完成之后用户发现很多缺陷,影响客户体验。

6xx银行软件测试项目管理优化方案
第六章的内容至少要增加到有3页以上
6.1 软件测试需求管理改进
在传统的制造业里,人们比较容易理解,如果不清晰的需求会对造成原材料的浪费,但是由于软件产品的无形,这个问题经常被忽略,其实软件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断变更的需求造成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进度成本等的损失。只有在前期重视需求的质量,才会为后续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测试阶段要求测试人员严格按照测试的流程开展测试工作,明确测试对象、目标,从用户角度深层次挖掘软件缺陷,这一阶段也是软件产品缺陷被发现的重要阶段,从而更有效改进软件的质量。缺陷管理是测试过程一项重要的工作,测试人员根据缺陷优先级排列,规划后续的相应版本,逐步实现软件的稳定和质量的提升,通过缺陷数据和缺陷的质量也可以作为衡量测试人员绩效的一项指标。
在项目实施阶段,开发人员某些功能尚未完成、或开发遗漏个别需求,测试人员在测试过程中存在同样的问题,由于需求跟踪不到位,严重会引起项目时间、成本大的影响。因此跟踪需求十分重要,通过需求跟踪记录表,做到需求的一对一对应管理。对需求变更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按照需求变更的流程进行规范管理,业务部门提出需求变更申请,邀请相关干系人会议评审,评审完成的变更需求,进行书面化文档的留存和传阅,重点包括需求变更申请、变更需求内容的详细描述、变更之后造成各项变化的分析与说明,并正式启动变更流程启动变更,并同步进行需求调整测试计划、测试资源、测试策略等相关活动,充分保证相关人员知晓变更信息,进行工作的重新安排或调整。进行软件测试需求管理改进,必须规范xx银行软件测试项目管理过程,完善xx银行软件测试项目管理体系。
6.2 扩大软件测试支持人员规模
根据xx银行实际测试系统的现状,增加软件测试人员数量,行内人员通过应届或 会招聘补充,外包的人员通过招标形式,补充系统测试人员。在不同系统中设置不同的测试人员的数量、结合技能水平和项目经验等各种条件,实现测试人员的结构优化。为了更好的管理外包测试人员,发布专门的外包人员管理办法,对外包测试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价,完成对外包人员的考核、工作量以及测试工作管理。形成持续不断的测试培训工作,相互沟通、分享关于测试方法、技术、性能、人工智能以及自动化测试内容的知识,共同学习,掌握新的测试方法和技巧,提升测试技术水平。
对测试人员实现动态分配管理,实现测试人员对重要系统的 AB 角管理模式,随着实际工作中测试任务的变化,动态调整测试人员工作任务,优先安排满足紧急任务的测试,实现其他测试任务的正常进度测试,对测试人员动态分配做好管理,实现对测试人员从资源池到测试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配。
6.3加强软件测试项目的漏洞补救和质量提升
软件测试管理改进和优化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软件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除了对软件测试优化前后测试发现的缺陷数据和缺陷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xx银行软件测试缺陷率统计和分析,2019年测试优化实施前测试缺陷数目多,2020年上半年测试优化实施后测试缺陷相对较少,可以看出,2020年上半年缺陷率明显少于2019年上半年,经过测试管理优化之后,xx银行软件测试缺陷率降低,显著帮助企业改善产品质量,用户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巴德(Budd,C.I.),巴德(Budd,C.S.).挣值项目管理实践指南[M].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2008:76-134.
[2]施塔布.项目管理:流程、方法与经济学[M].丁慧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07:73-94.
[3]Itzhak W irh, Douglas E Tryloff. Preliminary Comparison of Six Efforts to Document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5(2):109-118.
[4]Pinto.JK, Prescott.JE. Variations in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ver the stages in the project life cycle[J].Journal ofManagement,1988(1): 5-l8.
[5]Baccarini, David. The logical flamework method for defining project success[J]. 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 1999 (4): 25-32.
[6]Robert J. Graham, Randall L. Englund.创建项目管理环境——管理项目管理的探索[M].聂刚,刘丽香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2005(3):153-216.
[7]Kuehn,U.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控制[M].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2008:47-62.
[8]Mats Engwalla, Anna Jerbrantb.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syndrome: the prime challenge of
multi-project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 anagement, 2003:403-409.
[9]Suvi Elonen, Karlos A. Artto. Problems in managing internal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multi-project environments[J].International Jounr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3:395-402.
[10]张洁.EVM挣得值原理在工程项目费用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与总承包,2009(2):24-30.
[11]何晓明.软件项目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125.
[12]陈炜煜,杨婧.项目时间管理理论与探究[J].特区经济,2013(2):221-222
[13]赖一飞.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J].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2007:4-18.
[14]徐绪松,曹平.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比较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4(4):83-87.
[15]徐绪松,曹平,龙虎.基于知识管理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J].管理世界,2005(7):
146-148.
[16]尹贻林,朱骏文,高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70.
[17]尹贻林,朱俊文.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8):103-105.
[18]陈少铃,闫姝.驻外国际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2):35-38.
[19]蔡函.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诌议[J].发展研究,2003(11):67-68.
[20]杨飞雪,李公祥.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7(3):20-24.
[21]徐国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领域比较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11):66-67.
[22]杨毅,易香平,大型风电就地制造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2(8):68-69.
[23]李娜,沈杰.承包商的项目范围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1):25-29.
[24]何红渠,李庭春.系统集成项目范围管理分析[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 ,2005(3):29-31.
[25]徐勇.项目范围管理在制造业EAM项目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08(12):56-60.
[26]吕平.推行项目信息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J].经济师,2009(5):233-234.
[27]钟登华,崔博,蔡绍宽.面向EPC总承包商的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信息集成管理[J].水力发电学 ,2010(1):114-119.
[28]周建中,曾致远,罗志猛,郭佳,蔡一,彭杉,王赢.联合研究基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J].水电能源科学,2010(1):1-5.
[29]何琪,计算机 络技术在项目信息管理中的运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3):41-42.
[30]张宇波,张丽萍,成丽君.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应用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 (自然科学版),2009(4):361-364.
[31]周小桥.运用质量功能展开(QFD)确定项目的质量要求[J].项目管理技术,2004(3):23-26.
[32]杨弘宇,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应用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1):107-109.
[33]刘宏,全凌云.项目质量管理[J].电子质量,2008(10):54-56.
[34]吕维锋.项目设计阶段的全面质量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09(4):61-64.
[35]李跃宇,徐玖平.项目时间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2008:12-74.
[36]张健峰.挣值法在IT项目中的适用性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05(3):125-127.
[37]李明彦.浅析“四大控制”原理在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设计管理,2009(4):15-17.
[38]王讳望,杜纲,齐庆祝.项目群管理模式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 ,2004(3):1-3.
[39]程铁信,霍吉栋,刘源张.项目管理发展评述[J].管理评论,2004(16):12-14.
[40]李文.企业多项目分级管理:天士力的实践与创新[C],第二届中国项目管理国际会议,2004:407-415.
[41]祖似杰,庄卫民.企业项目管理中的企业文化田[J].管理工程学 ,2005(增):270-272.
[42]吴桂昌,刘书广,周学先.现代项目管理企业文化探索田[J].中国建设信息,2005(7):25-26.
[43]程大群,陈可.组织的项目管理文化[J].前沿,2004(2):31-35.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9月19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