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说自己是产品经理,但产品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还是有着很不一样的理解。3月初,我们带着求橙梦想班的同学去千岛湖啤酒游学,一路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不妨把千啤作为案例来和大家讨论一下。
首先介绍一下千岛湖啤酒,它最早是80年代为了解决千岛湖居民就业问题而办的国营工厂,三十多年过去了,它从数千家啤酒企业中脱颖而出,目前是国内十大啤酒品牌之一。
________
Part1,那个瓶子里装的液体,肯定是千啤的产品。
最基本的,我们能想到这个液体的生产流程。
比如,酿啤酒需要的原材料
一个又一个的生产车间
酿好之后装瓶,通过各种渠道到达消费者手中。
这里最核心产品的最核心要素——口味,经历了“苦,淡爽,有好味”三大步迭代。
在80后很小的时候,可能都听说过啤酒有一个外 叫“马尿”,是因为那会儿的啤酒都很苦,只有少数真正嗜酒的人喜欢喝。后来,很多淡爽啤酒出来了,更多的人愿意喝了,再往后,才有了各种口味,黑啤、白啤、果啤、冰爽、原浆等等。这三步,完整体现出一个市场从初创的早期用户(苦)到渐渐过度到主流用户(淡爽),再到开始细分(有好味)的规律。
________
Part2,我们可以把产品扩展到“包装”,相关的词是“用户界面”、“用户体验”、“品牌运营”。
当市场不饱和的时候,往往供不应求,这时候只要核心产品好,就“好酒不怕巷子深”,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好酒也要勤吆喝”,包装就变得重要起来。
这里面,包括整箱的外包装:从木条箱到塑料箱到纸箱,箱子从纯粹为了储存运输过渡到兼顾品牌营销功能。
整箱包装的变化
单瓶的瓶形,有越来越小的趋,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背后的原因,欢迎留言说说你的观点。
体现在品牌上,也在不断升级。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异业合作,比如餐饮、酒店、体育、娱乐……有点意思吧/span>
________
Part4,从做产品到做平台,再说两个例子。
OEM酿造平台,好比互联 企业,做大了以后就可以开放API。千啤可以把自己的酿酒能力开放给各种第三方。
感谢千啤董事长郑晓峰有趣的分享,“没有传统企业,只有传统的人”,只要有想法,各行各业都能做出花。

__________
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现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