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论坛巡礼
论坛名称:群智化软件测试技术和方法
时间: 2022年11月25日下午13:30-17:00
论坛简介:
在“将计算机互联”和“将物品互联”这两种基础角色之上,互联 正逐步展现出“智能互联”的崭新角色:大规模的松散人类个体,通过互联 进行显式或隐式的交互,在群体层次上表现出超越任一个体或传统组织的智能行为。如何有效地汇聚群体的智慧进行软件测试生产活动,已成为互联 环境下国家科技实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标志。群智化软件测试技术与方法聚焦解决互联 环境下面向软件测试的群体智能的形成、度量与调控的机理机制,意在建立互联 环境下以大规模群体协同、智力汇聚、信誉追踪、持续演化为基本特征的新型软件测试服务模式。
日程安排
Schedule
黄松
郝丹
北京大学教授,曾获得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CCF杰出会员、日本大川研究助成奖、全国NASAC-东软青年软件创新奖等。担任国际会议ASE 2021的PC Co-Chair,SPLC 2018的General Co-Chair和SPLC的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等,参与国际会议ISSTA 2019、ASE 2019、ASE 2020、ICSE 2022等组织委员会,国际会议ICSE 2018/ 2019、ASE 2018/2019,FSE 2020,ISSTA 2020/2021等程序委员会委员,以及国际期刊TSE、ESEM和STVR的Associate Editor。主要从事软件测试等方面的研究,累计在顶级学术会议期刊上发表代表性论文近40余篇,三次获得ACM SIGSOFT 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研究成果投入到航天、电力、税务、搜索等软件系统的测试过程。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房春荣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教师,南京大学-数兑联合研究中心主任,CCF容错专委委员。主要从事智能软件工程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骨干2项,省重点研发项目骨干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任AIST、AST等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 ASE、FSE、ISSRE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TSE、TOSEM等期刊审稿人。在软件工程顶级会议/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部分成果在华为、百度等知名企业应用。参编多项软件工程和工业APP相关国家标准。获CCF TCFTC 2021年软件测试青年创新奖,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
王青
中科院软件所二级研究员、副总工程师。长期从事软件过程、软件测试、质量保障、智能软件工程等研究工作。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和承担了十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重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国际软件与系统过程协会(ISSPA)理事会成员,国际期刊IST 和JSEP编委,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软件质量工程工作组(SAC/TC28/SC7/WG1)副组长。获国家及省部委科技进步奖8次,研究成果支持了航空航天、船舶、能源、交通等领域300余家企业的软件工程能力建设。相关研究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译/编著10本,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近年来6次荣获ACM/IEEE杰出论文奖。
告题目:
群体协作与数据智能双轮驱动的智慧众测
沈颖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软件工程研究所所长,上海工业数字化标准专委会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秘书长,CNAS、CMA评审员,软件工程造价评估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委评审专家。有20余年软件开发、软件测试、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相关工作经验;长期致力于软件质量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实践;参与软件测试规范、软件组合测试方法、边缘云能力成熟度模型、工业APP组件化封装通用要求、软件工程造价评估等国家标准及团体标准的研制工作;出版著作《软件测试与质量评价》;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中国设备监理协会设备监理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次;获得2021年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巾帼之星、2021年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荣誉。
告题目:
基于微服务的软件测试能力比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