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微信,他被封神,就连他的孤独,都被拎出来当做成功的典范。仿佛是孤独成就了微信,又成就了张小龙。
他本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又内向又执拗,是别人眼里脑子最不开窍的那个人。
这样一个“拧巴”的人,让人很难想象,他是怎样从互联 的腥风血雨中活下来,又一步步走上封神之路!
就像所有的故事一样,一切,都要有一个开始…
大学的他又闷,又爱睡懒觉。没课时能闷头睡到中午十二点,醒了就踢踏着拖鞋四处溜达。
喜欢下围棋,可是一句话也不说,一坐就是一下午;
喜欢打台球,可是整晚不说话,闷着头打光一盘盘球…
所有别人眼里的娱乐活动,都被张小龙的闷声闷气,给变成了一场场枯燥无味的对战。时间一长,就没人再愿意跟他玩。
C语言的出现,让张小龙一下子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不用和别人说话,只需挥舞着手臂敲下代码,一台电脑,就可以创造出自己的世界……
1994年张小龙硕士毕业,那时的大学生毕业还是包分配。25岁的张小龙被分到电信机关工作。这样的工作即使放在今天,仍是让人羡慕的铁饭碗。
可当张小龙仰望电信的高楼时,内心并没有涌起任何自豪,反而是无比的压抑与逼仄。窒息感从头顶笼罩下来……在这里,自己是不是也将跟着这幢楼一起老去/strong>
走!
去哪
他将目光转向了全国最热闹的广州。
1994年的珠三角,就是一个万花筒,连垃圾堆都冒着欢快的热气。一个个创富神话飘荡在全国的人民的脑海里。
张小龙头也不回的南下广州。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去,就是25年。
只是,在这个掉下个广告牌,砸死的都是富豪的广州,一穷二白的张小龙,只是nobody。
张小龙从来就不是个生意人,他只是搞技术。
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拥有强大创造能力的张小龙,为什么不像求伯君或者马化腾一样,自己创业,而总是为别人工作/p>
其实从周鸿祎和他的交往中,就能找到答案。
这俩人熟络到能一起买盗版碟时,周鸿祎开始跟张小龙说:“你要学会(Foxmail)加广告,要盈利。”
张小龙头一梗:“为什么非要这样有用户,有情怀…”
这样的争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次,每次都是张小龙以让人忧伤的“长时间的沉默”来结束。
马上30岁的张小龙,虽然脸上一副老烟枪的沧桑,心里却没有一点烟味。
没有广告,就不赚钱,不赚钱,就不能养活Foxmail和自己。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到了张小龙这里,却行不通了。
1998年的人民日 ,将张小龙描述成唐吉诃德式的悲壮:“这位在100多万台计算机屏幕上,留下大名的人,只是个悲剧人物……饿着肚子、挥洒冲动…”
手握百万人互联的软件,却穷得揭不开锅。那篇文章最后无限惆怅的说了一句:“可怜的孩子,你可别饿死了啊!”
在精于人情世故的人们眼里,他不过是“冲动”:情怀能当饭吃吗怀能养得起Foxmail吗/p>
优秀的产品,总会被看见。
2000年4月18日,31岁张小龙站在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顶峰。这一次,是1200万的身价、和博大互联 技术公司CFO的名衔。
此时距他毕业6年,距写出Foxmail仅仅3年,北京二环里的房价大概3000多一平。
人人面带笑容,庆祝博大互联 公司成功收购Foxmail。只有他,目光中透露着一丝悲凉,脸上没有丝毫的喜悦。
情怀再美,离开了金钱的滋养,终归要枯萎,无论是他,还是Foxmail。
人人以为的成功,却是张小龙眼里的失败—
“从灵魂到外表,我能数出它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典故。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
卖掉foxmail,他写下这一段话。
字字如吊唁。
他拿钱买了辆车,去了西藏,回来后就此沉寂5年。
当年Foxmail在互联 地位,本有机会成就一个帝国。然而,周围的互联 大佬前赴后继,他却依旧沉默。
一如小时候,别人都在屋外捉泥鳅,他在屋里看书。
在与马化腾1300封的邮件交流中,QQ邮箱全部推到重构,重写代码,功能精简,QQ在张小龙手中,终获重生:
超大附件功能,让无数办公用户狂欢;
漂流瓶功能,让无数男女暗怀惊喜。
在此之前,无论是微软的Hotmail,还是 易的163,都没想过邮箱还能这么玩。QQ邮箱的用户量从10万、100万、1000万飙升到1个亿,终于做到了全国第一。
然而,2005年到2010年,中国互联 邮箱的产业和战略价值一路衰减,远不曾达到当年Foxmail的互联 地位。QQ邮箱也只能算是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
张小龙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马化腾想要收购Foxmail。
直到有一次吃饭时,马化腾说:“Foxmail的体验做的特别好,我们自己也做,发现什么都做不好。”
用户体验,这个词,不过最近几年才兴起。
张小龙也说:“我在做Foxmail的时候,不自觉地模拟了用户的行为,只是不知道这叫做用户体验。”
好的产品,自带传播效应;好的产品经理,深谙人性;好的领导,懂得识人。
2010年10月19日,美国一款名叫KiK的免费短信聊天软件,仅仅15天,就吸引了100万的用户。
敏锐的中国互联人马上意识到:KIK的出现,预示移动互联 将来会有一个新的IM,而这种新的IM将撼动QQ的 交霸主之位。
雷军反应最快,研发仅用了一个月,就发布了第一款模仿Kik的产品—米聊。
张小龙深夜给马化腾发邮件:“你是要自己革自己的命,还是等着别人来革你的命
马化腾迅速反应:“马上就做!”
“米聊”发布一个月后,微信上线。图片分享、语音聊天、“摇一摇”、“漂流瓶”等等的功能让人眼花瞭乱。
一直持续到7月,微信推出“查看附近的人”,日增用户数一跃而达到惊人的10万以上,微信凭借这个功能,站稳了脚跟。
微信,挫败了米聊,让雷军意兴阑珊,从互联 转向实体产业。陷入微博、3Q苦战的马化腾也得到解救,得到一个新战场。
从微信开始发布,指责抄袭、打击微信的文章一直不断。张小龙依然沉默,只是微信3.0的开机页面上放出了迈克尔·杰克逊,写了一句话:“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
过去的成功,是现在走向成功最大的阻碍。
马化腾是明智的。他亲手革了自己的命,大胆的将QQ的用户数据和资源倾向微信,为此开除一个QQ副总。
这让张小龙的微信,不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公司内部,都站稳了脚跟。
如今微信的估值高达8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44亿元),撑起腾讯市值的一半天。
腾讯年 显示:张小龙年薪是2.74亿港元,马化腾年薪为3282.8万元,是张小龙的1/9左右!
张小龙第一战,成就中国顶级程序员之名;
第二战,成就QQ邮箱的辉煌时刻;
第三战,成就微信帝国,自此封神。
有人说,没有马化腾的张小龙,也许只是一个落魄的中年程序员;
没有张小龙的马化腾,也许早已从互联 三大巨头的神坛上跌落。
只是,历史没有也许。遇到最合适的人,才能彼此成就。
一个被腾讯耽误的段子手。
知乎专栏太空小孩上有一篇文章:《看完了张小龙的2359条饭否日记》,摘录了 称是张小龙饭否账 的历史消息。
随后张小龙的饭否日记就被大量 友围观,结果…结果,饭否撑不住,挂了……
张小龙谈距离:
“距离就是,你发一条微博,这条微博要途经北上广,进出九九八十一台路由器,中间还要被拆包解包合并包,被两百个CPU进行过处理,再显示在我的电脑上。而你明明坐在离我几米的地方。”
说起产品来,感觉挺没劲的:
“还是你们用户爽,哪里爽到哪里,苦的是做互联 的,要整天分析你们的阴暗心理好让你们更爽,还不能明说。”
“让人没有成就感的是,我们随便搞一个简单的游戏,比如扔石头看谁扔得远,都会参与者众。如果再辅以按省市区排名,就会火爆。”
身为一个顶级产品经理,还能没有点对未来的远见吗/strong>
“流通正在取代内容本身,内容变得更小更方便传播。mp3取代唱片,微博取代书本,短信取代信件。我怀疑有一天,微小的内容也没有了,大家直接通过 络交换荷尔蒙。”
潜伏在知乎:
“现在我看知乎,更多地只看问题,因为那有窥视他人头脑的快感。尽可能不看回答,因为可以避免智商指数被取平均数。”
他还是一个被产品经理耽误的文案高手:
“在两列火车擦肩,就要相向而过的刹那,他和她掏出手机,挥舞,终于,他们交换了微x 码。广告就这么拍了。”
05.结尾
张小龙不贩卖成功学、也不灌鸡汤,他只是他自己。
偶尔露面,淡淡的跟你谈一谈产品,讲一讲情怀。听得懂,他就多讲几句,听不懂,他就沉默。
我不崇拜张小龙,但我欣赏他表现出来的处世哲学:一身的纷纷扰扰,却都在洒脱之下。
Ref:
《移动互联 的十年》 颜西龙
《我所知道的张小龙》陈让回忆录
《张小龙的能与不能》和菜头
《张小龙做微信时,42岁》唐韧
《腾讯为什么要收购Foxmail》张轶骞
《免费软件饿着肚子挥洒冲动》人民日
《微信之父张小龙和他的孤独星球》牛皮明明
《张小龙与Foxmail:理想主义者的墓志铭》马丁
《16年前,人民日 评价张小龙:免费软件饿着肚子挥洒冲动》人工智能实验室
完
看完三件事
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挺有启发,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小忙:
-
点个【在看】,或者分享转发,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内容

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精彩评论~
觉得文章不错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小伙伴看到哦~
客官!在看一下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