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宏:学海无涯苦作舟

    刻苦、执着、坚持不懈,往往是成功人士的“必胜利器”。而专注却考验着一个人的意志与理想。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梅宏博士就是一个几十年如一日,从大学开始,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全是主修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也是计算机软件的科研工作。打拼于“学术界”,而不选择“企业圈”,从南京到上海再到北京,梅宏找到了适合作“研究”的最好“土壤”——北京大学。至此,兢兢业业一直致立于软件工程的创新研究。对软件技术的痴迷,同时也享受着成功的乐趣与成就。

 

梅宏简介:梅宏,祖籍重庆,生于贵州并成长于贵州。1984年和1987年分别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获计算机应用学士学位和计算机软件硕士学位,1992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计算机软件博士学位,1994年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博士后出站,现为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软件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863高技术计划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IFIP工作委员会委员,贝尔实验室中国基础科学研究院顾问。研究工作主要涉及软件工程及软件开发环境、软件复用及软件构件技术、(分布)对象技术、软件工业化生产技术及支持系统、新型程序设计语言等。曾多次荣获各种奖励和表彰。

  1980.9—1984.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4.9—1987.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计算机软件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7.4—1989.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助教

  1989.9—1992.10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软件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2.12—1994.10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博士后,讲师

  1994.11—1997.7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副研究员

  1997.8—2002.9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9-今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1999.3—2000.4 美国贝尔实验室访问科学家

  我经常教导自己的学生,人贵在坚持,学会做一个刻苦、执着、目标明确的人。不要太多的患得患失,要有长远的考虑。同时,人要学会选择自己的机会。 ——梅宏


  成功贵在目标明确


  “在我还上中学的时候,就梦想着成为科学家。毕业之后,尽管有进企业的机会,但我仍然放弃。因为我的事业是属于科研与教学的。”不爱在媒体前展示自己的梅宏倒出了自己的心声。从大学生涯开始一直专注计算机科学的领域,一直到做完博士后,留在北大任教并从事研究的梅宏仍旧在软件工程、中间件等技术领域默默耕耘。

  在那个下海淘金的年代,不少学者都投入到下海大军的队伍中,那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难以抗拒的风潮,却动摇不了梅宏从事研究的决心。“当时我的硕士导师动员我毕业后投身企业做软件工程师,但我却毫不犹豫地选择研究工作。”人各有志,也许梅宏喜欢学术界的生活。

  这样刻苦的日子,梅宏算起来还真不少。在北大杨芙清院士组织领导的青鸟工程开发过程中,十年磨一剑,在几十个单位共同参加的这个国家攻关计划项目中,梅宏曾经每周七天的工作,每天工作最长达12小时。青鸟工程历时10余年,梅宏在其中得到了历练,也不断地进步着。


  技术自主创新很重要

  作为国家863计划 络游戏相关课题的责任专家,梅宏谈到了对 游技术自主创新的体会。目前,已有包括金山公司在内的一些单位得到了国家863计划课题的资助。虽然课题经费不多,但仍让国内 游厂商深感欣慰。毕竟这展示了政府部门对 络游戏在观念上的转变。对国产 络游戏进行扶持,一方面是出于传承我国悠久文明、文化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处于形成相关自主核心技术的需要。“游戏其实也是计算机技术的一种综合应用,应该重视其研发的环境,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游戏引擎等关键技术。因此,863开始涉足对游戏技术研发的支持。”梅宏如是说。


  建立软件产学研的链


  除了对自己的学生灌输“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食粮”之外,在梅宏一直做软件技术研究的经历中,却有一个很大的转变。那就是过去一个人独自研究并开发一个软件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过去那个年代也许还可以成功,但是现在成功的取得靠的是团队的力量。这就要求大家有很强的沟通、协作能力。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经历,使梅宏认识到,以前企业的开发任务好多都靠高校的支持,现在高校只是做企业的“顾问”或技术研发的支撑。给国内的企业做咨询指导和核心技术研究,不做具体的开发工作。这是一种合理的分工。企业应拥有自己的研发力量,高校只是帮助企业啃一些技术上难啃的骨头。因为企业比高校更能感受市场的第一时间需求,高校也能从合作中找到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改革开放以后,梅宏的出国机会增多。在多年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活动中,梅宏看到中国的软件学术水平、科研水平正走向国际。尽管改革开放使得学术界有急功近利的现象出现,但绝大部分还是严谨的。随着国家对科技的投入大幅度增加,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当然,我们也应该承认差距的存在。我国的软件基础差,起步比国际上发达国家晚,现有市场基础决定了其需求感悟能力不如国外强。而且在国际上,企业已成为科技研发投入的主体;而在中国,政府仍然是科技研发投入的主体。软件工程技术在软件产业的采用,国内比国际起步晚,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因此,要缩短上述种种差距,中国应建立起软件产、学、研的生态链。 


  梅宏:学海无涯苦作舟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云原生入门技能树首页概览8755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0年3月2日
下一篇 2010年3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