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维基百科
可以说,舒加特的一生就是磁盘业的一生,两者密不可分。舒加特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长大,1951 年毕业于美国雷德兰兹大学工程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舒加特加入 IBM,担任现场工程师。他负责IBM的开发项目,包括首台硬盘驱动器的开发;1967 年,IBM公司又推出世界上第一张软盘,直径为32英寸,后来又缩为16英寸,研制者就是舒加特。
离开了 IBM 之后,舒加特开始了他坎坷的创业生涯。1973 年,阿兰·舒加特创办舒加特联合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门的软盘制造公司,1974 年被公司董事会解雇,公司的名字依旧还叫舒加特。1979 年,舒加特与人合办希捷技术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门的磁盘驱动器制造公司,1998 年被公司董事会解雇;其后,希捷技术公司就被真相软件公司(Veritas Software)并购了。1998 年,舒加特第三次创业,创办艾伦·舒加特国际公司,这是一家主要从事风险资本和公共关系服务的公司。
硬盘作为计算机中最重要的组件,它的名气与它的身价相比,却实在是微不足道,远远没有微处理器芯片、操作系统等来得风光。过去,人们一直为硬盘容量太小而发愁。有限的硬盘空间使许多应用都捉襟见肘;个人电脑自从诞生以来,技术突飞猛进,但还是远远无法满足用户饥饿般的需求,这也成为了市场增长和产业发展最强大的驱动力。但是,到了 90 年代末期,形势开始逆转,用户似乎第一次有了“吃饱”了的感觉。
1994 年,阿兰·舒加特预言:“将来如果台式电脑用户要求配备 100GB 的硬盘,也是理所当然的”。他讲这番话的时候,面向个人电脑的硬盘容量才刚刚超过1GB。2001 年 6 月,美国迈拓(Maxtor)公司推出了容量为 100GB 的 3.5 英寸硬盘。这是第一款容量超过 100GB、面向个人电脑的硬盘。
如今是数据库时代,数据库对于容量的需求永无止境,而民用硬盘却并非这样。二十年前的 100G 硬盘已经足够很多人的短期使用,而一个 1TB 的硬盘更是够使用数年。硬盘的大容量化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而阿兰·舒加特生前从不会赞同悲观论者对硬盘业宣判的“死刑”,就像他决不会承认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结束。你对这几十年的硬盘发展怎么看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1954 年 9 月 27 日:Perl 语言创始人 Larry Wall 诞生
图源:维基百科
1983 年 9 月 27 日,理查德·斯托曼发起了 GNU。?GNU 是一个自由开源软件项目,目标是创建一套完全自由的类 Unix 操作系统。GNU 由一系列应用程序、系统库、开发工具,以及用于资源分配和硬件管理的内核构成。GNU 发音为 /ɡnu?/,是 GNU’s?Not?Unix! 的首字母递归缩写;GNU 自己的内核 Hurd/GNU?Mach 开发缓慢,后恰逢 1991 年 Linux 内核发布,于是 GNU 项目的部分组件运行到了 Linux 内核之上,并成为 Linux 系统中重要的基础组件。
GNU 在开源软件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九十年代初,GNU 已经有足够的软件来创建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但是,原本计划的 GNU 内核却没能吸引足够的人员来开发,因此GNU系统一直未完成。1991 年,还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主修计算机专业的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发明了 Linux,而 GNU 便是在 1992 年 12 月和 Linux 内核集成起来的,这便成了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而Linux 操作系统包涵了 Linux 内核与其他自由软件项目中的 GNU 组件和软件,一般被称为 GNU/Linux。
如今,全世界仍然有数以千计的程序员活跃于 Linux 区,持续以开源软件的形式维护着 GNU/Linux 的发展。很多公司也会花钱雇佣工程师来帮助维护 Linux 内核和其辅助软件,尽管 GNU/Linux 是开源软件,公司仍然可从中获利;像戴尔公司、IBM、惠普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服务器上售卖 Linux。许多 UNIX 系统上也安装了 GNU 软件,因为 GNU 软件的质量比之前 UNIX 的软件还要好。GNU 工具还被广泛地移植到 Windows 和 Mac OS 上。
1996 年 9 月 27 日:黑客 Kevin Mitnick 被起诉
你对于黑客都有什么看法认为黑客与电影里一样酷,还是认为黑客也只不过是和自己一样的程序员文·米特尼克(Kevin David Mitnick)现在是一位 络安全咨询师,1963 年 8 月 6 日出生于美国洛杉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被联邦调查局通缉的黑客,也有人称他为世界的“头 电脑黑客”,其传奇的黑客经历足以令全世界为之震惊。
图源:维基百科
2001 年,来自荷兰的 Jan de Wit 开始在 络上传播安娜库尔尼科娃病毒。令人大吃一惊的是,Jan de Wit 并非我们想象的那种“计算机神童”,他对于程序的编写知之甚少,仅仅是在 络上下载了一种业已编写完成的病毒程序,按照指导修改了一小部分,就完成了安娜库尔尼科娃病毒。而每一位不管是为了取乐还是为了发泄的互联 用户,只要他想要创造一种病毒,那么不管他是否了解编程,都能轻松地达到目的。制造混乱的成本如此之低,在二十年前,那个互联 法还没有健全的时代,令人不寒而栗。
安娜库尔尼科娃病毒最开始只是让一些好色之徒中招,但因为蠕虫病毒的特性,很快也感染了这些人的企业邮箱,最终有 55 家企业受到了该病毒的影响。2001 年 9 月 27 日,Jan de Wit 投案自首,因安娜库尔尼科娃病毒被定罪;法官给这个捣蛋的年轻人判了 150 小时的 区服务,让他明白了好奇或者冲动的代价,也同时让这个年轻人多做点劳动,有点事干。这些年来,即使手法已经有所不同,但 交工程攻击的基本原理还是离不开人性的弱点,这些弱点在过去十年并无太大改变,未来也不太可能有所差别。
2010 年 9 月 27 日:“3Q 大战”正式打响
奇虎 360 与腾讯间的纠葛由来已久,被业界形象地称为“3Q 大战”。这源于 2010 年双方“明星产品”之间的“互掐”。2010 年 9 月 27 日,360 发布了其新开发的“隐私保护器”,专门搜集 QQ 软件是否侵犯用户隐私。随后,QQ 立即指出 360 浏览器涉嫌借黄色 站推广。
到了 2010 年 11 月 3 日,腾讯宣布在装有 360 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 QQ 软件,用户必须卸载 360 软件才可登录 QQ,强迫用户“二选一”。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从 2010 年到 2014 年,两家公司上演了一系列互联 之战,并走上了诉讼之路。
CSDN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