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场村的加班别有不同

2. 一图千言的汇总

经过分类分析,我认为可以减少劳资对抗,仍能减少加班和提高生产率。

整篇文章都是为这幅图写的注释,大家退休都还早,早晚会遇到这些加班套路。

很多劳动者都是出于敬业精神加班的,这是员工最可靠的兄弟,也是公司的高价值资产。

  • 很多劳动者看到油瓶子要倒了,出于与人为善也要扶一把;扶的次数多了就会骂骂咧咧的,但骂完了还得扶,否则寝食难安。

  • 很多劳动者加班是因为工作时间破事屁事太多了,只有加班时世界才会清净下来。

  • 有些员工(自认为)是管理者的心腹,“我愿意为老板加班”就是他们共情共苦的好办法。

  • 有些职场精英的定位就是救火救场,他们选择高薪、浮动工作制、不干琐碎事的代价,就是要随时准备加班。

  • 有些劳动者享受工作本身的乐趣,贪恋工作提交时的正反馈,他们真是觉得上班比休息好玩。

另一些劳动者加班就是带薪学习,无论是提升个人技能,还是刷刷履历见更大世面,都对劳动者本人有益。

积极加班时就算搞砸了任务,老板也不能过分苛责热心员工。

3.2 无所事事被动加班

很多员工嘴上喊着痛恨加班,但他们的身体很诚实,这就是无所事事的被动加班。

  • 过去做体力劳动的逻辑,“多加班就能多产生剩余价值”,但是在脑力劳动者场景下,这个剥削逻辑遇到了自然人的生理困难。我认识的技术大牛普遍每天编程6小时,拉长工作时间效率急剧下降,Bug多多大脑胀胀。虽然互联 行业喊996和007喊的很响,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开会和交流,每天踏实干活的时间就几个小时。

  • 因为泛互联 行业内大量的决策思考工作,提高单人劳动强度是有可行性的。此时最常见的就是过度使用几个顶梁柱员工。某些团队里,少数几个专家在为其他员工加班燃烧,这种燃烧是真会过劳致死的。

  • 职场剧里常见脑补,老板恶意欺负“退无可退的中年人”或者“孤苦伶仃的90后”,但实际上老板精力有限,大都是误伤而非恶意剥削。

  • 从流水线管工人的经验看,闲则生乱,繁忙的员工需求少也好管理,但是泛互联 企业没得到这个精髓,最繁忙的不是员工而是中下层管理者。

  • 某些小领导儿有奇思妙想,或者赌个项目冲刺,就让员工加班验证,万一大力出奇迹哪。

  • 有时加班是老板焦虑员工陪绑,公司业绩堪忧或者老板危机感过于深重,看到员工忙起来了,老板们就不那么焦虑了……

4.2 直接管理者的失职

大部分公司发起的加班,都是部门管理者们发起的,本部分是全图中标旗最多的部分。这些加班中有自愿的有补位的也有失职的,是整个加班原因中最复杂的。

  • 有些公司的加班,目的就是压抑员工的过剩热情,提高员工的执行效率,少思考多执行就好。

  • 有些公司(自认为)对员工有足够的诱惑,发薪人就要挑一些看着顺眼的员工去栽培。看员工顺眼的最简单标准就是服从管理,主动加班而非抗拒溜 。

  • 员工加班(特别是免费)在公司就是一种投名状,离职就是沉没放弃这一层信任,新公司肯定是按照8小时来给你规划工资的。

5. 公司挤掉加班泡沫

企业的大BOSS也就是最终发薪人,他们要的是剩余价值,而非劳动时长。他们也不支持无效加班,但一直没找到挤泡沫的方法。

5.1 冗员和迟滞的大背景

除了外包公司之外,泛互联 企业都有海量盈利(含风投和融资),因此都存在严重的冗员和人浮于事。越是冗员的职场,就有越多的内耗容错,让加班原因变得复杂。

  • 德鲁克只能提出(但无法简单改变)脑力劳动者的有效性问题。过去整个泛互联 行业不缺钱,有效性差点(包括乱加班)也没关系。

  • 随着大行业发展放缓,符合“高薪高职”的新岗位越添越少,劳动者能体会到(能力锻炼、熬资历等晋升、带技能跳槽)的隐形待遇在减少,这才是劳资矛盾变尖锐的原因。

  • 很多管理者都说95后劳动者更难管理,其实是年轻人没赶上那一波隐形待遇,没有盼头那加个屁班。在有希望的集体里,95后劳动者根本不抗拒加班。

5.2 加班的价值减少

从发薪人的角度看,加班的价值只有“服从性筛选”“救火容错”和“愉悦性表演”,这三个价值现在都有逻辑漏洞。

  • 上文提到泛互联 行业的冗员臃肿,巨大的管理噪音,让加班的“服从性筛选”价值已经很小了。加班会导致稀缺人才跳槽,加班的庸才同样要奖励,还可能引发灾难性的职场冲突和舆论热点。

  • 很多劳动者加班,根本不是向发薪人售卖劳动力,而是给不合格的管理者做“救火容错”。现在各家生意都不好做,发薪人为什么还要宽容这种容错开销哪,换个合格的管理者就能省很多加班开销。

  • 极少数领导者欣赏加班的表演,但劳动者的舞姿既不专业也不免费,还有炸锅的风险。从性价比的角度,老板们可以去买飞机别墅,也可以赞助科研和教育,这比“因反抗加班上热搜”更体面。

5.3 挤泡沫的操作建议

如果企业管理层和人事体系想挤掉加班泡沫,摘掉剥削的帽子,给自己缩减成本提高效率,大致要做三件事:“区分鉴别”、“统计追责”和“提高效率”。

  • 首先公司要区分福利性滞留和真实加班。员工可以福利性滞留,但不应该让加班分析变得更复杂。

  • 每个主管要求加班,都是在代表公司信誉和利用公司权利的工作行为。公司完全可以对加班行为进行统计,要求主管们对加班原因进行解释,对主管无能导致的加班要行追责,对缺少资源和救火容错的团队进行褒奖。

  • 脑力劳动者的真正劳动时间就8个小时,公司有的是办法提高8小时劳动效率。比如少开点破会多看规章决议,少做些诱供式确认多一些坦诚协作。

5.4 旁敲侧击的小例子

今天看了一篇讲能力和潜力的文章,分享一个小段落给各位:

现在AB两个小学生.

A考试100分,A每天学习8个小时。

B考试95分,B每天只学习4小时。

初中知识面扩大2倍,A同学能每天学习16个小时吗nbsp;

高中知识面扩大3倍,A同学能每天学习24个小时吗/p>

本案例可以类比推理,加班只能缓解眼前问题,掩盖工作效能的不足。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Java技能树首页概览91528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2月19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