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0 络层的功能
1.1 异构 络互连
1.2 路由选择与分组转发
1.3 软件定义 络(SDN)
1.4 拥塞控制
1.0 络层的功能
络层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分组从源主机经过多个 络和多段链路传输到目的主机,可以将该任务划分为分组转发和路由选择两种重要的功能。
络层使用的是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 服务。所传送的分组可能出错、失序、丢失、重复或超时,如果主机间进程的通信是可靠的,那么可以由更高层的传输层来负责。
采用这种设计思路的好处: 络的造价大大降低,运行方式灵活,能够适应多种应用。
络层的主要目的是在任意结点间进行数据 传输。
1.1 异构 络互连
在路由器互连的多个局域 的结构中,要求每个局域 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 络层的协议可以不同,但 络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中继系统(设备)分为以下四种:
- 物理层:中继器(转发器)、集线器(Hub)。
- 数据链路层: 桥、交换机(switch)。
- 络层:路由器。
- 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 关。
但由于历史原因,许多有关TCP/IP的文献也把 络层的路由器称为 关,IP 关=IP路由器。
不使用路由器就还是一个 络(如局域 或广域 ),一般不称为 络互连。
这种使用IP协议的虚拟互连 络可简称为IP 。当IP 上的主机进行通信时,就好像在一个单个 络上通信一样,而看不见互连的各 络的具体异构细节(如具体的编址方案、路由选择协议等)
路由器可使用IPv4/IPv6双协议栈,能正常和只使用IPv4的路由器通信。路由器有能力互连低三层协议不同的两个 络。
1.2 路由选择与分组转发
路由器主要有两个功能:一个是路由选择,另一个是分组转发。
- 路由选择是指按照复杂的分布式算法,进行基于路由协议的交互,根据从各相邻路由器所得到的关于整个 络或 络某一部分的拓扑变化情况,动态地改变所选择的路由。
- 分组转发就是路由器根据转发表将用户的IP数据 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
- 存储转发:路由器先接收整个分组,然后对分组进行错误检查,如果出错丢弃该分组;否则存储该正确的分组。最后根据路由选择协议,将正确的分组转发到合适的端口。(二层交换机和路由器都具有存储转发功能,注意中继器和Hub没有)
路由表是根据路由选择算法得出的,而转发表是从路由表得出的。路由表需要对 络拓扑变化的计算最优化,而转发表的结构应当使查找过程最优化。在讨论路由选择的原理时,往往不去区分路由表和转发表,而是笼统地使用路由表一词。
1.3 软件定义 络(SDN)
软件定义 络(Sofware Defined Network,SDN)于2009年提出。
把 络的控制层面和数据层面(也称转发层面)分离,而让控制层面利用软件来控制数据层面中的许多设备。
并未规定必须使用OpenFlow协议。
在OpenFlow交换机中,既可以处理数据链路层的帧,也可以处理 际层的IP数据 ,还可以处理运输层的TCP或UDP 文。
1.4 拥塞控制
在通信子 内,由于出现过量的数据包而引起 络性能下降的现象称为拥塞。
在 络层实现拥塞控制的方法为显式反馈。目前 际控制 文协议(ICMP)最新规定已经不再使用源点抑制 文,即显式反馈。
TCP/IP体系中,拥塞控制主要是利用隐式反馈在传输层实现的。故拥塞控制具体实现方法在后续传输层介绍。
- 流量控制是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以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
- 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涉及 络中所有的主机、路由器及导致 络传输能力下降的所有因素。单一地增加资源并不能解决拥塞问题。
络利用率高并不一定是好事,若路由器数量不足会丢弃分组,造成随着通信子 负载的增加,吞吐量反而降低,表明发生了拥塞。
拥塞控制的方法:
- 闭环控制指作为被控的输出量以一定方式返回到作为控制的输入端,并对输入端施加控制影响的一种控制关系。 是带有反馈信息的系统控制方式。分为隐式反馈和显示反馈。
- 开环控制是指无反馈信息的系统控制方式。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云原生入门技能树首页概览8582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