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发展历史

风筝实验——富兰克林将系着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闪电击中钥匙,顺着金属线被富兰克林的手感知到。

到了1820年,丹麦人汉斯·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重新建立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1821年,英国人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明了电动机。 10年后,1831年,他又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并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持续电流的发电机。

莫尔斯和他的电 机

有线电 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让人类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递方式,这种方式“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信件、旗语、 角、烽火。

1865年,英国人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建立了经典电动力学,并且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876年,美国人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Bell)申请了 电话专利 ,成为了电话之父。 虽然真正的电话之父应该是安东尼奥·穆齐(Antonio Meucci),但他因为过于贫穷,无钱申请专利,导致被贝尔捡漏。

无线电之父——伽利尔摩·马可尼

从此刻起,人类正式推开了无线通信时代的大门。

█ 蛰伏期:等待,耐心的等待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发展,相互间并没有走得很近。

先来看看有线通信。

在电话被发明之后,人们的声音可以在电线上传播。 其实,就是声信 转换成电信 ,电信 通过电线传播,最后电信 再转换回声信 。 对于通信 络来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布设和接续这些电线。

话务员和人工交换机

随着用户的增加,电话 络变得越来越庞大。 电话线路从几百条变成几千条、几万条。

A.B.史端乔,Almon Brown Strowger

他发现,打到自己店里的生意电话,总会被话务员转接到另一家殡仪馆。 后来才知道,原来当地话务员是那家殡仪馆老板的堂弟。 于是,他很生气,发誓一定要发明一个不需要人工操作的交换机。

结果,他还真的做到了。

他在自己的车库里,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 步进制电话交换机

纵横制接线器

这种接线器,将过去的滑动式改成了点触式,从而减少了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

在“纵横连接器”的基础上,1926年,世界上第一个大型 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 在瑞典松兹瓦尔市投入使用。 到了1938年,美国开通了1 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系统。 紧接着,法国、日本等国家也相继生产和使用该类系统。

从此,人类正式进入纵横制交换机的时代。 到20世纪 50年代,纵横制交换系统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

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

晶体管的诞生,掀起了微电子革命的浪潮,也为后来集成电路的降生吹响了 角。

随着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开始考虑,在电话交换机中引入 电子技术

由于当时电子元件的性能还无法满足要求,所以出现了电子和传统机械结合的交换机技术,被称为“半电子交换机”、“准电子交换机”。

后来,微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技术进一步发展成熟,终于有了“ 全电子交换机 ”。

1965年,美国贝尔成功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 存储程式控制交换机 (也就是“ 程控交换机 ”),型 为No.1 ESS(Electronic Switching System)。

NEC程控交换机

它以预先编好的程序来控制交换机的接续动作,优点非常明显: 接续速度快、功能多、效率高、声音清晰、质量可靠、容量大。

在进入80年代之前,我们先停一停。 我们回头再看一下, 无线通信的发展脚步

在马可尼发明无线电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无线通信都处于单向通信(单工通信)的状态。

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

战争是高新技术的催化剂,通信技术也是如此。

二战时期,摩托罗拉公司(创立于1928年)开发出了一款跨时代的产品——SCR-300军用步话机,实现了距离可达12.9公里的远距离无线通信。

到了60年代,以摩托罗拉和AT&T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开始重新对研发移动电话产生兴趣。

步入70年代,终于迎来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大爆发。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那么大的设备,并对它说话,兴奋得手舞足蹈,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 他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

1G使用的是模拟通信技术,保密性差,容量低,通话质量也不行,信 不稳定。

80年代后期,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与数字信 技术的日趋成熟,人们开始研究模拟通信向数字通信的转型。

于是,很快,我们就迎来了 2G时代

2G是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闪亮登场。

刚起步时,为了摆脱1G时代通信标准被美国垄断的局面,欧洲打算自己搞一个通信标准。 于是,1982年,欧洲邮电管理委员会成立了“移动专家组”,专门负责通信标准的研究。

这个 “移动专家组”,法语缩写是 GroupeSpécialMobile,后来这一缩写的含义被改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也就是大名鼎鼎的GSM。

位于高通公司总部的“专利墙”

在2G崛起之前的这一时期,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发生,那就是 互联 的爆发

80年代,计算机技术日益成熟,计算机 络技术也随之得到蓬勃发展,相关基础理论逐渐完善,并最终催生出强大的互联 (Internet)。

互联 崛起之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需求呈爆炸式增长。

分组交换业务迅猛增长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信道容量的巨大冲击。

前面我们说到,70年代,有线通信发展到 程控交换 。 程控交换,说白了还是以语音业务为主要目的的电路交换机。 承载方式也是TDM电路(你就把它理解为电缆吧)为主,无法很好地满足分组交换业务的需求。

于是,引入了以太 ,引入了 线。 线是传输IP分组 文的最合适传输介质。

从名字也看出来了,三大技术都是和CDMA有密切的关系,这也让高通赚得盆满钵满。

3G 络的速率相比2.5G,有了大幅的提升,达到了14.4Mbps(WCDMA理论下行速率)。 已经可以满足基本的多媒体业务需求。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恰到好处地推出了iPhone。 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966年,华裔科学家高锟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可以在通信上应用,从此打开了光通信世界的大门。

●精选 | ST工具、下载编程工具

●精选 | 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开发

我的视频 :

c748c202017920bf1c7d0877fdb9fb23.png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分享,欢迎点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月16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16日

相关推荐